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必然之举,也是全面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时代使命。面对新时代国家对文化治理能力的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质量文化服务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建设施、搭网络、做活动的高速度发展传统方式,向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效能、提高满意度的高质量发展向度转型升级。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目标、宗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效能。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但是,进入新时代,相对于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供需错位,精准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其核心症结,就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既是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更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领域。
从公共文化机构的实际来看,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一是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二是通过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扩大监督、评价、决策范围,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实现公益目标。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目前公共文化机构的重大决策事项一般最终需要行政审批。实行法人治理后,政府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关系得以理顺,形成理事会决策、管理层执行、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的运行机制。同时,政府通过委派理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式制约理事会,从而形成有效的分工、制衡与协作的权力运行机制。[4]三是通过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地位,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四是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提供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精准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客体,公众的参与是其天然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在自上而下的传统文化供给维度下,以公众为代表的外部利益诉求很难表达或是在决策中容易被忽略。[5]实行法人治理有助于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治理,畅通公众参与途径,通过平等协商,让各方利益主体在各种利益间找到平衡点,由此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决策始终围绕公共利益进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