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近祖何时从魏都大梁迁徙丰邑”的问题,由于刘降渝先生的信任,曾在《文武兴邦,走进汉高祖》一书的264页中让笔者略有表述,但因篇幅有限,实难说清,现将原文修改于后。
刘邦近祖何时从魏都大梁迁徙丰邑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这牵涉到刘邦的出生地,实有考证的必要。
(一)战国后期丰邑隶属关系演绎
1.公元前310年齐、韩、魏三国合纵攻楚(垂沙大战)后,丰邑属宋
公元前310年齐、韩、魏三国合纵攻楚时,楚国大败,宋国取走了楚国的淮北地,因丰邑属淮北地,此后丰邑由属楚变成属宋。
2.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后,丰邑属齐
公元前286年,齐国以同意秦国攻占魏国的安邑为条件获得秦国支持,灭了宋国,同时也得以在公元前310年齐、韩、魏三国合纵攻楚(垂沙大战)时宋国从楚国取走的淮北地。因丰邑属淮北地,至此,丰邑从属宋变成了属齐。
3.公元前285年赵、燕、秦、魏、韩五国合纵破齐,丰邑重属楚
据《战国史》记载:公元前285年,燕将乐毅先以燕、赵共相的职司率领赵、燕、秦、魏、韩等五国合纵联军,一举击破齐的主力,然后乐毅再以燕相的职司,独率燕军,乘胜向东追击,长驱直入,得以攻克齐都临淄,齐愍(min)王败走莒(ju)地时,秦、魏正分别大肆攻取齐刚取得而还未站稳的宋地。本来没有参与合纵伐齐的楚国(楚顷襄王),为了收回在公元前310年齐、韩、魏三国合纵攻楚(垂沙大战)时被宋国所取的淮北地,乘齐愍王败走莒地时,便以救齐为名,派淖(nao)齿率兵入齐。齐愍王幻想借楚军力量抵抗燕军,便委任淖齿为相。淖齿在莒(ju)地杀死了齐愍王,乘机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原宋国从楚国拿去的淮北之地。因丰邑属淮北地,至此,丰邑从属宋回到了属楚。
江苏省《丰县志》记载:丰邑在春秋战国时,先属宋,后属楚。[7]
4.战国末年,丰邑属魏国
丰邑在战国末年属于魏国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据《史记》记载:“陈王派遣魏人周市略(掠)取魏地。周市派人对(刘邦派守丰邑的)雍齿说:‘丰,梁徙故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丰,梁徙故也!”的意思是说:丰邑,是梁(魏)惠王孙假被秦所灭后迁徙的故地。如今,原魏地已经有几十座城邑被魏国占领了,雍齿你如果现在归降魏国,魏国将封你作为魏国的诸侯而且让你继续驻守在丰邑。如果不归降魏国,我们将屠戮丰邑。
(2)清代乾隆版《丰县志》序中,注引文颖乐:“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徙于丰,盖战国属梁(即魏国)。”[8]
(3)《战国史》附录一,战国郡表(一),魏国郡的设置中记载:魏国的“方与郡因地名方与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嘉祥以南金乡等地,还包括今江苏丰县一带”。
上述记载充分说明,丰邑在战国末年时属魏国。
(二)丰邑什么时候由属楚变为属魏
1.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联军攻秦以前,丰邑不可能由属楚变为属魏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看看秦、赵、魏、楚、齐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
(1)秦国想在五国合纵破齐后一举灭亡魏国的计划受阻
秦、魏、赵、韩、燕五国合纵破齐,魏国得到了齐国刚占有而还未站稳的原宋国的大片土地,这是一心想灭掉东方六国的秦国绝不容许的。因此,秦国于公元前283年起,就肆无忌惮地调拨大军数次围攻魏都大梁,想一举灭亡魏国。但是,一则魏国在合纵伐齐中得了大便宜,用占领的宋地新建立了大宋和方与两个郡,国力得到加强,还具有抗击秦国进攻的力量;二则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魏国地处中原,是赵、燕两国拒秦的屏障,他们之间有唇齿相依的关系,魏国亡,赵、燕必亡。因此,每当秦国派兵围攻魏都大梁的时候,赵国和燕国都立即派兵前来救魏,使秦数次围攻大梁都无功而返。此时的魏国,还没有危机感,还不到找退路的时候。
(2)秦国被迫调整先灭魏国的战略决策:南驱楚,北灭赵,铲除救魏的主力
秦国在总结灭魏计划受阻的教训之后,调整了灭亡东方六国的战略决策,放慢了对魏的进攻,集中主力首先南下攻楚,占领楚国的土地,以增强自己在中原的实力。第二步是要灭掉北边的赵国,铲除救魏的主力。
秦派白起领重兵从公元前279年开始用了三年的时间,用引水灌城的办法攻克楚国别都鄢,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人。很快攻占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及周围数百里宽阔的楚国富庶地区,烧了楚先王的陵墓和祭祀的庙宇,迫使楚国迁都到了陈(今河南淮阳)。在攻占的楚地建立了秦国的南郡,缩短了兼并东方六国的战略供应线。
