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添枝加叶:以《老山羊和大灰狼》《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的介绍

添枝加叶:以《老山羊和大灰狼》《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的介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添加枝叶的效果由个体的发散思维决定。突然,老山羊喊:“大老虎!”大灰狼马上回头看,老山羊趁机将大灰狼顶下了桥。这是对《老山羊和大灰狼》这则寓言故事的加工处理。《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加工思路。母鸡萝丝去散步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准备去散步。

添枝加叶:以《老山羊和大灰狼》《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的介绍

添枝加叶是幼儿教师合理加工故事的方法之一。所谓添枝加叶,简言之就是扩写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力。添加枝叶的效果由个体的发散思维决定。它适用于图画故事的加工。

1.加工原理

现在,图画故事越来越吸引幼儿和幼儿教师的注意力,经常出现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究其原因,这是由图画故事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图画故事是以再造想象为主,依赖具体的图形、符号做凭借物来讲故事的书籍。因此,故事的内容主要是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主题,且文字简明扼要,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图画故事丰富的图片,可以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但过于简洁的文字,尤其是一些图画故事的文字过于生涩,不利于幼儿理解,更不利于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相关研究指出,“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语言能使幼儿的想象活跃起来,但是这种言语必须是幼儿所能理解的,否则就毫无作用”。

最后,图画故事可以促进幼儿发挥想象力,但幼儿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以至于常出现想象与现实无法区别的问题,不利于幼儿教师就某一主题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

2.加工方法示例

考虑到画图故事存在越来越多的内容简单,图片比较多,但语言文字较少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讲故事前,就要充分利用好故事的内容,讲好故事,采用添枝加叶的方式,对故事进行扩展和加工,以便使之达到对幼儿进行言语教育、道德教育,让幼儿在故事中发现真善美学习正确待人处事的目的。

(1)《老山羊和大灰狼》故事的加工思路。

加工前:

两座山间有一座桥,桥这头的老山羊和桥那头的大灰狼都要过桥。

大灰狼说:“你先过。”

老山羊说:“你先过。”

大灰狼急忙走上桥,向老山羊奔去。突然,老山羊喊:“大老虎!”大灰狼马上回头看,老山羊趁机将大灰狼顶下了桥。

加工后:

两座山之间有一座小桥,桥身高,桥面窄,桥下水流湍急。一天,老山羊来到桥的这头,大灰狼来到桥的那头,它俩都要过桥。

大灰狼一见老山羊就馋得直流口水。它怕老山羊跑掉,便十分温和地说:“山羊兄弟,过去我有许多对不起您的地方。今天就让您先过桥,也算是我给您赔个不是。”

老山羊沉思片刻,笑着说:“你能认错就好,昨天我不小心把腿摔伤了,走路特别慢,还是你先过桥吧!”

大灰狼迫不及待地上了桥,一步步地紧逼过来。眼看大灰狼就要抓住老山羊了,突然,老山羊大喊一声:“大老虎!当心!”大灰狼慌忙扭过头去。就在这时,老山羊猛冲过去,一下子把大灰狼顶下了桥。

这是对《老山羊和大灰狼》这则寓言故事的加工处理。对比加工前和加工后的内容,可以看到,借助于添枝加叶法,故事内容变得丰富、充实,也形象得多了。那么,如何为一则故事添枝加叶呢?

第一步:通读故事,理解大意,区分故事角色。

依据教育目标选定故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故事,理解故事梗概,将故事中心思想提取出,奠定情感基调,将故事中的角色人物圈画出来,然后区分出人物的正负面。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老山羊和大灰狼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老山羊这个形象的特点是温和且有智谋,大灰狼这个形象的特点是凶残狡诈且贪婪。

故事内容:老山羊巧遇大灰狼,智斗大灰狼,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要用智慧战胜对手。

熟悉故事:老山羊和大灰狼要过桥→大灰狼想吃老山羊,假意谦让→老山羊智斗大灰狼,请大灰狼先过→大灰狼急着过桥→老山羊借老虎吸引大灰狼注意力,将它顶下桥。

第二步:寻找添加的内容和添加的位置。

通过对故事的梳理,把握了故事的题目、老山羊和大灰狼的特点及所处环境,熟记故事情节和角色语言,接下来就思考在什么地方添枝加叶。

添加1:可以添加环境描写,以丰富故事发生的背景。

添加2:可以添加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丰富人物形象,让形象更加生动。

添加3:可以添加一些拟声词,如自然环境中的风声、雨声,动植物的声音,人物的感叹词等。

第三步:添加后再读,梳理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添加的辅助手段。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添加,故事就变得形象多了,内容也充实起来。这样的故事,教师在讲的时候,就可以影响幼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达到用故事实施教育的目的。下面我们再结合一个绘本故事,进一步体会添枝加叶的加工方法。(www.xing528.com)

(2)《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加工思路。

母鸡萝丝去散步

她走过院子

绕过池塘

越过干草堆

经过磨坊

穿过篱笆

钻过蜜蜂

按时回到家吃晚饭[4]

