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说,故事是人们以叙事方式认识世界的结果,因此阅读或倾听故事,对幼儿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幼儿园学习中,故事更是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手段,它对幼儿获取语言技能、洞察世界、提升情商、智力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故事是幼儿获取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
语言的学习始于婴儿对父母的模仿,但是复杂一些的语言,特别是语言的语法规则、语言结构与逻辑有时需要通过别人的叙事来学习,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某教师为小班幼儿讲《小兔乖乖》的故事时,用温柔的语调介绍了“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用紧张的语调描绘了狼的外表,并用甜美的声音引导兔子敲门,模仿了兔子、兔子母亲和狼的表现。于是,在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和兔子一起拒绝为狼开门。随着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会用不同的音调来表达人物的语言,用语言的情感色彩来表达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人物,培养并提升了语言技能。
幼儿语言的获得如同人类语言产生的一个缩影,最初获得的只是具有对称特点的指示符号,继而是表达纯抽象意义的关系符号,而故事正是学习符号意义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模本。通过故事,幼儿学会认识世界、描绘世界和表达思想的编码技艺,这是从生物意义的人转向文化或社会意义的人的初步标志。
2.故事是幼儿洞察世界的一条途径
科尔莱恩·伊盖恩曾说:“幼儿从最先所听讲的故事中无论获得什么都会很快地固定下来并作为将来学习的一个模板。”故事的这种经验模式为幼儿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经验支持,也是他们迅速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持性条件。因此,幼儿由故事所体现的经验世界是其认识世界的一个背景知识结构。
3.讲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手段
幼儿情感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基于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个体之间在“当下”进行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是基于他们从成人那里获得的非现实世界的认识。
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在故事中,幼儿看到了一个可爱、幽默且很了不起的爸爸。教师带着幼儿分析、理解爸爸的形象,发现爸爸有很多有趣的特点,并寻找和对照生活中爸爸的特点,幼儿感受到了爸爸的好,悟到了作者爱爸爸的情感,从而在内心产生了对爸爸的爱,促进了幼儿情商的提升。
故事让幼儿得以看到另一个时空的“他人”的情感变化,进而获得一个参照和体验,甚至在某些时候让幼儿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融入另一种情绪生活,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www.xing528.com)
4.促进幼儿智力成长
智力是指生物体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个体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而幼儿的智力是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直接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简言之,即幼儿的智力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后者,在幼儿的智力演化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聪明的小猪》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讲的是大老虎要来抓三只小肥猪,小猪沉着、镇定,积极想办法,动脑筋,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脱离了危险的故事。故事趣味性强,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故事氛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某教师在讲这个故事时,借助于三次提问幼儿“小猪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自己”,促进幼儿思考,培养了幼儿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故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为幼儿的智力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刺激。并且,有些故事自身就具有智能型的特点,因此带有智能的张力,可以很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甚至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催化作用,由此促进了幼儿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5.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就本质而言,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通过语言符号、行为进行的。个体借助于语言符号,逐渐接受社会的规范、准则和价值观,进而在行为和心理上融入社会。就幼儿的成长而言,其社会化就是逐渐熟悉、懂得、内化并学会遵守人生游戏规则的过程。
某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乔治和玛莎》。从故事中幽默简洁的文字和直观形象的画面,孩子们了解了两个朋友——河马乔治和玛莎的故事。他们各具个性,又会贴心地为朋友着想。在阅读中,幼儿感受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在快乐中感悟友情的分量和意义,学会了维系友谊的智慧,提升了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
故事中丰富的背景、人物、情节,尤其是人物的言行背后都渗透着一定的社会法则和规范以及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于是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遵守社会规范,无形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
综上所述,幼儿正是在阅读或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认识了世界,学会了认识自我,建构了社会联系,发展了道德观念,塑造了人格等,从而促进了自己的社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