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谷小曲:流传甘谷城乡的地方特色音乐娱乐方式

甘谷小曲:流传甘谷城乡的地方特色音乐娱乐方式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谷小曲源自眉户音乐,从清代开始广泛流传于甘谷境内。小曲在甘谷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班社。甘谷小曲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现细腻,曲调婉转,节奏严整,速度平稳,旋律流畅,悠扬抒情。甘谷小曲主要在逢年过节或农闲的时候演唱,是民间节庆期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方式。2008年,甘谷小曲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甘谷小曲:流传甘谷城乡的地方特色音乐娱乐方式

甘谷小曲源自眉户音乐,从清代开始广泛流传于甘谷境内。甘谷小曲因地域而分为东西川区和南北山两种风格,城乡均有眉户班子,其中渭河北岸的甲、七甲、土桥等村的小曲班子较大。清末民初,羌(今甘谷)秀才宋瑶、刘黎光、吴炯等很是喜欢曲弹唱,但不与民间艺人一同弹唱,只是几个秀才到一块儿才唱。知名的小曲艺人有任丹山、谢俊等。

甘谷小曲用本地方言演唱,以甩子(碰钟)敲击奏,用三弦、板胡、竹笛杂以四片瓦、镶等乐器为唱词无道白的,也有剧情础,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演唱和典故的,有表现爱情故事活的,还有宣扬封建道德思奏,演唱形式分坐场子和连场子两种。有自始至终全道白夹杂清唱的。小曲在甘谷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班社。甘谷小曲从其思想内容看,有叙述历史故事的,有讲述神话故事的,有表现当时社会生产家庭生想的。甘谷小曲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现细腻,曲调婉转,节奏严整,速度平稳,旋律流畅,悠扬抒情。代表曲目有《哭周郎》《天官赐福》《状元游街》《双官诰》《刘多定下南堂》《鸳鸯扇》《摘葡萄》《伯乐抚琴》《八福奏》《出五关》《戴荷包》《升官图》《杨家表话》《董永招亲》《古人图》《南桥相会》《八仙上寿》《八度神仙》《陈郎攻书》《草船借箭》《墨陆山喜相逢》《夸官》《白猿偷桃》《曲江打子》《白琴揉泥》《洒金钱》《红娘算账》《十里墩》《串毡》《刘堂家过关》《割麦》等。

甘谷小曲主要在逢年过节或农闲的时候演唱,是民间节庆期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方式。1955年,甘谷中学音乐教师黄健如用简谱记录了小曲曲调,并刻印了《流行在甘谷的眉户音乐》一书,为甘谷小曲记谱第一人。1981年,县文化馆刻印《甘谷民间小曲集成》一书。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县文化馆一方面积极引导鼓励中青年人学唱小曲,进行健康传承;另一方面对年已古稀的少数有传承能力的传承人在生活上给予补助,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并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职称评定。县文化馆作为保护单位,组织起以代表性传承人为主体,中青年小曲爱好者为群体的小曲演唱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出和研讨活动。(www.xing528.com)

2008年,甘谷小曲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