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是日本的名作家,他最近在日本出版的畅销书《钝感力》也已经在国内出版了。这部书提出了一个“钝感力”的概念,全书对此加以发挥。这个说法看起来是日本式的汉字,有些古怪。但其实它的意思非常明快直接。所谓“钝感”就是“敏感”的反面,说的是人生需要一种坚韧的力量。凡事不必看得过重,也不应该过分敏感。他在书的开头就用了两个人对蚊子叮咬的反应来说明这种“钝感”。他说某甲被蚊子叮咬后非常敏感,无法忍受,反复抓挠,最后却造成皮肤溃烂。而某乙就没有那么敏感,觉得不那么痒,泰然处之,反而很快就好了。这个某乙就有某种“钝感力”。
渡边淳一从人生的各个方面论证了这种“钝感”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点明:“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这部书洋洋洒洒,从人的身体到恋爱、婚姻和工作,全面地论述了钝感力对于人的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旨就是强调人仅仅聪明还不足以保证你的成功,还要有一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开朗平和的精神状态。这个说法看来新颖,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坚强,能够承受生活的考验的意思。说得通俗些,也就是在人生的考验面前能不能“熬”住的问题。
渡边淳一的表述当然是在日本的语境中出现的,但我觉得这种“钝感力”其实是人生中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我们常常谈论“80 后”的年轻人有些不足之处,其实可能就是缺少这种“钝感力”。
“80后”乃至其后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在一个中国开始富裕起来,生活条件快速改善的时代,没有经历过过去的匮乏和艰难的日常生活的历练,又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关爱和照拂,所以往往显得格外的敏感和脆弱。他们往往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和不快,就会以为人生不可承受,常常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活问题。现在在大学中显得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这样的状况的体现:往往一点点同学间的不和,一句话的刺激或者一点点学业上的挫折都会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让自己、家长和学校都感到困扰。而许多“80 后”的年轻人更是在工作之后,遇到了一点点和上司的矛盾,和同事的关系问题就极度敏感,甚至马上放弃工作。这样的情况其实在“80 后”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所表达。在不少表达青春期苦闷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遇到一点事就觉得世界黯淡无光,人生毫无希望。这些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极度脆弱和敏感,一遇到问题,就会有极度的感伤和痛苦,往往自怨自艾。而且有些小说中的年轻人,甚至会在孤绝中以一种用小刀割自己的方式来体验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这样的年轻人的敏感性很强,但自我奋斗,克服困难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并不强。往往是由敏感而脆弱,由细腻而自闭。但年轻人总是要和社会的真实的竞争和真实的人际关系相遇的,在这种时候,靠家庭或者社会的关爱当然是应该的,但最终一切还得依靠自己的努力。(www.xing528.com)
其实今天的年轻人在教养的全面性方面和生活的视野的开阔性方面的长处都是前几代人难以比拟的,但缺少“钝感力”的问题,却暴露得格外清晰。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少有家长送新生到校,无论多远的旅程,都是一个人自己完成。前几年闹得满城风雨的家长露宿大学的奇景根本没有出现的机会。刚刚出现家长露宿大学的事情的时候,有人评论说这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一些家长没有钱住旅馆云云。这样的分析当然有自己的道理,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应该得到人们最大的关爱和帮助。但我想,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许许多多家长连自己的火车票可能都付不起。到了现在,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变成了常态。这恐怕说明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改善了,家长还是付得起火车票了,也从另外的角度反映了年轻人现在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似乎减退了。
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经历过生活艰难的上几代人看来,往往觉得有时是太过于微末了。过去的生活的艰难往往会培养人的“钝感力”。让人能够克服困难,争取自己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社会和在网络上发泄。今天的年轻人自有其上几代人没有的长处,我已经写了许多文章进行了分析,但这缺少“钝感力”的问题却是我们的社会必须正视的,也是年轻人必须加以克服的。
我希望这个渡边淳一展开的“钝感力”的概念,成为我们的年轻人向上和奋斗的前提。
这种“钝感力”其实也就是熬住人生,我们怎么熬住人生其实是每个人面对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