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后宫争夺三大疑案:万历皇帝夺位之谜

明代后宫争夺三大疑案:万历皇帝夺位之谜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而在北京后宫内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三个疑案。这三个案子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三个疑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原来万历皇帝一共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一件怪事。

明代后宫争夺三大疑案:万历皇帝夺位之谜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最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庙号为神宗。

明朝到万历皇帝的时候,已经十分衰败。关外努尔哈赤已经起兵,极大地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而在北京后宫内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三个疑案。这三个案子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三个疑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先说“梃击案”,“梃”就是棍棒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万历皇帝一共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正宫娘娘是王皇后,十分贤惠,但一直没有生育。他的长子朱常洛是他和一个姓王的宫女生的,后来把这个王宫女封为宫妃,但万历皇帝不喜欢王宫妃,当然也就连带不喜欢大儿子朱常洛了。他最喜欢郑妃,郑妃妖媚动人而且善解人意,郑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也因此受到他的宠爱。

每个皇帝死前都要立太子,以便将来继承皇位,但立太子自古以来就有“立长不立幼”的规矩,要立最大的儿子为太子。但现在万历皇帝不喜欢大儿子,却喜欢三儿子,于是他将立太子的事先拖着,反正自己年轻,以后再说。

但满朝大臣都坐不住了,不立太子怎么能行?万一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岂不天下大乱。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常洛为东宫太子,以防出现几个皇子争位的局面。但万历皇帝对这些奏章毫不在意,“统统留中”。奏章进了宫就石沉大海,立太子的事依然拖着。时间一年年过去,万历皇帝眼看四十岁了,众臣劝立太子的奏章更多了,万历皇帝看也拖不下去了,只得立朱常洛为东宫太子,这时朱常洛已经二十岁了。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中年汉子手拿一根木棍跌跌撞撞的打入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门卫也没有拦住他。这个汉子见人就打,一直往里闯,眼看就要进太子房间,幸亏门卫报警及时,大批卫士将这个中年汉子捆绑起来,押在牢里。

闯太子宫还了得,而且手还拿凶器。万历皇帝十分重视,立刻命令刑部官员严刑拷问,定要问个水落石出。

一开始这个汉子只承认自己叫张差,别的也不说,审判官员可急了,用酷刑拷打,这个汉子坚持不住只得招供实情。他供道:“我真名叫张五儿,是无业游民,这次闯慈庆宫不是我自己要干,是庞保、刘成两位公公让我干的,并说事后给我重赏。”

张五儿的供词送到万历皇帝那儿可把他气坏了,他知道庞保和刘成都是郑妃宫里的太监,显然这事和郑妃有关了。看来郑妃想谋害太子。万历皇帝立刻带随从来到郑妃宫中,气呼呼地让她看供词。郑妃一看阴谋败露可慌了神,连忙跪地磕头,泪水早就流下来了:“皇上饶命,这是臣妾的过错,望皇上开恩,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万历皇帝看自己的爱妃,本来就不忍心处分她,这次也就算了。但他知道这件事后,朱常洵不可能再成为太子了。(www.xing528.com)

第二天上朝,万历皇帝在百官面前说:“我立长子常洛是古今公理,现在却有人想谋害太子,我坚决不能允许。”接着他把张五儿、庞保、刘成都杀了,“梃击案”也就不了了之。

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也快四十岁了,他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他这么早就死还得从“红丸案”这个谜案说起。郑贵妃讨好朱常洛的手段,主要是向朱常洛进献美女。朱常洛自从做了太子之后,由于离开了母亲的约束,加上父亲朱翊钧对自己的冷淡,生活失意,精神苦闷。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纵情于酒色。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皇太子妃郭氏去世以后,朱常洛就没有再立妃子。这可能是因为册封皇太子妃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神宗对于朱常洛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因此,在慈庆宫中,虽然有很多的女人,但却没有皇太子妃。也许,没有皇太子妃,对于朱常洛来说更是自由。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病逝。八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宣布次年改元泰昌。

应当说,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的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前线防军。同时,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像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下诏召回。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政治面貌即将出现。然而,宫中的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会因前嫌而报复自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一是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据《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但无论如何,喜爱美色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本来就因为生活压抑而虚弱的身体,骤然要承担如此多的政事,又贪恋美色,“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是基本上累垮了。到八月初十,身体就不行了,召医官陈玺诊视。八月十二日,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的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圣容顿减”。十四日,便发生了崔文升进药事件。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的药性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崔文升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机,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八月二十二日,朱常洛召见首辅方从哲等大臣,六品的给事中杨涟也在召见之列。朱常洛看了杨涟很久,说:“国家事重,卿等尽心。朕自加意调理。”之后,朱常洛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然而,次日(九月初一)五更,朱常洛便死去。于是,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不过,平心而论,方从哲、李可灼对于朱常洛服药,本就是抱着一试的希望,对于朱常洛的死并不要负什么责任。后来,内阁大学士韩将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熹宗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腾,岂能不暴毙而亡!谁也搞不清皇帝怎么会突然暴病死去,这个神秘的“红丸案”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光宗一死,他十六岁的皇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明熹宗。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移宫案”。