分析上面的故事内容,可以看到只有42个字,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故事的语言过于平白,不生动,也没有趣味,如果只是讲述故事中的文字部分,必定让幼儿失去对故事的兴趣。教师如何讲才能让幼儿愿意听?倘若不添加任何道具,又怎么吸引幼儿呢?此时,我们就需要用添枝加叶法,结合画面内容,在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加工,让故事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内容由单薄变得充实。

第一步:通读故事,了解人物形象、故事内涵、故事梗概。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母鸡和狐狸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母鸡这个形象的特点是温和且有点憨傻;狐狸这个形象的特点是凶残狡诈且贪婪;其他角色,如小青蛙、小山羊、蝴蝶、小鸟、小老鼠、蜜蜂,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小青蛙表现出想帮助萝丝却无能为力。

故事内容:母鸡萝丝去散步,一只狐狸追逐在它的后面,企图吃掉它,结果屡屡受挫失败。

熟悉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狐狸悄悄跟在后面→萝丝穿过农家院子,狐狸扑空,被钉耙打脸→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空,栽进池塘→萝丝翻过干草堆,狐狸扑进草垛→萝丝经过磨坊,狐狸被面粉撒了一头→萝丝钻过栅栏,狐狸跌到手推车里→萝丝从蜂箱下面走过,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萝丝回到鸡舍吃晚饭。

第二步:寻找添加的内容和添加的位置。

结合画面内容,对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开始进行扩展。

具体可围绕以下三方面添加:添加1,添加环境描写;添加2,添加人物形象、动作的描写;添加3,添加语言描写。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准备去散步。它自在悠闲,昂首挺胸地走着,眼睑上扬,神采奕奕的大尾巴张扬着。一只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它伸出舌头,垂涎三尺地盯着不远处的萝丝,心里想:“真是一顿美餐呀!”

萝丝安稳地走过院子,狐狸一看,机会来了,它一跃而起,两眼放光地跳着扑向萝丝。没想到,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唔,狐狸疼得龇牙咧嘴,不敢出声。

萝丝昂首阔步地绕过池塘,狐狸紧追不舍,小青蛙们急坏了,“呱呱”叫着,提醒萝丝:“小心狐狸!”可是萝丝还是不慌不忙地走着。狐狸又向萝丝扑去,“扑通”一声,这次它掉进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连小青蛙都吓了一跳,“呱呱”叫着四散逃去,母鸡萝丝却绕过池塘不慌不忙地走了。

萝丝轻松走过干草堆。狐狸这次有了经验,它瞄准萝丝,快速地一跃而起,心想:“这次一定会成功!”干草堆上的小老鼠看到这一切,紧张极了,就连远处的山羊也凝视着这里,为萝丝捏了一把汗。没想到,狐狸一下子扑到了干草堆上,压得草堆滑下来,把它压在草里。狐狸气坏了,恨恨不已地说:“哼,又让你跑掉了。”小老鼠高兴极了,飞快地跑开了。

萝丝悠闲自在地走过磨坊,脚钩住了牵引面粉的绳子。躲在磨坊后面的狐狸一看,机会又来了。就在萝丝将脚抬起,绳子从它的脚上滑了出去的时候,狐狸纵身向萝丝扑去。然而,由于惯性下落的面粉全都倒在了狐狸的身上。狐狸气极了:“气死我了。不过,我是不会输的!”

萝丝来到篱笆旁,那里有一个缝隙,刚好能穿过去。萝丝专注自在地看着路,没想到屡次遭挫的狐狸又来了。它紧跟在萝丝的后面,也想穿过篱笆缝。没想到,篱笆缝太窄了,狐狸的身形庞大,怎么也过不去。怎么办呢?狐狸眼珠一转,决定跳过去捉住萝丝。狐狸用力一跳,结果刚好跳到了拖车上。狐狸惊呆了:“我干了什么?”

萝丝浑然不知,淡定地从蜜蜂房的底下走过去,可是“坐在”拖车上的狐狸却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和拖车一起,撞向了蜜蜂房。小蜜蜂们愤怒了:“这个坏家伙,竟然连我们的家也不放过。”它们一窝蜂地向狐狸扑去。可怜的狐狸高喊着“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努力想从拖车上逃走,结果没等它逃走,蜜蜂大军就赶到了。

萝丝依然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走去,照原计划回到了自己的家,开始吃着香甜的晚饭。可怜的狐狸究竟怎样了呢?

对比可以看到,在原文的每句话中都进行了添枝加叶,如“绕过池塘”,添加了人物、情节、动作和拟声词后变成:萝丝昂首阔步地绕过池塘,狐狸紧追不舍,小青蛙们急坏了,“呱呱”叫着,提醒萝丝:“小心狐狸!”可是萝丝还是不慌不忙地走着。狐狸又向萝丝扑去,“扑通”一声,这次它掉进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连小青蛙都吓了一跳,“呱呱”叫着四散逃去,母鸡萝丝却绕过池塘不慌不忙地走了。

这里,故事的原材料没有关于狐狸的描述文字,讲故事时就需要添加狐狸的形象,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人物对话的添加,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的描写,内容就变得丰富、生动,讲起来就格外有趣。

第三步:阅读加工后的内容,检查并确定。

在完成添枝加叶的处理后,教师还要细细阅读加工后的内容,对比原来的故事,以确定添加得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寻找合适的辅助工具,确定讲故事时的相关方法,为接下来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