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义工邀请专家讲座:丰富学校人文科学活动

家长义工邀请专家讲座:丰富学校人文科学活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定期邀请在自己专业领域研究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大专家、大学者,以家长义工的身份,来学校举办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的各类讲座。我们学校的家长大多是复旦大学里的一些教师,他们有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扎实的底蕴,又有着各学科方面的特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三是根据学生及家长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确立家长义工的讲座主题。

家长义工邀请专家讲座:丰富学校人文科学活动

家长义工助力学校养成学生崇高的理想与宽广的胸怀

王 华

一、我校开展理想与胸怀教育的目的与背景

中国人的词典上从不缺少对理想、胸怀、气度的歌颂,例如:胸怀大志、气宇轩昂、志存高远等。以胸怀宽厚立身,以气度广博历世。远大的理想与宽广的胸怀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个人成功的基石。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个人的胸怀气度往往是与事业、成就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如何才能树立中学生远大的理想、打造宽广的胸怀呢?

我校背靠复旦,借助复旦的精神元素打造我们学生的精气神,“校园文化建设”“温馨集体创建”以及“我与大学城共成长”和“行走系列”等学生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听万人言,更要行万里路,从而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与家国天下胸怀。杨玉良院士曾说过:“让我们永远做一名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百姓疾苦的复旦人。”因此在这条教育道路上,理想与胸怀教育不仅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需要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默契配合。

二、我校开展理想与胸怀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成效

面对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我校一直将学生德育工作置于首位,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人文滋养,厚实道德基础,以便让追梦的二附中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我校开展的家长义工活动对于学生进行理想与胸怀教育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育人”而不是“育分”,而这也成为了我们的共识。

许多参与义工活动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从最初的观望到认可,从小事到大型活动,从默默支持到被需要、被信任。家长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学校的一员,感觉和孩子们、老师们的距离很近。

家长在校内外进行义工服务,点点滴滴都发生在孩子的周围,一方面作为家长能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与孩子有了更多的交融点和共同语言。另一方面,孩子也看到了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更在实际行动中,这种参与和爱不是狭隘的爱,而是一种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总要为他人负责的,人的本性在责任中表现得最为鲜明。要营造一种人人承担责任的环境氛围,应该在这种氛围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无愧于‘人’这个崇高的称号。”所以我们的家长在做义工的同时,不仅教育着我们的孩子,更是在教育并检验着自己的人格。

家长义工做的事情也许是细小而琐碎的,却从一个点带动了一个面,从一个面带动一大片。积少成多,意义重大。让每一个家庭积极参与,并从中收获。因为家长义工们的表现将潜移默化地教会我们的孩子们如何付出,如何成长,如何关爱,如何具有远大的理想与博大的胸怀。我们的家长义工无疑在助力学校养成学生崇高理想与宽广的胸怀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手,将会促使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三、家长义工助力学校养成学生崇高理想与宽广胸怀的形式

由于有了家长义工的助力,使得我们的教育效应最大化成为了可能。我们二附中的家长义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新鲜血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理想与胸怀教育的形式已经从学校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由家长义工协助走出校园,家长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搞社区服务,帮助学生走进大上海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向偏远山区体验生活,支持学生走向世界培养国际视野。我校的家长义工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走进校园——家长讲座涉猎广阔,引导学生不断开拓视野

复旦二附中作为复旦大学的附属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多数为大学的教职员工,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学者。我校充分利用了家长们的资源优势,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义工活动。如定期邀请在自己专业领域研究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大专家、大学者,以家长义工的身份,来学校举办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的各类讲座。他们对孩子们的认知程度、兴趣点有一定程度把握的同时,也乐意协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与二附中孩子分享他们的专业成果,拓展孩子们的眼界,为他们提供课外知识和人文滋养。此类讲座主题的选择通常考虑以下三方面。

一是发挥家长义工自身学科优势和特长。我们学校的家长大多是复旦大学里的一些教师,他们有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扎实的底蕴,又有着各学科方面的特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于是从医药学到生物学,从考试学科到社会学,丰富多样的讲座内容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如:王新教授的讲座“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网”、任远教授的讲座“中国人口变动的未来态势”、王卓教授的讲座“认识药物,合理用药——中学生的用药常识和用药观”,等等。他们谈笑自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在新颖的形式下进行了一次次的课外学习。这些讲座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同时也是让学生发现新爱好、新想法的途径。

二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邀请家长义工前来开设专题讲座。如:我校2014学年的英语节活动“Show me,Show you,Show your English”邀请了学生家长——一位英语系的教授给我校初三年级学生开设了一次英语文学科普讲座。通过这位家长义工的介绍,我们的学生对英语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讲座受到了许多学生乃至我校英语老师们的欢迎。

三是根据学生及家长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确立家长义工的讲座主题。我校经常会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以及结合我们学生的年龄特点,邀请我们的家长义工前来开设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如:2013年9月10日家长开放日,著名作家王周生老师作为我校的家长义工,在我校举办了一场“爱是不能忘记的”讲座,这是一堂爱的教育课,鼓励孩子们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去看待世界,改变世界。这样的讲座贴近孩子,更容易启发孩子,因为上课的人就是熟知我们学生的“爸爸妈妈们”。

