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及非语言或体态等方式向幼儿传递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的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用手势、体态、面部表情来进行表达的能力。为此,幼儿教师要讲好故事,就要锤炼表达能力。
1.锤炼表达能力的意义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与学生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幼儿教育和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大部分是借助于对外界的观察和模仿发展起来的。缺少语言范型,幼儿的语言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相关研究证明,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人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反馈是重要环节,尤其是语言输入,更是幼儿分析、比较、内化语言规则的源泉,而语言反馈则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验证、调节的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幼儿入园后,与幼儿接触最多、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自然就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学习的范型。因为幼儿对老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甚至某种口头禅都非常敏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都在默默地模仿老师的语言。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良好的言语表现对幼儿语言发展、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就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他人开始产生相互作用。其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交流就是其中极为特殊的因素之一。教师一方面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语言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学习和思维过程,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判断和想象等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目的。
比如,“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动物在叫呢?”这样的引导性的语言,可以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使他们选择性地感知观察对象;“请小朋友看这幅画”这样的语句,引导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两幅图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关注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提示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启发他们将这些经验与当下的活动情境结合起来,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又如,当幼儿学完诗歌《春风》后,教师引导幼儿到室外观察春天,随后问幼儿:“请小朋友想一想:春天来了,哪些东西变绿了?哪些东西变红了?哪些小动物又出来活动了?……”这样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回忆刚刚观察到的景象,促使其在随后的仿编诗歌中将这些观察经验加以利用,结果就编出“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蜜蜂/吹醒了乌龟”之类的诗句。
除此之外,在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具有高认知要求的语言,还可以帮助幼儿通过回忆和思考,将自己已有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和概括,找出合适的语言回答问题。而这种作用,可以促进年龄较大幼儿的智力发展。比如,“石头可以用来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就促使幼儿在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提升了智力。
(3)影响幼儿情感态度的形成。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的恰当语言,可以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有利于幼儿的情绪情感良好发展。比如,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夸奖、表扬和赞美,对幼儿的鼓励、肯定和安慰,都可以给幼儿情感支持,使之产生被尊重和关爱,被理解和接纳,被重视和安全感等情感。这些语言再与教师的肢体语言相结合,如抚摸、拥抱等,可以让幼儿获得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情感态度的形成。
(4)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幼儿教师的语言为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沟通之桥,成为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并在活动过程中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平淡的内容神奇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中的语言引导,是幼儿学习兴趣产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幼儿喜欢倾听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时,教育内容和学习内容就不再被看作是浪费时间和幼儿认知的负担,反而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使幼儿对幼儿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比如,幼儿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反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2.锤炼表达能力的方法(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么,幼儿教师要发挥其作用,就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要将故事讲好,更需要努力提升语言表达技能。
(1)加强学习,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教师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规范自己的语音语调。因此,教师要阅读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比如《教师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等,以便在语言表达时遵循相应的原则,掌握一定的语法,明确一句话的重点和重音,避免出现搭配不当、语句不通等不规范表达现象。此外,理论书籍的阅读,还能让教师在语言表达上,避免出现修辞、用词不当、前后矛盾等问题。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向播音员和主持人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在模仿和研究的过程中,掌握语音语调的表达技巧,让自己在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同时,获得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练就一口顺畅、准确的普通话。
(2)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底蕴。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其内在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锤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多欣赏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首先,经典美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为一体,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汲取丰富优美的语言,可以增进幼儿教师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可以深化教师的思想,促进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总之,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可以让教师获得丰富的文化积淀,了解多种人生价值观,获得精神性情上的陶冶,进而不断丰富文化底蕴。
其次,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教师积累好词好句,建立语言仓库。经典美文的用词、用句和用语都极富代表性,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习和积累,收集丰富的资料,为自己建立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在写作或谈吐时,这些好词好句就可以在需要时信手拈来。
最后,在阅读经典美文时做好摘抄,同时还要注意多与同事或共同爱好者进行好句交流,分享对好句的感悟和品味,以此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重要的是,这样的积累和交流,还能促进教师在阅读后进行思考,倘若再将自己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在书写自己的心得和感受的同时加强写作实践,多写多练,于积累中让知识得到更好的升华。这些升华的知识最终会内化到教师的内心,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起来,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才华,成为提升表达能力的催化剂。
(3)学会推敲,精益求精。
所谓学会推敲,精益求精,是指教师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在教学工作中,针对教学的需要,有意进行语言修炼,使语言简明精练。比如,备课时要注意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用词用句,对所要说的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巧妙设计每一次的提问语言,做到简明精练,中心突出,切中要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升语言表达,使之通顺流畅。如此一来,教师形成的简明精练的语言表达风格,以及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就会潜移默化中让教师将教学当作自我倾听和反思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借助多种实践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还要注意借助于多种实践来提升。比如,参加讲故事比赛,针对活动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的要求(发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自然、语句通顺、语句规范、中心突出、口齿清晰、层次分明、音量适当、结构严谨、语速适宜、表达准确),不断打磨自己;参加看图讲述比赛,在给定数量的好词、好成语的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组织并参加幼幼儿话故事创编活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一来,不同类型的实战,均可以让教师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并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升自己。
除了借助于各种比赛和活动锤炼语言,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增强自己语言的风趣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辅助语言表达,或借助故事、谜语、游戏、儿歌,或利用多媒体、教具、表情、动作等,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巧妙地模拟不同人物的语言,并加以夸张的演绎,辅以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在吸引幼儿的同时,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把故事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