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皇刘氏考证:留秦者是士雃

汉皇刘氏考证:留秦者是士雃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众多的《刘氏族谱》说留秦者是士燮。2.有《刘氏族谱》认为是杜伯胞弟杜季的七世孙隋仲为留秦者,因无稽可考,笔者不敢苟同。按士会留秦七年中与秦康公关系相处密切及当时的两国关系,士会儿子主动提出留下做人质是完全可能的。香港《刘氏总谱》记载的留秦者是士轼,而士雃恢复刘氏后改名为刘轼,与之吻合。综上所述,士会归晋有子留于秦,这个留秦者应该是士会庶子士雃。

汉皇刘氏考证:留秦者是士雃

在上一节里,我们已经用充分的事实说明了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的《春秋左传正义》里讲的“别族复为刘氏”是不可信的。那么,《春秋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的“……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的“其处者”或“留秦者”究竟是谁呢?由于史志文献没有明载,所以说法较多。

1.众多的《刘氏族谱》说留秦者是士燮。笔者认为不可信。

(1)《春秋左传》和《国语》多处记载都说明士燮在晋国

ⅰ.《左传》宣公十七年关于“范武子告老”的记载:

士会眼看郄克怒气不息,除了报复齐国根本没心思工作了,经过半年的思考,士会作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决定。这年秋天,士会找来儿子士燮说:“阿燮呀,我听说,人在大喜大怒的时候,行为合乎礼法的很少,离经叛道的很多。《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发怒,祸乱止住;君子欢喜,祸乱停止)。君子的喜怒可以制止祸端,但如果不是君子,喜怒往往会制造祸端。现在郄克的愤怒有两种可能,一是发泄在齐国,对晋国有好处;一是发泄在国内,晋国就遭殃了。我准备告老,让他(执政)有权去攻齐国,使他的愤怒得到发泄,这样也许能消弭晋国的祸端吧?你跟着各位大夫好好工作吧!”

《国语》对于这个故事的记载基本相同:

郄献子(克)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郄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对儿子士燮说:“阿燮呀,我听说,触犯别人的怒气,一定要被人家毒害的。现在郄克的怒气已经十分旺盛了,不发泄在齐国,就一定会发泄在晋国。不做执政,他如何能够发泄怒气呢?我要将执政的位子让给他,以便他向外发泄怒火,而不要将外部矛盾转化成内部矛盾。往后你要好好跟随诸位大臣,侍奉国君,一定要恭敬从事。”

ⅱ.《国语·晋语五》关于“范武子杖范文子”的记载:

范文子很晚才退朝回来,武子问道:“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文子回答说:“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晓得其中的三条。”武子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我不是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着武子就用手杖打儿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

ⅲ.《左传》成公二年关于“帅胜而归范文子后入城”的记载:

郄献子打了胜仗班师回国。范文子最后入城。范武子说:“燮儿呀,你不知道我天天在盼望你早点回来吗?”范文子回答说:“军队,是主帅郄献子所统帅的军队,打了胜仗,假如我率先胜利凯旋,那恐怕国内的人们将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所以我不敢这样做。”武子说:“我认为可以免于祸害了。”

ⅳ.《左传》成公二年关于“帅胜而归三军推功”的记载:

郄伯进见晋景公,晋景公说:“这是你的功劳啊!”郄献子回答说:“这是君王的教导,他们几位的功劳,下臣有什么功劳呢?”范文子进见,晋景公慰劳他像对郄伯一样。范文子回答说:“这是庚的命令,克得节制,夑有什么功劳呢?”

(2)士会告老,士燮子从父业,直接进入晋国的六卿,说明士燮已是晋国的贤臣。

公元前592年士会告老退休以后,士燮子从父业,直接进入晋国的六正行列,任下军将;

公元前590年赵朔去世,荀首任中军佐,士燮升任上军佐;(www.xing528.com)

公元前583,中军佐荀首去世,上军将荀庚升任中军佐,士燮升任上军将;

公元前576年左右,中军佐荀庚去世,士燮升任中军佐;

公元前573年6月9日(戊辰)去世。士燮是范氏家族在晋国继士蔿、士会之后的又一代功劳显赫的贤臣。

士燮不仅是一代功劳显赫的贤臣,他的儿子、孙子都是晋国的中军将、国家执政。

士燮能在士会告老时直接进入六卿,以后不断高升至中军佐,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显然是在士会归晋,秦康公履行诺言时回到晋国,跟随父亲在晋国打拼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士会告老退休时,他才有可能子承父业,直接进入晋国的六正任下军将,才有以后的不断提升,直至中军佐,离中军将、国家执政仅一步之遥。

所以,说士燮是留秦者是明显不可信的。

2.有《刘氏族谱》认为是杜伯胞弟杜季的七世孙隋仲为留秦者,因无稽可考,笔者不敢苟同。

3.有人认为是士会在秦国再娶生子而留秦。也不可信,因为士会适秦后,晋国已将士会在晋国的妻儿送到秦国,史上也没有士会在秦国再娶的记载。

4.笔者采信刘旭在《刘氏演义》一书中记载的,留秦者是士会庶子士雃,理由如下:

(1)秦康公是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晋文公的次子,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曾在秦国任亚卿,当时秦晋两国关系友好。士会在秦国期间,与秦康公的关系密切,为秦康公当谋士,秦康公也很信任士会。士会此次离秦归晋,对于秦康公而言有欺骗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秦康公仍然履行诺言,要送士会的家眷和财产回晋国,士会的儿子们为此很感动,主动提出留下来当人质,以促使士会在晋国主张与秦国和好。按士会留秦七年中与秦康公关系相处密切及当时的两国关系,士会儿子主动提出留下做人质是完全可能的。

(2)《春秋左传·襄公九年》记载:“秦景公使士雃乞师于楚,将以伐晋。”秦景公于公元前576年继位后,想将秦国势力不断向中原扩展,有意派亲晋国的四朝元老士雃出使楚国,联楚伐晋,实际上是给士雃发难,因为此时士燮嫡子士匄已经是晋国中军佐,士会少子士鲂也任职于军旅,士雃联楚伐晋,与侄儿士匄和小弟士鲂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事实是士雃无法接受的,所以士雃从楚国回秦后就去掉士氏,带领子孙恢复刘氏,隐藏于民间。

(3)笔者曾向《刘氏演义》的作者刘旭宗亲咨询过书中的士雃的出处,他说是来自几个有名的《刘氏家乘》。

(4)香港《刘氏总谱》记载的留秦者是士轼,而士雃恢复刘氏后改名为刘轼,与之吻合。

综上所述,士会归晋有子留于秦,这个留秦者应该是士会庶子士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