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围绕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其目的是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幼儿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能力。
1.教师开场白,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想和小朋友们分享。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上面的字呢?老师告诉你们,上面两个蓝色的字念“猜猜”,下面的几个字叫“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故事中的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样相爱的呢?仔细听听、看看,老师就要开始讲故事了。
2.讲故事,引导幼儿感受爱的氛围
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它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
它要妈妈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兔妈妈说。
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也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小兔子和妈妈是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爱的?(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张开?(说明心里的爱多)老师请幼儿一齐表演“我爱你有这么多”。
教师:请小朋友继续看看,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示对妈妈的爱呢?
老师继续讲故事:
小兔子把手举了起来,“妈妈,我爱你像到我的手指头。”
兔妈妈也把手举了起来,说:“我爱你像到我的手指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想了个好主意:“妈妈,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它笑着跳上跳下。
兔妈妈也笑着跳了起来:“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兔妈妈跳得可真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
教师提问:小兔子又用了哪两种方法表示爱妈妈的?(心里有爱要大声说出来)
教师:小朋友,现在老师来当你们的妈妈,我们来比一比,把脚也踮起来,请小朋友看看妈妈的爱多,还是你的爱多?(伸高手臂,妈妈我爱你像到我的手指头)(跳高,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www.xing528.com)
就这样,小兔子和兔妈妈说着说着来到了山脚下。它们看到一幅很美丽的景象。这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
…………
上面的讲故事过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深刻的爱意洋溢其间。幼儿借助于互动感受到了爱意。那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适时互动有怎样的前提呢?
教师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情境,爱听故事,首先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而座位的安排是营造这样的环境的首选方法。
须知,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讲故事。教师要将故事讲得幼儿爱听,自己就要真切地体会到故事中传达的信息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借助于语音语调、体态语言等将自己的感受、体验传递给幼儿,师生分享故事。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注意位置的安排。
一般来说,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时,最好让幼儿坐成两个半圆,中间预留3条通道,让自己和最远的幼儿之间也仅有5步的距离。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看到每一位幼儿的表情和眼睛,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能方便自己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交流,适时拍拍幼儿、和幼儿握一下手、夸夸幼儿,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产生参与感。
2.把握互动机会
幼儿教师要在故事中与幼儿互动,就要注意把握互动机会。这样的机会的获得,需要教师观察幼儿,获取相应的信息。
(1)从幼儿的表情中获得。
幼儿听故事的时候,其肢体表现最能体现他们对故事的喜好。如果教师发现幼儿目光炯炯有神,专注地看着老师,身体自然略前倾,歪着小脑袋,张着小嘴,而且会随着教师的声音和表情变换神情,那就代表幼儿极其喜欢这个故事。这时就是教师组织互动的机会。
(2)从故事的主旨中获得。
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一定的主旨和深意,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仅要给幼儿带去乐趣,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道理,在故事中成长。此时,就要求教师在讲故事中,及时将故事的主旨和意图挖掘出来,增加让幼儿质疑提问的机会,进而为师生互动创设机会。
(3)从故事的情节中获得。
故事,尤其是幼儿故事,其生动的情节原本就为幼儿参与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师要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发现可以让幼儿参与的情节。比如一些重复的句子、一些互动的情景……这些情节正是促进幼儿体验的极好的互动机会。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就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三次对话和三个动作,加强了幼儿表演、师幼表演的互动,让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爱的情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