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影片而言,无论是制片方、发行商,还是院线,甚至拍完片子拿钱走人的演职人员,都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密切监控来自媒体、政府以及观众的各种反馈信息。危机事件持续时间越长,社会影响就越大,事态就越严重。如果媒体连续一周、两周乃至数月对此反复追踪报道,那么,社会舆论必然会给电影品牌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剧组在拍摄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小危机演变成大危机、区域性危机演变成全国性危机。“早期控制舆论优于一切,”这是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法则,也是应对危机的策略。这就要求电影制片人、导演等在影片的筹备阶段就应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把媒体和记者当作合作伙伴、助手和朋友,而不是敌人和麻烦。唯有如此,一旦危机发生,才能保证掌握媒体舆论的主动话语权。
现在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因此在危机策略中,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正是由于舆论监督的存在,才使危机管理变得更加艰难,所以,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危机爆发后,媒体对危机的报道与影视公司的利益很可能会存在冲突。企业在面对媒体的各项报道时,往往会恼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与媒体呈决裂之势,使上门的记者吃“闭门羹”。要知道,这种“鸵鸟策略”,对于危机中的企业而言,简直就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无疑等于“自杀”。事实上,许多媒体是善意的,只想报道事实真相,所以企业越是不合作,越是坏事,因为这样就会逼迫媒体通过其他非正式途径寻找信息,产生一些虚假的信息,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使得事情越来越复杂,甚至无法控制。在这时候,媒体意味着企业的最后一线生机,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与其消极应对让别人来揭露,还不如积极处理主动把情况说明白。因此,积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络,随时公布最新信息,才是自救良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