朱常洛的暴毙,使他次年改元泰昌的想法无疑变成了一个泡影。但是,在位一天的皇帝毕竟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因此,大臣们决定: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农历八月初一日朱常洛正式即位到年底,为泰昌元年。移宫一事,前后有过两次。一次是大臣们逼郑贵妃搬出乾清宫;一次是大臣们逼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无论是郑贵妃,还是李选侍,都是有野心的女人。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都是属于皇帝、皇后专用的。但是,郑贵妃借口侍奉神宗住进了乾清宫。朱常洛正式即皇帝位之后,仍然可笑地居住在当初做皇太子所住的慈庆宫内。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在秉性懦弱的朱常洛看来,竟然可以容忍。直到崔文升进药事件发生以后,由杨涟、左光斗出面,郑贵妃才在八月二十一日被迫搬出乾清宫。但是,郑贵妃搬出去后,李选侍却随着朱常洛住进了乾清宫。

朱常洛自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皇太子妃郭氏死后,没有再立妃子,身边只有才人、选侍、淑女侍候。其中有两名选侍,一居于东面,一居于西面,故分别称作东李、西李。东李地位较高,西李比较受宠于朱常洛。所以,朱常洛将失去生母的长子朱由校交由西李抚养,五子朱由检则由东李抚养。跟着朱常洛入住乾清宫的李选侍,即是西李。西李与郑贵妃关系极为密切,也想借助郑贵妃之力进封皇后。但是,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一日郑贵妃的被迫移宫、九月初一朱常洛的暴毙,显然让李选侍意识到: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应当紧紧地抓住皇长子朱由校。其实,朱常洛在临终前,曾经向大臣们提出要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的事。可是,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选侍掀开帷幄,叫皇长子朱由校进去。朱由校出来后,对父皇朱常洛说了一句:“要封皇后!”众大臣瞠目结舌。朱常洛面色一变,一言不发。如果李选侍册封皇后得逞,她便可以通过自己抚养的朱由校,间接地控制朝政。但是,朱常洛的暴毙,让李选侍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如今,她所有的赌注不得不押在皇长子朱由校身上。她与郑贵妃商量,要将朱由校拥留在乾清宫,以便达到控制朱由校的目的。

这时,内廷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获悉李选侍的阴谋,出具揭帖,遍投朝臣,说:“选侍欲拥立东朝(皇长子朱由校),仿前朝垂帘故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大臣是杨涟,他奋然说:“天下岂可托妇人?”他建议立即去乾清宫,导皇长子出宫。群臣借口哭临死去的泰昌皇帝,来到乾清宫。守门太监拦住群臣,不让进去。杨涟厉声道:“皇上驾崩,嗣主幼小,你们拦住宫门不让进去,意欲何为?”这时的朱由校,被李选侍留在乾清宫的暖阁中。太监王安进入暖阁,扶朱由校出宫。群臣见后,山呼万岁。然后,朱由校登上一顶小轿。大臣刘一璟、周嘉谟、张维贤、杨涟抬轿,仓促前行。走了几步,轿夫方到。到文华殿,群臣请朱由校即日登基。朱由校不同意,只答应初六日登基。当天,朱由校在大臣的护卫下回到慈庆宫。九月初二日,尚书周嘉谟等请李选侍移宫——搬出乾清宫。左光斗的上疏中说,乾清宫是皇帝专用,如今将即位的皇长子朱由校已经16岁了,又不用哺乳,李选侍住在乾清庆陵明楼侧面宫中,保不定将来会有“武氏之祸”。这是用武则天来比喻李选侍,一则不希望出现后宫专权的情形出现,二是担心朱由校血气未定,把持不住,坠入当初唐高宗纳父亲后妃武则天的事情中。这样的话,可谓的确是敢言!在外廷大臣的严词逼迫和宫中太监王安的恐吓之下,李选侍最后决定移宫。九月初五日,她抱着皇八女,徒步从乾清宫走向宫中宫妃养老处——仁寿殿哕(hu)鸾宫。

朱常洛即位一月而逝,此时他的父亲朱翊钧的棺椁尚未下葬。因此,正如他自己曾经担心的一样,他的陵墓营建得怎么样呢?营建皇陵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在仓促之间,如何安葬两位皇帝呢?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自己给自己早就修好了陵墓的。但是,朱常洛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大臣们将他安葬在当初景帝为自己修的陵墓里。景帝自己建好陵墓,却被重新夺回皇位的明英宗下令葬于北京西郊的金山。因此,天寿山的明陵中就有一个现成的陵址。经过短暂的修缮后,景泰洼在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初一日迎来了即位仅一月的光宗,改名庆陵。这就是明史上的“移宫案”。

三个案子都发生在明朝末年,正是明朝走向灭亡的时期,而且都是围绕皇帝之位而发生的。明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当然无心管理国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