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入当下的人生境遇:《下流社会》的优化方案

切入当下的人生境遇:《下流社会》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的著作《下流社会》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当下的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所谓“下流社会”。这个“下流社会”按照三浦展的看法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下层”,不是指在温饱线上奋斗的弱势人群,而是所谓“中流阶层中的下层”。无论“下流社会”还是“草根”,其实都指向年轻人的完成不足。

切入当下的人生境遇:《下流社会》的优化方案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的著作《下流社会》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当下的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所谓“下流社会”。这个说法当然不是中文中的那个道德上“下流”的用法,这似乎还得说明一下。这个“下流社会”按照三浦展的看法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下层”,不是指在温饱线上奋斗的弱势人群,而是所谓“中流阶层中的下层”。他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缺少生活的意欲。

按照三浦展的看法,在日本,“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三浦展认为,现在这样的“下流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趋势,会在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全面的变化,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三浦展点明:“当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时,即使个人缺少上升的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随大气流一起上升,而当整个社会不再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只有上升意欲极其强烈,并且拥有一定的能力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升,不具备上述动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三浦展对于日本社会的观察当然和中国社会有极大的差距,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处在一个高速上升的时期,“大气流”仍然在快速地上升。但我觉得这本书所描写的“下流社会”和我去年以来就在观察的网络上已经形成舆论声势的所谓“草根”虽然不能等同,但却有某种形态上的相似之处。

我去年不少文章所观察和描述的中国的“草根”,其实也就是“中等收入者下层”的年轻人。现在不少在网络上发帖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似乎也遇到了这种“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的状态。许多人对于已经处于中等收入者状态的他们的长辈或社会的所谓“精英”充满了愤怒和不平,认为他们挡住了自己上升的路,他们占据了社会的许多位置,也拉高了消费的水准。于是,这些“草根”对于社会也多有不满和抱怨,同时对于自己向上奋斗的信心也开始弱化,将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更多地归于社会的问题,而不是自身的原因。于是,他们通过匿名的发帖子在虚拟的世界里来表达他们在现实世界里被忽视的意见和看法。在现实的社会中他们可能是低级白领,也可能是大学生研究生,也可能是在家中靠父母生活的还没有找到位置的青年(所谓“啃老族”)。他们当然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所指的那些真正的底层劳动者,但他们发现他们以自己的声音发声往往会太弱,也缺少合法性的支持,所以他们往往将他们自己的“草根”等同于底层的劳动者,发出他们的激烈的声音。去年以来的网络上的一系列的争议其实都发生在中等收入者的一些有某种“代表性”的人物和这些“草根”之间。如“韩白之争”、“工资单”事件、钟南山和“经济学家”遇到的指责等等,其实都包含这样的冲突。而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均贫富”“不患贫,患不均”的文化传统,为“草根”提供思想的依据,过去激进的浪漫的热情当然也增加了这些“草根”话语的合法性。他们常常相信自己就是全体人民的代言人,为社会讲出长辈们忽视的“真理”。在网络中他们异常热情和激烈,但在现实中却意愿低下,相当沉默。同时以一种“个性”的张扬以及对于社会的批评,来放弃在社会中无法抗拒竞争和奋斗的要求。(www.xing528.com)

应该看到,“草根”网络的激烈“跟帖”所张扬的文化出现有相当的合理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许多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他们所发表的见解对于建立社会的和谐当然有积极意义。无论是对于贫富差距的批评,还是对于某些为富不仁者的批评和对于“中等收入者”的成功者价值中的毛病和问题的批判都具有重要的、无可争议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激愤中仍然存在着相当不理性的因素,也存在着通过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抱怨而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的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人“为富不仁”的批判,在相当程度上具有高度的合理性,但认为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努力仅仅是让富裕人群剥夺劳动者,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意见,而是一种明显非理性的诉求。比如对于经济学家的某些意见的质疑当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讨论,但认为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讲话的“坏人”,却是一种强烈的偏见。今天社会可能确实有一些方面还不如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前,但如果说那时比现在一切都好,就是一种明显的偏执。有时的激烈变成了发泄,有时的抱怨变成了自我解脱的理由。这些特点未必和三浦展说的完全重合,但其实有某种共同性,只是在中国往往表现得更具有言辞激烈的特点而已。无论“下流社会”还是“草根”,其实都指向年轻人的完成不足。

三浦展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要高度地重视“草根”年轻人的诉求,同时激励他们在中国上升的“大气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获得更多的成功。批判社会的热情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得更多,也获得更多的肯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的价值,也是我们的“中国梦”的核心,也需要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我们需要在中国避免出现那样的“下流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