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的生产目标设定方法及其重要性

有效的生产目标设定方法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以上现象,大部分企业生产系统制定目标,都是等、靠、要模式。等待销售部的订单,再排定生产计划;等待销售部制定目标计划后,生产系统再配套相应的产能匹配。随着竞争的加剧,今天各企业生产部门制定目标时,进一步要求是从结果指标进入过程指标。仅以人员方面的目标制定为例。

有效的生产目标设定方法及其重要性

生产如何制定目标?

是以销定产,还是以产定销?

生产如何定位

是一个交付部门,还是能够创造独特竞争价值呢?

到底是以销定产,还是以产定销?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回答是以销定产。为什么?

一、约定俗成。订单有多少,生产就干多少?销售能卖多少,生产就计划多少?二、中国全面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如果以产定销,销售卖不出去,就会导致库积压。三、长期养成惯性,生产满足销售,销售要什么,生产就干什么,生产支援销售。

基于以上现象,大部分企业生产系统制定目标,都是等、靠、要模式。等待销售部的订单,再排定生产计划;等待销售部制定目标计划后,生产系统再配套相应的产能匹配。靠公司下达各项指标要求,要求采购、供应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如果用一句话定义生产部的贡献,这句话可能是:用最少的资源投入,用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从结果角度看,大部分公司对生产的要求集中在四大结果指标:品质、交期、成本、产量。

一是品质,要求出厂合格率达到100%,或者达到客户要求的合格率标准。质量意识已经成为主客双方的高度共识,对质量的把关往往落实到质检部和生产责任人的头上。

二是交期,要求交货及时率达到100%,或者在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内交货。时间就是效率,而效率就是生命。现代社会分工合作高度细化,上下道工序间的配合,上下游产品间的衔接非常紧凑,对交货及时率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与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是成本,要求生产成本尽量降低,或者比竞争对手低几个百分点。在质量和出货及时率方面大致相同时,谁的成本低谁就具有竞争力,就能占有市场。所谓物美价廉,拼价格往往是取胜的关键

四是产量,在满足客户需求(质量、交期和成本)后,追求高产(即小规模大批量)或者产能变动性(即多品种小批量)是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又一关键要素。从宏观角度,按照联合国关于工业门类的标准,中国以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从微观角度,产量水平代表产能释放,是竞争力的又一表现。

随着竞争的加剧,今天各企业生产部门制定目标时,进一步要求是从结果指标进入过程指标。以产品合格率为例,出厂合格率要求100%,这是各家企业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但作为高标准要求的企业,还要关注一个指标:产品一次合格率(或称制程合格率),也就是要求员工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举例:同样的AB两个工厂,出厂合格率都是100%,但是A工厂一次合格率是98%,B工厂一次合格率是90%,假如月均生产都是100万个,那么A工厂的一次合格率是98万个,而B工厂是90万个。为了达到100万个合格品的出厂,A工厂要返工2万个,而B工厂要返工10万个,假如每个返工成本是1元,A工厂质量损失是2万元,B工厂质量损失是10万元。这就是竞争成本。

从结果指标到过程指标,要求管理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动作化,如图2-2所示,生产部长为最终成果负责;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就要为每一个过程成果负责,为每一个动作负责。(www.xing528.com)

图2-2 生产目标关注结果和过程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长期以来在部门价值排序中,往往很多企业都把销售部(市场营销部门)排在第一,而把生产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意思是:销售部拿到订单,生产部完成交付。只有获得订单,才有交付的可能,所以销售部排在第一,生产部排在第二。真是这样吗?

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全球知名的企业家和企业哲学家,一生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针对生产制造部的作用和价值,稻盛先生有一句名言:“销售保交期,生产拿订单!”

初听这句话,可能会很诧异。稻盛先生是不是说错了,应该是“销售拿订单,生产保交期”才对?其实不然。稻盛和夫这句话背后有三层意思。第一,生产做好了,产品有竞争力,产品就是最好的销售员。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产品质量足够好,成本足够低,产品就有巨大的竞争力,在获取订单时就会有足够的谈判筹码。比如生产空调企业,如果相比竞争对手,你的空调足够制冷、足够静音,价格足够优惠,相信客户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你。第二,如果产品不够好,价格高,只靠销售部的三寸不烂之舌,是很难获得订单的。长期以来,中国处于一个生产过剩的阶段,任何产品都有一堆的供应商,所以大家把竞争聚焦在销售端,须不知真正的竞争其实是在生产,这才是根本。第三,产品有竞争力,订单获取不愁,销售就应该把谈判的精力放在交期上。因为东西好,不愁卖,客户会抢着下单或者要求更高,这时候销售就应根据企业的产能、生产计划匹配性,与客户协商交期事宜。同时在生产完成后,协调仓储、物流等部门,保证产品及时交付给客户。

无论是从结果目标到过程目标,还是从重新定义生产角度出发,控制过程保证成果,在每个环节上下大工夫大力气,打造生产竞争力,企业才能赢得更加长久的未来。基于长期给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绩效辅导经验,我制作了一个生产目标制定的框架表,如表2-2所示。

表2-2 生产目标制定框架表

第一,从结果角度,抓六大结果要求:效率、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士气。第二,从过程角度,按照人、机、料、法、环,规划出人力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流程管理、环境管理五个方面的管理要求。

仅以人员方面的目标制定为例。从效率角度是人均产值、人均产出、人均劳效;从质量角度,是各类员工的产品质量和合格率;从成本角度,是人工成本、人均工时成本;从交期角度,是人员作业时间;从安全角度,是工伤事故发生率;从士气角度,是出勤率和加班率。

其他如机器设备、原料、生产方法等,从效率提升角度,可以细分出多项指标(如表2-3、表2-4、表2-5、表2-6所示)。这些指标更多强调的应该是打造企业竞争力

表2-3 人员方面的各项指标

表2-4 机器设备的各项指标

表2-5 物料的各项指标

表2-6 方法层的各项指标

在实践中,如何取选择呢?还是用最简单的对标法。一是外部对标,对标标杆企业,在人员、物流、机器设备、方法策略、环境等管理上选择相对应指标进行突破。二是内部对标,不同车间,不同工序,也要选择相应的对标标杆对象,选择相应的指标,制定赶超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人人都有目标,个个都有方向,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