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方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比较及其择偶理论分析

中西方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比较及其择偶理论分析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择偶理论的框架下,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以探究男女主人公的个人匹配度和家庭支持情况对故事发展和结局的影响。“女高男低”型是最常见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类型,这类故事体现着男人的梦想。梁山伯抑郁而终,祝英台在出嫁之日殉情。孟姜女跋山涉水寻夫,抵达时却被告知丈夫已死且尸骨被埋在了长城里。

中西方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比较及其择偶理论分析

根据择偶理论,针对男女主人公的综合条件,可以将二者分为“男高”“男低”“女高”和“女低”四类;针对男女主人公的结合是否得到了的父母的支持,可以分为“父母同意”和“父母反对”两类;按照故事的结局,可以分为美满型和悲剧型两类,进而产生多种组合。在择偶理论的框架下,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以探究男女主人公的个人匹配度和家庭支持情况对故事发展和结局的影响。

1.“女高男低”悲剧型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女高男低”型是最常见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类型,这类故事体现着男人的梦想。这些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仙女或大户人家的小姐,其综合条件普遍高于作为书生农民的男主人公,他们的交往过程往往充满困难和曲折,通常最终以悲剧收场。而在古代中国所流传下来的民间爱情故事当中,仙女配凡人,富家女爱贫穷郎的情节非常多[18]。男主人公通常在家默默读书,老实耕田,仅仅凭借品行、孝心、才华或者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如因为贫穷或良好的品德得到上天的眷恋,引来一个比他的地位或能力高得多的仙女下到凡间和他过上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又或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倾心于一位综合条件较低的农民或书生。在《白蛇传》中,千年修炼的蛇妖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而嫁与他并助其开药铺,治病救人,后和尚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伤害了其他生灵,触犯天条,被镇压于雷峰塔下。在《田螺姑娘》中,田螺变化成美丽的少女,为名叫谢端的穷小伙做饭、打扫屋子、洗衣服,被发现后与男子成亲,最后离开。这类故事中,女方的家长往往反对男女主人公的结合。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当中,董永家贫穷得只能依靠卖身来完成葬父心愿。而也正是这种伟大的孝心才让下凡的七仙女为之感动并倾倒。在两人结合之后,女的织布赎身,男的辛苦劳作,本是和和美美的爱情故事,但最后仍然在玉帝的阻挠下以悲剧收场。这类仙凡故事中最经典的的当属《牛郎织女》,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一首千古佳句道尽了儿女的情思绵长。“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也说出了两人的愁苦。

除了它,《宝莲灯》也是一代佳作:故事发生在三圣母嫁给书生刘玺之后,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最终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在《梁山伯祝英台》中,女主人公祝英台是祝员外之女,在女扮男装的求学过程中结识男主人公梁山伯并对其产生爱慕之情,祝英台为了完成女儿身同梁山伯相恋的目的而向梁山伯撒谎说家中有妹,想为两人牵线。但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抑郁而终,祝英台在出嫁之日殉情。

极少有情况是“男高女低”而女方父母同意的情况,而即使是父母同意,故事也往往逃不过悲剧的结局。在《孟姜女哭长城》中,孟姜女是个秀外慧中、德才兼备的好闺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一天,她跟着丫鬟出来逛后花园时搭救了正在逃难、以免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的落魄书生万喜良。孟姜女的父亲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留他住了下来,后招他为婿。新婚第三天时,范喜良被抓走修长城。孟姜女跋山涉水寻夫,抵达时却被告知丈夫已死且尸骨被埋在了长城里。孟姜女失声痛哭,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遗骨,跳进了大海

中国民间所有“女高男低”型的爱情故事都反映了男人的梦想、甚至是幻想,是一种理想寄托和心灵安慰,这与中国古代浓厚的封建意识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关。这些故事就像在给女性洗脑一样,在向女性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不管男人有多穷、社会地位有多低,只要他品行好、有才华,就应该嫁。只有爱穷人的女人才是好女人,但凡离开穷男人、提出物质要求的女人都是坏女人。”在旧的《天仙配》故事情节之中,七仙女奉旨下凡来帮助董永织布偿债,所以下凡只是一个任务,她也没有必要同董永生情。虽然在后来改编当中两人情根深种,但七仙女仍旧会天庭复命。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为爱而抗旨的意图。不过在新《天仙配》当中,新时代背景下的七仙女在最后回天庭时出现了反抗精神:“我是决不回去的!”这句话既说明了她放不下与董永的情,又表现了她的不屈,但结果还是在玉帝的强势下为了董永的安全而妥协。在这个新的故事当中,七仙女身上有了反抗性的色彩,这也是她能够加入“四大传说”行列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故事中,不仅不爱“低男”的女人不可爱,有钱人也都可恨。新《天仙配》和新时代所有文艺作品一样,对地主阶级剥削本性的揭露是不遗余力的。

