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泰坦尼克号》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之后,在除中国大陆地区外拿下了全球12 亿美元票房。1998年4月初中国大陆各个城市才陆续放映,最终获得了3.6 亿总票房,这个数据是当年全国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金像奖上有14 项提名,最终获得了11 项奖项。2012年即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100年纪念日之时,詹姆斯·卡梅隆将《泰坦尼克号》修复成3D 版重映,再一次掀起了票房神话,成为了第一部中国票房超越美国票房的美国电影。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上映前后,报纸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其被媒体誉为“史诗式的爱情经典”。[16]这一系列报道的背后映衬的是电影观众的追捧和电影市场的火爆。《南方日报》描绘了这样堪称狂热的景象——
“《泰坦尼克号》短短半个月时间风卷残云般扫荡票房,还带出了很多近20年来罕见的现象与故事:在广州各大电影院,黄金时间全部爆满;人们排着长队进场,每日加位者不下100 人;在影院门口常可看见顾不上吃晚饭,拎着盒饭匆匆赶来的观众;“黄牛党”炒票活动猖獗……有一位观众告诉笔者,自从她儿子把影院送的《泰坦尼克号》海报带回家后,同学们居然每天分批次到家里来参观海报!”[17](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泰坦尼克号》堪称是现象级的电影,也成为了影史经典。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到有关“泰坦尼克号”的一系列电影,“泰坦尼克号”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到现在一直表现出文化传承的活力,例如借用“泰坦尼克号”借指其他沉船事件;或者用“撞冰山”借指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更有甚者,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角在船头相拥这样标志性的经典动作在生活以及各种娱乐文化作品中再现。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对于日常生活文化实践的呼应与再造。而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到电影《泰坦尼克号》实现了灾难叙事到爱情娱乐叙事的转向,并使得《泰坦尼克号》成为一个爱情经典,这其中有电影本身内容的建构力量,但这种爱情经典的建构远不只是内部力量的建构所能完成的,它必然还有凭借外部的力量,这是接下来所想要探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