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工艺麻鞋制作源起尚不可考,但从历代地方志记述及有关甘谷历史人物穿着分析来看,其制作工艺最迟可追溯于东汉甚至东周以前。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对加工工艺不断完善,至唐代已趋成熟,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陇上民间手工产品中享有盛誉,唐代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可为佐证。
甘谷麻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精巧的民间工艺品,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寓意姜维随诸葛亮远征,母心思儿当归;“单鞭救主”源自尉迟敬德以一支钢鞭救其主李世民的唐代故事;还有“虎目圆睁”,等等。端午时节,有订婚女子赠男子麻鞋表示爱情的习俗。
在甘谷,从儿童到古稀老人,从干部到工人农民,普遍穿着麻鞋。原因在于麻鞋具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且有吸汗治疗脚气的作用。此外,麻鞋还具有按摩脚底穴位、舒经活络、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
甘谷麻鞋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关编织用具,以传统手工工艺制成。制作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立辫状盘鞋底,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鼻梁,组合时用木楦把鞋撑起来,帮梁、鞋耳、鼻梁贯穿耐力麻绳,鞋即成。式样有单边绳网的偏帮子与牛鼻梁,有以绳网代替鼻梁形成圆口秃顶的齐帮底、一只船,还有三根弦、布包边等。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还有染色的红、黄、黑诸色,集实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www.xing528.com)
甘谷工艺麻鞋为家庭、社会传承。近年来,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应武通过搜集、整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间传统制作技艺。
由于受现代生产技术和人们现代审美观念的冲击,特别是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相继故去,许多传统技艺已处濒危状况。同时,由于农作物布局调整,大麻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原材料日趋紧张,亦成为该技艺濒临危绝的重要原因。
2017年,甘谷麻鞋制作技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