不拘一格的讲座内容和形式,使得我们的学生获得了课堂学习难以学到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眼界宽了,胸怀才能宽。或许就是这样的讲座所开启的智慧之门,会影响孩子们的未来。

(二)走进社区——家长身教重于言传,鼓励学生自觉自愿服务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利用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时间,班级学生以一个个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形式走入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家长义工帮助联系社区居委会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绿化环境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或是亲自捋袖上阵,还有的把孩子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下来,为孩子们之后的班级交流提供素材,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记录下难忘的瞬间,发挥了家长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2015届学生王皓宇就是在他父母的引领下参加了致力于社会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Rose”,每个月坚持前往上海南站地铁站内进行志愿服务,引导进站的乘客、维持秩序、帮助乘客购票,为高峰期的地铁运营更为安全有序做出他们的一份贡献。接着他的家长又带领班里其他学生也加入了地铁志愿者服务工作,即使到了初三他们也都还在坚持着。正是在家长义工的榜样示范与组织下,孩子们在地铁站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帮助和服务他人的快乐,也积累了不少社会志愿服务的经验(见图6)。

图6 复旦二附中学生在地铁车站做志愿者

2016届王佳辰妈妈组织孩子们参加“小海豚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社区融入项目”,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触动与感悟。所以家长带着孩子融入社区、走近生活、志愿服务,其榜样的作用不可小觑。支持孩子、帮助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做志愿者从事公益活动,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导方式,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并得以效仿,不知不觉中便融入了社区、服务了社会,这比我们苦口婆心告诉孩子们“我为人人”的口号更能给学生以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三)行迹上海——家长纷纷率先垂范,加强学生认知社会的深度

我校的家长群体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其中不乏海外学成归来者,成长的经历、丰富的学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了他们主动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他们总是以主动的姿态、奉献的精神、热心的行为积极为学生们提供各种校外参观、学习、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学生们走进了各类高校的前沿实验室,参观了市区内各类博物馆,来到复旦图书馆帮助并学习编目、整理各类图书,有机会来到音乐厅和美术馆欣赏高雅艺术,来到各种文体馆参与各类体育锻炼活动,参观海军基地,近距离了解消防安全设施与逃生技巧等。家长义工们乐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的服务,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校外学习场所,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们。

2015届周吟松妈妈是一位专业的历史学者,她作为一名家长义工多次带领学生行迹上海,通过参观各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不仅帮助孩子们看到课本之外的世界,了解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加强了他们认知社会的深度,而且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以多种方式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追逐梦想增添精神动力。

(四)面向全国——家长身体力行参与,激发学生奉献践行帮困

“爱国奉献”是复旦精神中最具分量的精神财富,作为小复旦人,我校一直倡导学生能关心社会、奉献他人。(www.xing528.com)

2013年复旦研究生支教队的队员来到我们学校讲述了他们与宁夏西吉孩子的故事,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校德育处组织全校16个班级进行了“爱的奉献”为主题的演讲和募捐,掀起了向宁夏西吉地区献爱心的活动高潮。家长义工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并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心与互助的涵义。正是有了这些家长的鼎力相助,为孩子树立了真实生动的榜样。不计回报、默默付出更能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可以真实、深入地体察到这种付出所带来的快乐、自豪感,让孩子感觉很光荣并主动愿意关爱社会、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逐渐建立起公民的价值观

之后我校推出的行走系列活动,同样受到了家长义工们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如:初三年级“宁夏西吉行”、初二年级“山东临沂行”、初一年级“浙江义乌行”等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切身经历体验贫困山区,深入了解农家生活,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与家长义工们的一同“行走”,使得学生们懂得了珍惜与感恩,更明白了在他们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周围,原来还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群体值得他们去关心、去奉献,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五)走向世界——家长甘当坚强后盾,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

为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开阔学生的眼界,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外地甚至国外开展友好交流,这时家长义工更显得不可或缺。他们不仅一路陪伴、协助老师们搞好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时还能起到老师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家长义工是医务人员,早早地准备了日常药品,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和老师一路的求医问药要求;有的是心理咨询师,能及时帮助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因离家一段时间而产生的情绪问题,从而确保了交流访问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校通过与复旦附中模联社合作,开设了“模拟联合国”社团活动(见图7),让初二、初三学生接触优秀高中的德育特色课程;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对国际时事、国家大事的了解,加强学生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完善个人素养,为未来成为杰出的人才奠定基础。

2015届3班学生徐寒冰、朱天元家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积极支持孩子在初二年级参加复旦附中的模拟联合国志愿者工作,以及我校首届模拟联合国的各国代表职务。在家长看来,联合国大会是一个集文化融合、维护和平、信息传递、化各国冲突于一体的会议。参加模拟联合国这样的活动,除了提升孩子学习能力以外,还能够提升个人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作为家长都是大力支持与鼓励的。另外,他们也对孩子所代表的国家以及会议的议题进行了会前的认真学习、分析,并将接下来开会的目标进行了明确。他们不仅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这样的活动。