秦国自从驱赶楚国东移以后,虽仍然不断地进攻魏国,但将其主力是放在攻打魏国北面的赵国。
在攻打赵国之前,秦国派兵占领了韩国的大量土地和韩魏边境上可危及魏都大梁安危的水上交通要塞垣雍,其目的是控制和阻止魏国出兵救赵。
公元前262年,秦军开始进攻赵国重镇长平,赵将廉颇筑垒固守,秦军三年都未攻下长平。后由于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公元前260年,长平被秦军攻破,赵军四十多万人全部被俘,秦军屠城,除了二百四十个年幼战俘被释放外,其余全部被秦军活埋(《史记·白起列传》)。
秦国攻破长平以后,于公元前259年,兵分两路分别进攻赵国的太原和国都邯郸。在攻打邯郸的战争中,一则是秦相范雎用人不当,更主要的是邯郸军民吸取了长平失守后赵军遭活埋的惨痛教训,因而坚决抵抗,秦军围困邯郸三年不下。(www.xing528.com)
(3)魏、楚合纵救赵,使秦灭亡赵国的计谋不能实现
公元前257年赵公子平原君计谋合纵救赵,楚王歃血结盟、魏公子信陵君凛然窃符救赵。围攻邯郸三年的秦军本来就疲惫不堪,在赵军和魏信陵君、楚将景阳君指挥的魏楚联军的夹攻下遭到惨败,魏、楚联军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而且还乘胜追击,攻到河东汾城一代,使魏军收复了部分河东之地。公元前256年韩也参与合纵攻秦攻到新中(即宁新中),迫使秦军退兵。
由于这一战役,使秦灭亡赵国的计划不能实现,使赵转危为安,也使魏、楚暂时解除了秦的威胁,得以向东发展。魏国趁胜利的余威,向秦在破齐时得到的陶郡(即定陶)进攻。公元前254年,魏国不仅攻得了秦孤立在东方的陶郡,而且把附属于秦的卫国也灭亡了。楚国也趁机灭了鲁国。
(4)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攻秦,使秦军败退函谷关
自从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合纵攻秦取得巨大胜利,功劳很大,威望也很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回到魏国。
秦国要兼并东方六国的决心绝不会因灭赵计划的失败而终止。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继位后,任用吕不韦为相,继续进行兼并战争,先灭亡了小国东周,取得了韩国的成皋、荥阳,合并建成三川郡。此时,魏都大梁就直接处在秦国的威胁之下。而且,秦军连续攻下魏国数城,势如破竹。因此魏安釐王不得不请信陵君回国主持抗秦的大计。公元前247年信陵君以魏国上将军的身份统率五国联军猛烈反击正在进攻魏国的秦军蒙骜所部。由于信陵君上次合纵救赵的威望,秦将蒙骜随即败退到函谷关以内。《秦本纪》:“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却于河外。蒙骜败,解而去。”《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震天下。”
从上面秦、赵、韩、魏、楚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可以清楚地说明如下几点:
一是从公元前284年楚国从齐国手中收回淮北地到公元前247年魏公子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将秦将蒙骜赶到函谷关以内的三十多年间,魏国还是一个大国,还有坚持抵抗和防守的力量,尤其是东方五国两次合纵攻秦的成功,迫使秦国龟缩于函谷关内时,魏国不仅没有危机感,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还借机进行领土扩张,但目标是秦国孤立在东方的富饶的陶郡和秦属卫国而不是临近楚国都城的淮北地。楚国也灭了鲁国。二是公元前280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国南攻楚,逼迫楚国将都城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向东北方向迁徙到陈(今河南淮阳),楚国国都能迁到紧邻淮北地的陈,说明楚国的淮北地是很安全的。如果此时淮北地已被魏国占领,楚国还能将国都迁到与淮北地紧邻的陈吗?三是公元前257年至公元前247年,魏国与楚国两度联军抗秦,魏国与楚国之间是盟友关系。两国之间在较长时期内是没有战争记录的。战国时代,国家之间属地的转移,基本上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没有战争,一般是不会有属地转移的。
所以,在公元前247年以前,地处淮北地的丰邑不会由属楚变成属魏。
2.魏安釐王晚年,魏楚之间曾在魏国境内发生小规模战斗,但丰邑属地未变
魏信陵君在率五国联军将秦军赶到函谷关以后,在楚军从魏国撤回楚国的过程中,魏军和楚军之间因发生冲突,先后在睢阳和蔡、召陵发生战斗(《韩非子·有度篇》记载:魏安釐王“攻韩拔管,胜于淇(泽)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这次战斗中,淮北地的丰邑是否从属楚变成属魏呢?
