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学生共同研究的结题报告评审流程

教师学生共同研究的结题报告评审流程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自上而下”,指的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定好课题、初步的研究目标和方案,并供同学们选择,即老师出题同学们做。最后一次的集中活动,则是由学生课题组长来向教师进行课题结题的汇报预演,然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论文和PPT提出修改意见。决赛在教研组初评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分别组织“课题8分钟汇报评审”和“结题论文评审”两个评审组,对每个参加决赛的课题进行终评。

教师学生共同研究的结题报告评审流程

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

韩云松

在复旦二附中,有这么一项坚持了十年之久的学生活动,她的名字叫:探究性课题活动。一项活动,能够坚持做十年,已经充分说明了她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一、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的缘由

十年前,我们学校为了落实学校的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根据学校“收拢—放开—收拢”的办学理念,在初一和初二年级(近两年来改为预备、初一两个年级)设置了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探究性课题活动。我们引入家长义工资源,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使活动的质量能进一步提高,在市、区产生示范效应。学生课题参与的情况和成绩将作为入团、评优的依据之一。也就是说,初中阶段每位同学必须有两个以上课题参与的经历,并有成绩记载,否则没有资格入团和推优。就这样,我们的探究性课题就此启航了。

二、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的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首先,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科研室主任、各教研组长以及初一、初二年级组长等教师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对我校的探究性课题活动进行组织和全程管理。此外,初一、初二年级(近两年来改为预备、初一两个年级)所有的任课教师均担任指导教师,他们每个人每学年必须至少担任一个学生探究性课题的指导任务,并将此指标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一部分。

(二)宣传发动

其次是宣传工作。学校召开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布置实施方案。原则上初一、初二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每年必须参与一个课题,每个课题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科研室再利用午会课时间在两个年级进行宣传动员。而备课组长和相关任课教师定好课题及方案交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利用课上宣传本组课题,班主任再组织学生进行选题。

(三)报名选题

接下来就是选题工作了。我校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题方式。所谓“自上而下”,指的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定好课题、初步的研究目标和方案,并供同学们选择,即老师出题同学们做。可能有的同学说,我对老师定的课题不是很感兴趣,但学校规定每位同学一定要参加一个课题,我该怎么办呢?不要紧,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自下而上”。所谓自下而上,就是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课题组(当然也可以一个人),并邀请学校老师或家长义工、专家担任指导,拟定好初步的研究目标和方案。选择“自下而上”方法的同学需要填写计划表,将探究计划填入表格内。

(四)集中辅导活动

同学们选好课题之后,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填好汇总表交年级组长,然后由年级组长交科研室。然后由探究性课题活动领导小组个别调整,科研室将课题组名单交指导教师。之后,学校在两个学期内将会各安排两次左右的集中活动。其中第一次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和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计划,采取的探究方法,并把其中的困难都考虑进去,以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第二次活动的内容就是学生汇报一个阶段的探究情况,并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偏。而到了第二学期的第一次(即第三次)集中活动,就是让学生汇报课题进展的大致情况,因为到那时很多课题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并且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不要进行课题的中期汇报。最后一次的集中活动,则是由学生课题组长来向教师进行课题结题的汇报预演,然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论文和PPT提出修改意见。

(五)中期汇报

我校的探究性课题活动结题周期一般是一学年左右,但有的课题可能做得比较快,有的到一半的时间接近完成或已经完成。因此我们的探究性课题活动一般要举行一次中期汇报展示会,给这些课题组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那些做得比较慢的课题组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们采取学生自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几个学生课题在两个年级的学生面前一展自己课题组的风采。在中期汇报会上,我们的学生课题组把自己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用8分钟之内的时间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以PPT演示的方式展现;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学校组织中期汇报的评审组,对学生所展示的课题进行高质量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再由评委代表对此课题做一个专业性的建议。这样,能够有机会参加中期汇报的课题在最后的结题比赛中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的中期汇报过程中,我们都会请家长义工担任评审小组的评委,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怀着对我们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出特别精彩到位的点评和建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中期汇报会之后,我们两个年级的同学往往会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较为科学和细致的改动,使得课题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的评价

(一)初赛和决赛

经过了一年的课题探究过程,我们学生的课题要进行评价了。在课题活动评价方面,我们分两步走。首先是把学生的课题根据学科分类,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初赛。由教研组长负责,对本学科的所有课题进行排序。然后学校结合各教研组的课题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决定各教研组进行决赛的课题数。决赛在教研组初评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分别组织“课题8分钟汇报评审”和“结题论文评审”两个评审组,对每个参加决赛的课题进行终评。其中课题汇报权重60%,论文权重40%。最终评出一等奖2—4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6—8个。初赛的评委以教研组的教师为主,再适当加入少量家长义工。而决赛的评委基本上以家长义工、家委会代表为主,再加上我校成立的校内外两个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团队的专家担任,以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论文的格式