模联活动使得学生不仅跨出了校门,更是跨出了国门,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习俗、学习、生活环境中得以锻炼,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多了一份难得的担当。

图7 模拟联合国社团学生在活动现场的合影

链接1

为二附中追梦少年助力

2015届3班 周吟松家长

作为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四年来我一直陪伴着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我主动与老师联系,表示愿意充当家长义工,这样可以发挥我作为上海文博领域一名副研究员的作用,让孩子们更了解、更熟悉上海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我特别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配合学校老师一起引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胸怀家国天下,为正在追逐梦想的二附中少年助力!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我走进校园,为二附中的孩子们做了一次专业讲座。讲座中,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历史文化名人的英雄事迹、爱国情怀,让孩子们深受感动。

后来我也曾多次以家长义工身份陪孩子们行迹上海。2013年春节期间,我带领十几个孩子参观了刚开放不久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并请到馆内的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讲解。虽然观展时间不长,但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实地考察了元代上海著名的水闸工程,在设计这一工程的上海元代杰出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画像前,他们肃然起敬。2013年暑假,我给儿子所在的假日小队10人推荐了鲁迅博物馆“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该馆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鲁迅作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历史贡献。参观活动中,我亲自给孩子们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原来深受中华民族博大精神文化滋养的鲁迅,始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参观这一展览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原来鲁迅的生活和作品不仅仅是他们课本上接触到的那些。2015年寒假,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位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参观。这次参观,我感觉二附中初三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边看展览边思考,我则在一旁负责答疑。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孩子们通过档案文献和实物资料对上海近代历史多了感性认识,他们感叹: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啊!展厅内所展示的上海创造科技成就展品,则让孩子们为上海骄傲,为祖国自豪!他们在科技模型前感佩前辈的科技贡献,思考、畅谈自己的梦想。

链接2

携手同参与,共圆成长梦

2016届4班 王佳辰家长

动画片《追梦小海豚》里,小海豚丹尼尔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小海豚一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融入,一直是上海各界关注的热点。

在2014年暑期,孩子按照学校的要求需要在假期搞一次有意义的小队活动。作为小队队长的孩子和我商量后,我觉得应该发挥自己在殷行街道担任过社区管理者的优势,将“小海豚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社区融入项目”介绍给孩子。孩子听后很有兴趣,于是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活动的内容及安排。我积极参与并加以引导,最后确定了活动的板块,并根据孩子们各自的特点,让他们进行了分工。我根据孩子的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整个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并在活动当天,请到一名来沪务工人员,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一起参加。

当天的活动孩子们围绕“熟悉环境”“人际交往”“沪语学习”等主题,与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一起互动。一开始大家还有点陌生,但不一会儿,孩子们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孩子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许多项目与活动,笑声、歌声不断。

活动结束,我带着这些孩子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小结和评估。一方面通过活动,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增进了对杨浦、对上海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们通过活动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帮助别人,了解了社会,激发了做公益的热情。作为家长我真的很高兴能参与这样的义工活动。

链接3

感动于心 付之于行

2015届3班 张珂家长

对于义工,我记得脑子里还是很早就有印象的,因所处的环境,时不时地会发现一些朝气蓬勃的学生志愿者的活跃身影。但是对于家长义工,真正有概念的,还是女儿进入到复旦二附中之后。

那是女儿随她爸在美国生活一年回来、进入二附中不久后的一天,她告诉我去报名做了一名图书馆志愿者。我心想,女儿什么时候主动关心起做别样的事情了。从她爸的口中知道,二附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小孩子们一起去做义工是很正常的。但在我看来,女儿还是悄然变化了。所以在当年的校运会召开之际,我也尝试着第一次响应班主任的号召,参与到家长义工的行列中,担当起后勤服务的工作。在运动会现场,女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这之后,只要是女儿够条件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她都会报名参加,比如假日小队街头服务、宣传献血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校庆活动志愿者、西吉学子交流活动等。只要是我有能力参与的家长义工活动,我也会欣然参与,比如校庆活动义工、西吉交流活动家长后援团、捐助西吉贫困学子等。家长义工的概念就这般感性地建立了起来。

原来家长义工在二附中是有着优良传统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复旦大学团委连同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出自愿资助西部贫困学子倡议的时候,我知道女儿所在的班级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争先参与了捐助!

我由女儿而做起了家长义工,作为一名家长,参与家长义工活动,能让孩子看到我的支持、努力与付出,当我被评为优秀家长义工的时候,女儿为我感到自豪与骄傲。我想,比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义工应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女儿和我参加的这些义工活动虽然看起来都微乎其微,但是我发现,这种大手牵小手、大家同参与的活动,无形中构筑了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收获是多重的。我们所从事的义工,不仅向社会提供了点滴奉献,自己也从中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我想我和女儿都从中体验到了快乐、成长和浓浓亲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