从《战国史》记载的“先是相战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楚军因疲乏而退走,接着又大战于上蔡和召陵,楚军被魏军击破”来看,这次战斗是参与信陵君指挥的合纵攻秦的楚军在完成任务之后(即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43年魏安釐王死之间),从魏国撤回楚国的途中在魏国境内与魏军发生摩擦而引起的局部小规模的战斗。睢阳虽然离淮北地的丰邑的距离较近,但睢阳与丰邑中间有虞城和砀山相隔,而且是楚军因疲乏而退走,说明睢阳之战很快就结束了,不可能将战火翻过砀山烧到淮北地的丰邑。
至于在上蔡和召陵的大战,因上蔡和召陵都在今河南省漯河市东面,在睢阳的南方,离淮北地的丰邑很远,更不可能造成淮北地的丰邑由属楚变成属魏。
所以,魏安釐王晚年的魏楚之战,丰邑并未从属楚变成属魏。
3.丰邑由属楚变成属魏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35年
公元前243年对于魏国来说,简直是灾难的一年,魏公子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相继离世,秦国认为灭魏的时机到了,因此加大了对魏国的进攻:
公元前242年秦拔取魏国的酸枣等二十城,初设东郡(负责管辖今河南封丘县以东至山东省东阿县以西的地区),使秦国的土地与齐境相连,并对韩、魏两国都行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公元前241年,以赵将庞暖为首的赵、楚、魏、燕、韩的五国合纵攻秦失败,更助长了秦国加快灭东方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39年,秦国分别对韩国和魏国进军。
公元前238年,秦国继续向魏国的东部进攻,先后占领了魏国的首垣、蒲阳、衍氏,继而攻占了仁、平丘、小黄、济阳、濮水等地,使秦国的东郡北与燕接境,东与齐接境,北面包围赵国,南面包围韩、魏两国,从而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东方六国已被隔断,合纵攻秦已不再可能。
此时的魏国已是四面楚歌,楚国政治军事中心的再次南移(楚国为了避开秦的威胁于公元前241年再次迁都到寿春),放松了对淮北之地的控制,给魏国创造了一个向东南方向找退路的机会。因此发生了公元前235年秦发四郡兵助魏攻楚的战争(《史记·六国年表》)。据中国历史学家、先秦史专家杨宽教授考证后在《战国史·秦兼并六国和完成统一》中记载:“公元前235年,秦发四郡之兵助魏伐楚。魏攻楚的目的在于夺取楚所占有的宋国旧地。秦助魏攻楚,目的在于削弱楚的力量,迫使楚服从。”
既然“魏攻楚的目的在于夺取楚所占有的宋国旧地”,当时楚国占有的原宋国旧地只有淮北地(即汉之楚郡),所以魏攻楚的主要目标必然是淮北地。但由于秦国内部意见分歧,秦军从参战中退出,魏国仅夺得楚属淮北地(即汉时的楚郡)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丰邑。
所以丰邑从属楚变成属魏的时间是公元前235年。
(三)刘邦的祖父刘荣公何时从大梁迁徙到丰邑
既然公元前235年丰邑才归魏,魏国派遣世袭大夫刘荣到丰邑为公的时间,只能在当年或其后。其后不便妄测是哪一年,因此权且认为是公元前235年。
是年刘邦21岁。刚结婚,因为刘肥生于公元前23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