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小礼节下葬难: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大小礼节下葬难: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妻子不在,则由死者的长媳承担。在举行葬礼的当天举行初虞祭,为了不让死者的灵魂在黄泉路上徘徊。“大祥”是指父母去世满两年举行的祭祀活动,亦即“小祥祭”之后第12个月举行大祥仪式。如果死者是母亲,且其父亲尚在,那么大祥仪式要在小祥后的第13个月。第二日早晨亲属们换上白色土布大祥服、摆设祭品,在灵位前进行祭祀。三年丧礼仪复杂,死者长子要穿孝服,逢年遇节要守护在坟墓前祭灵位等。

大小礼节下葬难: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韩国葬礼的规矩条例与婚礼的复杂程度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人死后,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葬礼。韩国素有敬老的传统,儿女对父母要讲“孝道”,因此,丧礼更是尤为繁杂,大致可以分为:初终、成服发引、治葬及祭祀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由无数禁忌和规则组成,都必须毫无差池地进行,否则就会背上不孝的臭名!

初终

所谓初终是指临终的人从“寿终正寝”到“入棺”的一系列仪式。如果死者是自己的父母,那么临终时儿子要将其迁到里屋,穿上新衣,揉搓其手脚,往嘴里灌一些米汤,静候其咽气。揉搓手脚、灌米汤,表示儿子诚信希望父亲可以再次活过来,因此他还尽力去挽救父亲,然而无奈天道难违,只能让父亲寿终正寝了。在比较严格的家族中,临终者只能由同性亲戚守候,如果去世的是母亲的话,只能由女儿或者儿媳来处理后事。当确认人死以后,亲属要用被子裹好他的全身,用棉球堵塞死者鼻孔和耳孔。死者的子女要取下首饰、戒指等,披头散发,捶胸顿足,失声痛哭,以示极度的悲哀。在儿女们悲苦哀号得声嘶力竭之后,死者身边最亲近的人,要拿着死者平时穿的上衣,来到院子或爬到屋顶上,左手抓衣领,右手抓衣襟,对着北方高声喊叫三次死者的名字。第一次要向天呼喊,第二次则向地呼喊,第三次再向天,意为为死者招魂。然后呼唤的人把衣服放在屋顶或盖在死者的胸上。接下来是陈放尸体。亲属们把死者遗体移至床板上,头下垫着叠起来的旧衣服,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后再把死者的双膝捆起来,脚板抵着墙或木枕,大脚趾用绳子拴起来,脸上盖上夹被,放在屏风前。死者长子或长孙作为主丧,穿着主孝服跪在灵堂前守灵;死者妻室承担丧事主妇,料理葬礼之中一切事务。若妻子不在,则由死者的长媳承担。族中子弟或懂丧礼的人则主持丧礼,承担护丧的职责。停放好遗体后,等所有亲人聚齐,就进行小殓(为死者换上下葬的新衣)、大殓(为死者准备好下葬的陪葬品),随后入棺、钉棺。从这天起,死者家属每天早晚都要痛哭一场,哭得越悲伤越凄凉,才越显得对死者的怀念和敬爱。

成服发引

入棺后,死者亲属们就准备“成服发引”。丧主们自此穿上丧服。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称为“五服”。穿不同的丧服,服丧时间也不一样。丧家亲属按与死者家属关系的远近,分别选择其中的一种穿上。其中最重要的斩衰,这是一种用生麻制成的孝服,穿上之后要服丧三年。穿缌麻丧服只用服丧三个月就行了。穿着丧服进行的第一次祭礼叫“成服祭”。亲友们前来吊丧,死者的儿子要在灵柩一侧陪吊。通常灵柩在家中停放两天之后就出丧。出丧时,人们先把棺材抬到屋外,放在丧舆上,举行告别仪式,这叫“迁柩”。接着是“发引”。“引”是指牵拉柩车的绳索。韩国人旧时出殡,灵柩安放完毕出发,送丧者拉着“引”向前走叫作“发引”。“发引”时,最前面是写有死者名字的铭旗,接下来是载着魂帛的箱子、香盒等物,之后是灵舆、赞扬死者的挽幛等,然后才是丧舆。死者的亲属和吊丧的客人都跟在丧舆后面,悲恸地哭泣。