为了培养学生撰写课题论文的能力和规范,也为了保证论文质量,我们对学生论文的格式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论文格式有如下一些要素:①封面: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长、课题成员、班级、指导教师、开题和结题时间等;②目录;③正文:包括问题的提出(即课题的由来或探究缘由)、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理论依据、探究的过程、实验数据或调查问卷分析、最终的结论等;④附录:包括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文章名或书名、期刊名或出版社、发表或出版时间。参考文献一定要有,此举是为从小培养我们的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后记(包括组员的探究体会,还有对指导教师和其他帮助过他们的人如家长、其他教师的答谢等,以培养他们感恩之心);⑤字体及格式:封面和目录字体不限;正文字体及格式为宋体小四号;页边距:左右均2.5 cm,上下均1.5 cm;行距:固定值20磅。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两年时间里能够撰写出两篇这样的论文,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三)探究性课题手册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探究性课题活动的质量,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探究性课题活动,并且能够忠实地记录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的探究轨迹,我们编制了一本《复旦二附中学生探究性课题手册》。在这本手册里,同学们可以了解探究性课题的活动流程。手册指导同学们进行诸如选题、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活动事项。有志于参加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的同学,也可以从本手册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撰写查新报告等。此外,我们还把历年来我校在科技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的获奖项目名称及典型获奖作品推荐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迹可循、有样可学。我们还把近年来在校级探究性课题活动中获奖的课题列表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丝灵感。

四、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与创新大赛的相互结合

我校的探究性课题经过前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操作流程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了进一步把我校的探究性课题活动与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从第九届探究性课题起在时间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能与此两项科技大赛在时间上同步起来。因此,从第九届活动开始,我们把原来的从第一年的九月到第二年的五月的活动时间调整为从第一年的三月底(创新大赛结束)到第二年的一月初(创新大赛启动)。这样一调整,我们学校学生的探究性课题可以比较顺利地和两项青少年科技创新类赛事更为紧密地对接起来了。

此外,创新大赛组委会规定集体项目的课题申报的人数不得多于三人,因此,从第九届探究性课题活动启动开始,我们学校规定,探究性课题活动集体项目的人数不得多于三人,就是让同学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果我们的课题做得不错,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结题后可以马上用这个课题成果来参加创新大赛了。而另一项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其组委会规定只允许个人项目参赛,而且不能是文科类的。因此,学校也提醒同学们,如果想参加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的,在我们的探究性课题活动选题的时候,就要选择非文科类的个人项目。

五、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的成效

(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我校的学生,素来以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大胆开放而著称。而经过两年的探究性课题活动洗礼之后,我校学生在主课堂的表现更为活跃了。他们更喜欢在课堂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们更不唯师、不唯书了。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质疑和探究则是创新的基础。从这点而言,我们的学生显然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学生们会经常用在探究性课题活动中学习到的一些探究方法来看待和处理一些事情,更有条理性,看问题、做事情更为理性。

(二)家校关系、亲子关系更为和谐

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之后,家校关系更为和谐了。我校的“家长义工制”实施十多年来,由于有家长义工的穿针引线,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校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等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的了解几乎是无障碍的,而且是非常清晰的,这大概是“家长义工制”的一个最大收获吧。家长们普遍觉得,我们的学校是真真正正地在为他们孩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着想,为他们孩子在设计适合他们成长的各种活动、各类课程。从情感上来说,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亲密如一家人。因此,每当学校提出新的设想和举措之后,家长义工们总是冲在第一线,为其他家长答疑解惑,说服其他家长支持学校的新举措。这样,我们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均推行得非常顺利。

我校的探究性课题活动在时间上的改变就是很典型的一例。当家长义工知道,我们在时间上做出调整的原因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来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之后,他们纷纷表示支持,并发动其他家长,努力为孩子们的探究性课题活动寻找各种专家资源,对学校开展此项活动起到了极大助力!

此外,由于家长义工参与了我们的探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他们在指导其他孩子的同时,也指导自己的孩子,这非常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三)与探究性课题活动相对接的科技类赛事成绩斐然

由于把探究性课题活动和科技类赛事无缝对接了起来,我校在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以及小院士评选中也成绩斐然,一年比一年更好。2013年,我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称号。2013—2015年,我校的创新大赛获奖数逐年递增,分别达到12项、15项和19项,获奖数在全市同类学校中皆名列前茅,其中2015年的一等奖数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8项。2015年,我校在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有4名学生进入了全市前100名,在初中类学校中名列第一。此外,我校已经连续8年每年都至少有一名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诞生,这在上海初中同类学校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六、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探究性课题活动的进一步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家长义工参与探究性课题活动的章程

