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工作目标:解决企业招聘与工资核发难题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工作目标:解决企业招聘与工资核发难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定好人力资源目标,必须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如何制定,往往是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大部分集中在招聘到岗和工资核发两项上,尤其是招聘到岗率是大多数企业的心痛。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是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这正是财务、人力资源、行政部等部门的巨大作用。前方要人,后方供给,好像这是人力资源部天经地义的责任。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工作目标:解决企业招聘与工资核发难题

人力资源工作非常重要。

但其目标该如何制定?

如果定不好,就可能变成了日常琐事,体现不了人力资源工作价值。

要定好人力资源目标,必须重新定位

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如何制定,往往是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是工作内容琐碎而日常,从招聘面试到入职手续办理,从工资核算到社保缴费,从绩效考核到工资奖金兑现,从培训规划到会务签到等,可谓“入得厅堂,进得厨房”。

二是工作重点经常变化,上个月要求招聘,人力资源部一顿忙活,下个月天气突变,经济形势不好有要求进行员工清退。领导要求大变脸,人力资源部还得陪上微笑,小心翼翼。

三是工作价值难量化,不比销售、生产、采购等一线部门,人力资源身居背后,工作价值往往容易被人遗忘。但做得不好,大家矛头又都直指人力资源,毕竟业绩不好要找个人顶雷,人力资源再好不过了,因为业绩不好终归是人的问题。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理念很多企业都认同,但在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大量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被边缘化了。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讨论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规划,或者月度经营分析会,人力资源同仁很少参与,或者只是旁听,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力资源工作被看作是二线后勤工作,是一线部门打仗缺兵少马,人力资源就要补充人员,其余时间算工资就好。

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大部分集中在招聘到岗和工资核发两项上,尤其是招聘到岗率是大多数企业的心痛。

年底发放年终奖或者评比各项奖金时,往往是一线部门居多,人力资源部门靠后,人力资源价值体现不够。

为什么会被边缘化呢?

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是认知缺乏高度,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公司领导,在对各部门的价值排序中,一般都会把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排在前列,而把财务、人力、行政等排在最后。问其原因,因为一线部门创造价值,是收益中心;二线部门花费成本,是费用中心。第二个原因是人力资源同仁能力不够,没有做出价值。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组织,组织内部的地位和重要性是由其创造的价值决定的,所谓“价值决定价格,作为决定地位”,有什么价值就有什么价格,有什么样的作为就有什么样地位。作为不够,地位肯定也不够。

刘邦当年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时,评价了三个人。他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连百万之军,战必取,攻必胜,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军功章谁排第一?是萧何!这三个人,其实也正代表着企业三个不同部门。(www.xing528.com)

张良是市场营销部、战略规划部,是智谋和高参。韩信是销售部、生产部等,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是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没有萧何的不绝粮道,前方胜利是很难取得的。这正是财务、人力资源、行政部等部门的巨大作用。

要制定二线部门的目标,首先要清楚二线部门的定位。拉升定位才能创造价值,很多企业对二线部门目标制定模糊不清,不知道如何制定二线部门目标,核心来自不知道二线部门的价值在哪里?

接下来我们运用二维分析法,对二线部门的价值进行剖析。二线部门有两个角色:第一是服务一线,即为一线提供兵马(人力资源)和粮草(财务资源),为一线部门打胜仗提供支持;第二是代表公司管理一线,二线部门是老板的左膀右臂,是智囊和参谋,要代表公司行使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的核心功能可以简略为四个字:选、育、用、留。但这四个字的不同侧重,体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价值定位(如图2-5所示)。

图2-5 人力资源的定位

人力资源也有三重定位。第一重定位是人事部。提供基本的招聘、培训服务,核心工作是给员工发发工资、交社保,做些人事辅助工作,在这个层面,选用留在表面,更多的是招工、退工等工作。第二重是人力资源部定位。这个时候的选、育、用、留就会前进一步,招聘不只是基层员工,而且涉及中高层及核心骨干员工,为企业提供专业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支持,构建企业内部培训师体系,对人才的使用开始介入,绩效考核、人才评估开始运行,分析人才的能力优劣势,为老板提供人事决策。进入第三重智力资本定位,选用留职能就会极大化的发挥。招聘不只是全方位的招聘、猎头等,还会深入研究成功者基因,从而构建招聘的基因图谱,培训不仅是提供各类培训师资和培训服务,还在研究“员工成长路径图”,在用人方面提供专业分析,并且对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等进行建议和调整,最大化提升人均劳效;在留人方面构建企业人才留任的长短期激励机制,通过人才的持续发展,为企业基业长青提供支持。

在重新定义人力资源部后,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选、育、用、留”其实都是工作职能,都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把人招进来,培养好,用好,把关键的人留住。最终目的都是一个:提升人均劳效,让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有最大化产出,或者都为组织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图2-6所示)。

图2-6 “选、育、用、留”四个角度看人效

人均劳效,即人均平均劳动效率的简称,它代表了一个公司、企业或团队的劳动程度。计算指标有人均产出、人均销售额、人均收入、人均毛利、人均净利等。按照人均成本的综合计算法(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一个年薪12万元的员工,总人力成本约为36万元。如果该员工的产出低于36万元,那就意味着他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他是公司的“负债”,而不是“资产”。

前方要人,后方供给,好像这是人力资源部天经地义的责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某公司销售部原有20人,年销售额4000万元,2020年销售目标定为5000万元,为了提升销售额,销售部提出需求,增加销售人员10人。按照以往,人力资源部就得大力招聘满足销售部的用人需求。但在人效目标的指引下,人力资源部提出反馈建议:2019年销售额4000万元,销售员20人,人均销售额是200万元。要增加销售员10名,按照人均销售额200万元计算,新增销售业绩为2000万元,全年应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因此,必须重新修改目标,把2020年5000万元销售目标调整为6000万元。销售部一听此建议,立马提出重新考虑,最终只需要招聘4人。

以上是在总体招聘配置上进行人效考虑;在招聘面试时,也要考虑单个应聘者的态度、能力、素质等综合指标,要物色到价值理念相同,有巨大潜力的人才,从招到人,到招好的、高潜力的人才。

现阶段培训工作对很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培训内容也涵盖应知应会、态度、能力、素质、管理、领导力等各个类别。然而不管进行哪类培训,都要考虑培训的投入产出比问题,都要考虑培训的最终导向问题。毫无疑问,培训的导向应该是提升员工个体的知识技能,打造团队氛围,为最终业绩产出做贡献。

围绕人效提升目的,培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收益:第一是学员是否能学到东西,是否掌握培训知识、技能和工具;第二是要学以致用,要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工作计划进行落地,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知识技能;第三是落地转化后的效果,要追踪经济效益产出,核算培训的投入产出比。

人要用好,让人尽其才,人岗匹配。用人的最高境界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以此产生最大化产出。如何衡量,就是看其工作绩效产出。

人力资源工作就好比下棋,双方对弈,调兵遣将至为重要。把适合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能者居上,平者让,庸者下,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化提升人效产出,帮助公司打赢战争

员工进进出出,人员去去留留,这都很正常。请问,公司留人应该留住哪些人?毫无疑问,高绩效人才,或者是高潜力的人才。这些人的离开,对公司是巨大的损失,会大大降低公司的人效。而留住这些人,可以最大化减少损失,增加公司的人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