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一般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模拟法庭实训希望促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转化成分析和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的诸多法律技能。例如,根据案件事实发现法律依据的能力;理解和解释法律规范的能力;案件事实的解构与重构能力;证据的收集、判断和分析能力;等等。模拟法庭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一次成功的模拟刑事法庭活动,从最初案例的选择到最后判决的宣判,期间需要反复分析案情、研讨案例焦点、收集各种证据、整理资料、撰写法律文书等。这些事项贯穿在模拟法庭的开庭、举证与质证、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与宣判等诸环节;而且,反复的模拟排练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课后的总结与心得体会等,这些对学生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能力;运用法学原理、法律知识分析案件的能力;收集、判断、运用证据的能力;归纳案件事实和争辩焦点的能力、司法文书的写作技能、法律事务的管理能力,以及法庭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www.xing528.com)
其次,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是法科学生素质的核心部分。法律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是职业法律群体根据法律对人的思维走向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是受法律意识和操作方法所影响的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进行法律思维时,人们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断、法律推理去思考法律问题、表达和解释法律现象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法律思维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这三种人中表现得最典型,但由于职业和社会角色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以法官的法律思维为参照对象,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可归纳为6条:一是法律思维必须以权利义务的分析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线索;二是形式合理性优先于实质合理性;三是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四是普遍正义优先于个案正义;五是理由优先于结论;六是合法性优于客观性。总之,模拟法庭实训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