目前,我校的探究性课题与家长义工携手的结合点不少,比如开题申报、中期汇报的评审、结题的评审、参加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家长义工的出谋划策等,家长义工在这个活动中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我们设想要进一步完善家长义工的参与范围和参与度,以及对他们给予精神上褒扬等相关的一些章程,使“家长义工制”的实施更为细致和规范。

(二)进一步切实提高探究性课题活动的质量

我校的探究性课题活动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这项活动切实给学生带来了在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上的提高,但还是有些问题存在。比如,有个别小组在探究过程中,不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造成有能力的孩子很忙,而能力欠缺的孩子几乎无事可干的尴尬境地。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给他们提供更宽广的教育。因此,我们设想,在以后的活动实施过程中,能否给这一小部分能力欠缺的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平台,由指导教师或家长义工一对一地进行全程的辅导。这样,虽然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义工的工作量会增加不少,但是,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我们觉得这样的举动是能够给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带来收获的!

第一个十年,我们携手家长义工,组织实施了十届探究性课题活动,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正面而积极的作用;我们期待着,通过我们的进一步精心的设计和优化,在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十年,家长义工携手学校组织的探究性课题活动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切实有效的助推力。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还能记起,在复旦二附中,有这样一项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的视线……

链接1

在展示交流中再认识课题探究活动

2018届4班 周一然家长(www.xing528.com)

因为曾担任家长义工深入到二附中学生的课题探究活动中,所以有不少感悟要发表。

复旦二附中的学生很幸福:能较同龄人更多地听到名家讲座,父兄的榜样也较多地引领着孩子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学校给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提供了较完整的两学年的探究型课程;所以,二附中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过一到两项课题研究的不在少数。课题完成后在同伴间、老师和家长们中,甚至更大平台(如创新大赛或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也是必须的,一方面是可以用实际行动吸引与鼓励更多的“小复旦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对自己探究课题的理解与认识。

一、展现人文关怀

在课题交流中,首先要交代的便是课题的由来,我们可以从选题中看到学生的视野,学生进行课题探究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参加比赛,而是多了一份对身边的人与事、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正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

听过多次二附中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研究的课题后,发现他们的课题基本上是来自于对身边事物的长期观察或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件的不断反思,之后有困惑、不解或发现了新现象,并有着深厚的兴趣去探究。尽管他们是以这样的形式叙述着他们的课题由来,但精彩之处更感受到了“小复旦人”的那一份社会责任感。如“能否让妈妈晒被子不再那么吃力呢——中学物理杠杆滑轮)在晾衣杆改进中的应用”“基于盲文与中文键入的无线可穿戴输入设备”。

二、交流科学精神

对于中学生的课题展示而言,展示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展示出探究的过程,例如,不仅要说明做了些什么,还要能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于学生而言,在交流展示中,可以知道别的同学在研究什么,还可以知道是怎么研究的,以及为什么选择那样的研究方法,由此可以判断结果是否可信、有价值,这才是一种带有科学精神的交流,经得起推敲,经得住质疑。

尽管学生们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可能取得了一些“小”成果,但毕竟大多数学生是初次体验课题探究,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尝试课题探究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以为只要说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了些啥,忽略了交待为什么要做这些的!如“高架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新方法和装置”。

三、提升专业素养

课题的展示交流不同于朗诵,学生不是念稿子、背稿子,或者带有感情地念稿子,需要学生大胆地、热情地讲述自己的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演讲、辩论的技巧,以及积累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舞台感”;另一方面,要铸就一种基于专业素养而形成的自信。

尽管复旦二附中的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都不少,为什么在展示自己课题时还是以读PPT的为多?如果展示的内容是认识26个英文字母或如何做100以内的计算,他们还需要那么做吗?正是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课题探究毕竟是新的内容,不是他们最熟悉、最擅长的内容,所以才会需要把论文粘贴到PPT,然后读PPT。只有当他们认真投入自己课题的研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踏实地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自信心便油然而生,讲述着自己得心应手的、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便会有发自内心的眼神交流。

从学生的展示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课题探究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更可以引发我们家长与教育工作者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

链接2

探究性课题感悟

2015届2班学生 侯笑寒

在初中的两次课题比赛中,我参加的课题“屋顶花园设计”“不要想粉色的大象——题目指导语对解题的心理暗示及影响”都获得了学校比赛的一等奖。在两年的课题生活中,我们学会了与别人沟通的技巧,懂得了如何平衡时间,变得富有创造力

在两次课题中,与他人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在“屋顶花园设计”课题中,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需要拿给复旦大学的专家请教。在心理暗示课题中,我们的实验要低年级的同学配合,他们老师的帮助必不可少。我一直惧怕与陌生人说话,但课题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向他们开口,所幸我请教的对象许多是家长义工,与他们交谈多了许多亲切感。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生涩与尴尬,我与他人的沟通逐渐变得更加流畅与自如。

在完成两次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进行自己的学业。既要高质量的课题,又不能懈怠功课,我们学会了争分夺秒。我们可以快速吃完午餐,利用低年级集体自习的时间进行实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时间的合理分配,不但让我在课题上,也让我在学习以及其他方面受益匪浅。

另外,在课题里,我们不能采用别人的方法,从屋顶花园布局的设计,到证明心理暗示的方案,都需要我们结合生活自己想出,课题培养了我们难得的创造力。

作为二附中的特色课程,探究性课题给予我很多,课题的洗礼让我成长。那些受用一生的道理,我将永远牢记在心。最后,感谢二附中的探究性课题!

