长期以来,KPI曾风靡世界。
最近,OKR之风又刮遍全球。
KPI与OKR,到底有何不同呢?
KPI(关键绩效指标)曾被各类企业追寻,在企业管理中大行其道,在推进绩效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时至今日,KPI依然是绩效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工具,但任何事物都分两面性,就好比一味良药,是药三分毒,用好了治疗疑难杂症,药到病除;用不好起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尤其针对二线职能部门。
我曾经问过很多HR一个问题,什么是KPI?KPI和目标管理有什么区别?KPI就是目标管理吗?还是目标管理本质就是KPI管理呢?用一个例子就很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你的目标是期望通过诊疗获得身体健康。那么医生会如何做呢?医生会诊断你的健康状况。怎么检查?看关键指标,比如血压、血脂、血糖、甘油三酯、脉搏、心跳等。检查完成后,医生会给出专业诊断方案。这就是目标和KPI的关系,套用一个公式:目标=KPI+目标值+时间点+责任人。比如经过身体检查和治理,张三的目标是2019年9月1日前,让血压降到120(正常值水平)。那么,KPI适合于什么样情况呢?
KPI适合于常态化环境,比如销售收入指标,每年、每个月、每周、每天都可能有,这个指标是常态化的;但人力资源部的招聘到岗率指标,就不一定是个常态化指标,这个月需要大量招人,但下个月(甚至下半年)就会冻结招聘。在企业内部,很多指标是常态化指标,但也有很多指标是阶段性指标。
KPI适合好量化的岗位和工作,比如利润、回款、ROE等指标,但量化培训效果就是一个很难的操作。按照柯式评估法,培训效果有四种量化模式。第一层是培训课堂氛围,用什么去评测?学员满意度。第二层是学习效果,有没有学到知识和内容,用考试成绩来评测。第三层是把学到内容转化落地,怎么评估呢?学习行动落地进行,制定学习转化落地行动计划,并跟踪实施成果。第四层是评估落地效果,有没有降低成本、提高业绩、提升组织效率等。
如果工作变动性太大,比如办公室的工作,这个月可能都是常规的工作,但下个月开始可能就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员工运动会,下下个月可能又要组织年度目标计划制定,工作充满不确定性,这个时候你用服务满意度KPI去考核,就容易出现做的是一码事,考核又是一码事,“两张皮”情况就出现了。
KPI就是一个风向标,考核在哪里成果就出在哪里。但对很多企业二线部门来说,考核和老板日常要求去做的,往往就形成“考、做分离”,双头指挥现象,最后演变成“要做的没有被考核,考核的不是日常在做的”。比如一家企业考核其办公室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1执行力提升、KPI 2行政费用节约、KPI 3员工满意度。但实际执行中,该办公室每个月所作的工作都不一样,比如9月份举办员工运动会,这是一年一度的关键活动,耗费办公室大量时间和精力。运动会准备得好不好,关系到企业与员工间关系,员工战斗力与士气,企业文化的落地,但考核指标却没有针对运动会进行评价,这就导致考核非所做,所做不考核。
为了量化二线部门工作,很多企业套用某些先进企业KPI指标,比如人均劳效,每百元人工投入产出比等,不得不说,这些指标确实是考核人力资源部产出效益的好指标。但这些指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部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操盘能力,或者说必须达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这是一个与能力等级和作用地位相匹配的指标。但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部止于基本的招聘、薪酬等功能,甚至考核、培训等模块都缺失,套用人均劳效指标考核,实在是用大学生的考试题来考小学生,结果是人力资源部两手一摊,爱咋咋地。
由于二线部门工作的变动性,再加上很多工作难以像一线部门般量化,勉强套用成熟企业KPI考核,就会出现考核走形式现象。对于二线部门自身来说,工作价值难以体现,尽管耗用大量时间,或者花了较大精力投入,但却难以量化价值。对于一线部门来说,二线部门工作就是管管吃喝拉撒睡,“关关灯、开开门,打个灯笼送个人”。对于老板来说,考核与实际工作文不对题,也没办法督促二线部门改进工作,提升工作价值。
基于二线部门“难量化、工作琐碎、服务支持”的特点,运用传统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就有相当难度。比如:招聘到岗率要从去年的80%提升到95%,这个目标是年度、季度,还是月度呢?如果一年才考核一次,好像有点远,等到年底采取兑现,黄花菜都凉了。但如果采取的是月度,招聘到岗率不是一下就从80%提升到95%的,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如果只要求到岗率,可能迫使招聘部门出现“欠资格上岗”情况发生。(www.xing528.com)
O是目标,是方向;KR是关键成果,是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成果指标(关键绩效指标)。举例:“通过锻炼确保身体健康”这是一个目标和方向,那么如何衡量呢?其关键成果可能有以下内容:(1)每周锻炼三次,每次跑步5公里;(2)每周保持身心愉悦,生气次数是0;(3)锻炼和饮食搭配,每天晚上不吃米饭;(4)三个月后,身体减重5公斤。当然,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键成果。这没关系,适合你自己的就行,能覆盖70%~80%就行。
这种OKR的操作有什么特点?一是不仅界定了“目标是什么?”而且也明确了“如何实现”,比如要实现身体健康,过程动作就是锻炼、保持身心愉悦和饮食合理。二是让团队各方都很清楚,这是一个上下协商和达成统一的过程。大家都同意要保持身心健康,但怎么衡量?关键成果是什么?可以充分协商与讨论。三是公开和透明,这个OKR可以向全体员工公布,全员监督执行。
第一步:明确下个考核周期的工作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可以是方向性的。比如某公司财务部:一季度目标是,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报表及时准确率;二季度工作目标是,启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为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打好基础;三季度工作目标是,提升财务分析能力;四季度工作目标是完成年度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二步:对每一项目标进行关键成果界定。比如:
一季度目标(O):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报表及时准确率。
关键成果KR1:进行财务基础工作培训,讲解财务三大报表的编制,100%考试通过。2019年1月10日前完成。
关键成果KR2:梳理财务原始数据,100%完成基础数据录入。每月3日前。
关键成果KR3:在每月5日前,出具财务三大报表。2019年4月份开始。
关键成果KR4:财务三大报表编制差错率为0。2019年4月份开始。
第三步:每个季度进行OKR评分。采取自评和上级评估方式。自评分为三个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按照等级进行界定,0~0.5分不及格。0.5~0.7分及格。0.8~1分为优秀。自评结束后,上级领导进行考核评分。一般情况下,给予优秀要有特殊的行为描述。在某些企业,也采取集体评价模式,组建绩效考核委员会,比如五名委员,如果三名评价为优秀即可,但老板有一票否决权。这种简化的评价模式,节约了成本,又能够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构。其基本逻辑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可也是绩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