到了墓地,人们开始进行各种治丧仪式。首先要把棺材抬下丧舆,置屏风,设灵座,接受吊丧客的吊唁。下棺时,通常是死者头朝北脚朝南放入墓穴,死者的长子用衣服的下摆盛满土壤散在棺材的上、中、下三处,然后众人开始填土。填土时要举行“平土祭”,让死者的灵魂在泥土中安息。祭祀完毕,死者的长子即可捧着魂帛箱子回家,找个地方供起来。剩下的人则留在坟墓上要继续造坟,在坟边树碑。官宦及富豪人家还要埋志石,即刻着死者生平志向功绩的石碑。有的地方实行复葬制,又称“洗骨葬”,就是先造一个草坟,等遗体只剩骷髅的时候,再入土下葬。

丧葬以后,丧主们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守孝一段时间,长则三年,短则三个月。长子在守孝期间不能成婚。如果父亲去世,即使已经订婚,送了聘礼,也要将婚期推迟到三年以后。

葬礼之后就是祭礼,死者的亲属们以一系列的祭奠活动表示对去世祖先的怀念。韩国人对祭礼要求非常严格,其形式也繁杂多样。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虞祭”、“小祥”、“大祥”、“三年丧”、“忌祭”和“时祭”。

虞祭(www.xing528.com)

虞祭分为“初虞祭”、“再虞祭”和“三虞祭”。在举行葬礼的当天举行初虞祭,为了不让死者的灵魂在黄泉路上徘徊。“初虞祭”时,人们在祭桌上摆酒、供食、焚香。死者长子献酒为“初献”,主妇献酒为“亚献”,亲友献酒为“终献”。“初虞祭”后的乙、丁、己、辛、癸日的早晨还要再次祭祀灵位,这是“再虞祭”。“再虞祭”后的甲、丙、戊、庚、壬日的早晨又要进行祭祀,这是“三虞祭”。

小祥大祥

“小祥”是指父亲去世满一年时举行的祭祀活动。闰年不举行“小祥祭”。若是父亲在世,母亲去世,则要在第11个月举行小祥仪式,一个月之后再举行“大祥”仪式。小祥仪式跟“虞祭”差不多,参加“小祥”的人,前一天要进行沐浴熏香,准备好祭品;第二日早晨,死者长子和亲属穿上小祥服,摆好祭品,在灵位前依次进行“三献”、“侑食”、“阖门”、“启门”等仪式,每个仪式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大祥”是指父母去世满两年举行的祭祀活动,亦即“小祥祭”之后第12个月举行大祥仪式。如果死者是母亲,且其父亲尚在,那么大祥仪式要在小祥后的第13个月。参加仪式的人,要在前一天沐浴、准备祭品。第二日早晨亲属们换上白色土布大祥服、摆设祭品,在灵位前进行祭祀。

三年丧及其他

父母去世,长子及直系亲属在三年内要穿孝服、立殡所、祭灵位,被称为三年丧。在李氏王朝前期只有贵族上层人物才需要服三年丧,到了李氏王朝中期之后,平民也逐渐开始服丧三年。三年丧礼仪复杂,死者长子要穿孝服,逢年遇节要守护在坟墓前祭灵位等。“三年丧”后的第二年,死者亲属开始“忌祭”,每逢死者去世周年的前一天晚上举行。“忌祭”仪式只为曾祖父母以下的祖先举行,其上的祖先只举行“时享祭”和“节祭”。除此之外,还有“时祭”,是指一年四季在每个季节选择一个丁日或亥日,对高祖父以下的祖先进行的祭祀仪式,一般由死者的子孙们去祖坟祭奠。

韩国的丧葬习俗甚至比婚礼礼仪更为复杂冗长。如果某家的家长去世了,那么整个家族都将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这片黑沉沉的阴云即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之中笼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冗长苛刻的礼仪让死者的儿孙子女在三年的守丧时期之中时刻不忘逝去的先人。人死了,但是他作为家族的精神和权力仍然重压在每一个成员的身上。从繁杂的韩国婚葬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出儒教的精神渗透于韩国人生活的最深处,并以其强大的制约力把每个人凝聚起来。在儒家精神繁盛的韩国,个体的人背负着一层又一层的责任和职责,因此他自己的感觉和特点反而被压抑和掩盖了。韩国的传统婚礼和葬礼不断地以最深刻的方式提醒着人们,你是家族社会之中按照规律运转的一分子,你的意义就是维持家族的兴旺和家族的精神、历史。每个韩国人都曾经感叹过:结婚好难,葬礼好难……因为他们永远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的人们,把火热的爱情视为生命,把哀思和遗憾留在死者坟前的白玫瑰上,无所牵绊、无所禁忌地舒展每一个自由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