链接3

家长义工对创新教育的支持

2014届2班 孔天煜家长

面对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新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能够充分促进受教育者提高其创新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强大的合力。实施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责任。家长与学校要达成共识,积极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认识创新教育的意义,提高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形成助推力呢?在此,我根据自己孩子在探究性项目研究过程中参与的活动和取得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想。

得益于二附中在初一、初二开设的探究性课题项目研究课程,孩子开始了项目研究的学习和锻炼,在和同学合作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一项蔬菜农药残留的比较、一项可乐对小鼠发育的影响的课题,并因此分别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上海市创新大赛二等奖。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完成、论文写作,到最后结题汇报,给了孩子们一个完整的探究科学问题的锻炼经历。在项目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学校老师们的精心辅导,使孩子们从懵懂一步步走向成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了规范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方法;在研究停滞不前时给孩子鼓励,一起探讨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在项目答辩前逐字逐句帮孩子们修改答辩的PPT。两年的项目研究经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体会到获奖的自信和成长的快乐。项目完成后,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得以强化,并且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激发了对科学研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带到了高中的学习,激励他不断在科学之路上继续探索。

作为一直关心孩子素质教育的家长,在一路亲眼目睹并陪伴孩子的课题组完成两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有以下感想。

第一,家长是否理解并支持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极其重要。学生参加探究性项目研究,除了要占用一些学校的学习时间,课余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孩子在第二个可乐影响项目的研究中,就需要按实验要求喂养四周小白鼠,为此整整一个寒假,每两天需要去医学院的动物房喂食、测量实验需要的数据。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很难把实验顺利完成。要让家长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就要让他们知道孩子能从这些探究性活动中得到成长,逐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了良好的口碑,学校的创新教育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

第二,只有家长义工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才能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如果家长能参与到孩子的项目研究活动中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锻炼成长,比任何的宣传都有效果。孩子初一刚开始接触探究性项目研究时,凭兴趣提了各种想做的选题,作为家长,就一起帮着出谋划策,最后定下了一个自己日常生活中也比较感兴趣、实用的蔬菜农药残留的题目,然后根据孩子们实验的要求,帮忙准备各种蔬菜作为实验材料。最后出实验结果时,一起感受到收获。

第三,与学校积极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创新研究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挫折时,孩子们难免泄气,会有想放弃的情绪;当学习压力大时,也可能影响到孩子们参与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及时沟通,一起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培养孩子们不轻言放弃、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科研精神。初二时孩子们的课题入选去北京比赛,但缺乏经验的他们在赛前补充实验时出了些差错,赛前一天答辩词还没有修改完善。作为家长虽然心里也很着急,但和带队的辅导老师一起沟通,共同协助孩子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靠临场的出色发挥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因此,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只有家校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创新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链接4

成功源于兴趣——第30届创新大赛获奖感想

2015届3班学生 王绎洋

在2015年第30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有幸获得三等奖。奖项的等级并不高,但这并不代表我的付出是那么的轻松。

其实早在去年的大赛中,我就申报了这个课题,由于那次的准备不怎么充分,对于竞赛规则、论文要求并不熟悉的我,尽管进入了市级比赛,但并没有获奖。这一次的失败敲醒了我,燃起了我再次尝试的决心。即使步入初三,学业任务将我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我仍挤出时间用于课题修改,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那些只有电脑陪伴着我的夜晚。终于,在不落下功课的同时,我完成了报告。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并没有像一些同学一样选择一些父母擅长领域的研究,我的研究主题——“调查研究法对于一则‘头球伤脑’网络报道的质疑与考证”——则是源于我对于足球的热爱以及生活的积累。

除了最基本的调查研究法外,我又根据自己对于足球的一些或浅或深的理解,抑或是感想,加入了报告中,使其更具信服力,更能让人所理解。

在我这小小的成功背后,我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亲及其他我请教过的家长义工,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规范文章,快捷地进行修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对于我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研究的支持。没有他们,我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也许我的报告与其他一些“高大上”的研究显得比较“不专业”,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的研究源于我自己的兴趣,我的报告充满的是我自己对于足球的理解、热爱。它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我为它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将兴趣化作为成就的人,才是最伟大、成功的人。这也是我一直所坚信的一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