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要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吸引幼儿,就要注意发挥语气、语调的作用。其中,语调包括句子的停顿、声音的轻重快慢和语气的变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运用重音、停顿巧妙地润色语言,使故事栩栩如生。
1.把握重音,突出情感
重音也称重读,在语句表达中起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组成语句的词语在语义上并非完全并列、同等重要,它们也存在主次、轻重之分。出于表达的需要,故意对那些重要的词语或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或音节就是重音。就讲故事而言,重音可以强调重点,突出情感。
(1)重音的种类。
重音包括词重音和语句重音两类。词重音是指需要重读的音节,依据音域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程度,可以分为重、中、轻三个等级。语句重音是指语句中重读的词语,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种。
语法重音多是用以修饰的词语,如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以及表示疑问和指示的代词。
逻辑重音是依据句子意思,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的重读。如“一只乌鸦,得到了一块奶酪,躲在一棵大树上,准备好好地享享口福”。故事中第一次出现的人名、地名、时间和关键性的事情、东西就要重读,所以“乌鸦”“奶酪”“大树”“享享口福”重读,可以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感情重音则是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字词加以强调的重音。比如“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工夫,终于把《本草纲目》写成了,为世界药物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为了突出李时珍所用时间和所获成就,可以将“整整”“终于”“卓越”重读,突出其成就之大。
(2)把握重音的方法。
要运用重音增加故事的色彩,就需要把握重音,即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为此,教师要明确故事的重点,弄清故事的主旨,真正将每句话的表意重点弄清楚。一般来说,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即便是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比如:
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不知道你会)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着我)
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会不会唱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怎么能说不会呢)
我知道你会唱歌。(会不会跳舞我不知道)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讲故事时,巧妙且正确地使用重音,就可以达到准确表情达意的作用。
(3)正确地表现重音。
要发挥重音在讲故事中的作用,还要注意重音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常见的重音表现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方法1:前后停顿法,即有意识地在某些词语的前或后停顿一下,突出这个词。如“那羽毛,那脖子,简直像天堂上的梦!”,这里在两个“那”和最后一个“梦”字前略停顿,就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将那种快乐之情表达出来。
方法2:突然放慢法。这种方法就是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用延长音节的办法使重音突出。如“金老虎刚说完肚子里有铜钱时,就死了”,将“就死了”运用重音,放慢读,就可以将金老虎想的过程和感觉表现出来。
方法3:轻读法。在某些时间,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更好。这种情况一般用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时。如“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这里的“飘飘悠悠”用重音,就可以表达一种悠然的动态之美。
方法4:在停顿强调时用重音,即在要强调的词后面做一个短暂的停顿。如“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2.巧设停顿,促成韵律美
停顿是指说话时,语句中间、结尾出现的间歇。幼儿教师要弄清楚停顿的作用,巧妙地停顿,就可以让故事产生韵律美,进而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1)停顿的作用。(www.xing528.com)
停顿会让语言产生顿挫之感,因此在口语表达中可以产生这样的两种效果:一是起标点符号的作用。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停顿不但表明上句话的结束,而且预示着下句话的开始,因此可以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二是停顿能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使口语抑扬顿挫。
(2)巧设停顿的方法。
停顿可以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让幼儿有时间领会故事的内容。和重音一样,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往往也会不同。比如:
我看见他笑了。(表明笑的人是他)
我看见他/笑了。(表明笑的人是我)
这是同一句话是否有停顿的对比。没停顿表明笑的人是他;在“他”后停顿,表明笑的人是我。不同的停顿表达不同的语意。这就提示我们:
方法1:语法停顿,即依据结构和语意表达上的需要确定停顿,否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方法2:标点停顿,即依据标点符号不同停顿。
在故事的文字表达中会有一些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停顿。教师要明确不同的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的长短,比如顿号最短,逗号较长,分号比逗号长;省略号和破折号也表示一定的停顿;句末的点号,即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更长;冒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长,比句号短。在明确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后再讲故事,教师就可以借助于顿挫有度的语言,让语意层次分明,让故事生动形象。
方法3:感情停顿,即在需要突出或强调的内容处停顿。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以表达某种感情,就需要在这个事物或这个观点之后加以停顿。比如:
三只小老鼠/穿着美丽的衣服,喜洋洋地去参加服装比赛。前面就是/嘟嘟熊的果园了。啊!那么多好吃的水果:苹果、橘子、梨……
在这里,为了突出主人公——三只小老鼠,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嘟嘟熊的果园,出现了停顿,如此一来,重点就突出了。
当然,停顿要发挥助力故事发展的作用,就要得当、得体,要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如此才能产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让幼儿去思索、回味和期待,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3)停顿的表现方法。
知道了停顿的类型,那么如何表现呢?幼儿教师要结合故事的内容,采用以下方法停顿。
方法1:干脆停顿法。
就是依据标点符号,在该停顿的地方,干脆地停顿。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故事的一些叙述或不必要的重点之处。
方法2:停连法。
停连是指表达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的一个常用技巧。正是这种有断有连的方法,才能产生扣人心弦的作用。
方法3:拉长声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故意拉长声音,用于提示注意,表达情感。比如故事中一些需要突出注意、深入思考,或仍有余味之处。
总之,停顿的确可以让讲故事变得抑扬顿挫,但要注意的是,当断不断,会语序纷乱;该连不连,会语意难全。因此,停顿要科学,不能随意为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