《织锦记》中一句“素好善,怜永孝”说出了傅的品行。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对董永的同情,所以他能够收留来历不明的织女,能够主动提出减去董永劳赋的命令。不过他的好仅限于老版。因为在新版当中为了让他代表社会某个阶层,所以将他刻画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守财奴,守财奴该有的品行他都有。虽然这种改变有点脱离实际,但是为了满足表达目的而不得不让他在新版中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另外,这些故事还设计使女主人公无法离开男主人公的情节,意在强调“低男”一定可以拥有“高女”的自欺、自我安慰的心态。田螺姑娘被发现后,“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田螺姑娘离开的情节有一说是田螺姑娘找到被藏匿的田螺后离开。在《高山族民间故事选》所记录的类似故事是这样描述的:沙艾特别钟情于勤劳善良的姑娘,所以为了不让姑娘回家而特意将彩色螺壳摔碎。当螺壳碎了之后,姑娘就哀求说:“好心人,你不能打烂我的家啊!”不明真相的沙艾被姑娘的表现所打动,于是他把真的彩色螺壳送 给姑娘。不过在姑娘接的时候,沙艾又把手缩了回来,然后又表达了想要留住姑娘的决心[19]。同样的,牛郎作为凡人,藏起织女得以飞天的仙衣,织女失去仙衣便无法飞回天庭。仙衣代表着一种异能,或者说能力。在这些故事中,“低男”实际上是以类似要挟或者交换条件的方式使“高女”成为妻子。这个情节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男性压制女性,而这个女性其实较男性本身更优异。这样的故事安排其实是对女性在精神上的管制和压制,体现着男性对现实中的女性的教导,他们希望女性都能像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学习:无论自己多么好,都要死心塌地的爱上一个不如自己的男人,不得离去,旨在让女性低头、臣服、忠诚于男性。虽然这种教导并不会帮助“低男”变强、形成真正的男强女弱的配对格局,但会让“高女”形成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心理和心态。说到底,不过还是因为男低。在封建的男权社会,男性为了维持统治,必须压制住所有对他们权威构成威胁的群体。男性和女性是这个世界的两大主体。为了能够在封建社会中找到统治女性的理由,于是在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理念,这些理念从精神上压制着妇女,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只知道服从于男性。而缠足、三妻四妾等恶习则将“男大女小”的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显然,基本所有“女高男低”型的故事都以悲剧收场。又或许,创作者本身也潜意识地承认这种搭配组合不现实、不可能存在,作者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写下去,因此结尾都设计分散,故事戛然而止。假设故事继续,祝英台嫁到梁山伯家去,婚后生活未必真的会幸福。在著名的电影《铁达尼号》中,倘若杰克没有死,与罗斯一起生活,他也未必能满足从小娇生惯养的妻子。

倘若真的遵循“女高男低”型民间爱情故事的套路和搭配,在现实的现代生活中,夫妻关系婚姻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吗?根据择偶理论,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有学者提出,传统婚配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就应该拿“男尊女卑”的思想来开刀,同时,还要努力扭转“男外女内”这种不正确的社会分工[20],这样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可以改变社会分工模式,但无法改变自然分工模式,无法改变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结构。之所以性别歧视和“剩男”“剩女”等社会问题如此根深蒂固、难以解决,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男女有别,毕竟只有女性的身体才能孕育生命。社会上的大多数女性,尤其是都市白领,她们有能力、也发自内心希望能够“主外”,她们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女高男低”的。这些女性从小到大接受着不比男性差的教育,甚至有很多女性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优于男性。而这些优秀的女毕业生在踏入职场、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却被其需要生儿育女的自然属性所阻碍。主观上,虽然她们希望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但职场的性别歧视阻碍着女性的职业发展。客观上,自然界早就将生儿育女这一无比烦冗劳累的工作分配给女性。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除非利用试管婴儿、代孕等方式,女人生来具有的生育责任是无法转移给他人尤其是男性的。况且生完孩子还要养孩子,这是一辈子的事情。由于母性的天性,大多数女性一生中最义不容辞且最沉重的工作就是“当妈妈”。若要求女性在实现自然价值的同时,在社会价值上还高于男性、负责提高整个家庭的社会价值,如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这未免是苛刻的要求。一个家庭肯定是需要经济收入的,即使是田螺姑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实中的女性总不可能像白娘子一样随意做法就能变出衣食住行所需的金钱和物质基础。即使大部分的女性自立自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既主外,又主内”实在是极少数女性可以实现的完美。大多数“既当爸又当妈”的女强人事实上过得非常辛苦。在社会中,很多“女高”的“女强人”一生都没有生儿育女,甚至还有很多没有结过婚。也许这样的生活并非她们所希望,只是生活慢慢将她们推到这个地步。吴仪曾是我国的国务院副总理。关于为什么始终独身,吴仪的回答很简单:“我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只不过生活并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纵观吴仪传奇一生,她没有谈过恋爱,没有让任何人近距离走进她的生活。想来正是她所说的:“可能我把生活过于理想化了。”她的白马王子应该只存在于爱情神话之中[21]

而对于男性而言,若按照“女高男低”型故事进行择偶配对,让男性接受:“既然挣不过老婆,那我在家带孩子,让媳妇儿出去打拼吧!”而又有多少男性能够接受自己被看作是所谓的“小白脸”“吃软饭”?即使是“低男”,也少有能放下身段或心甘情愿“主内”。由于没有自然使命,社会上几乎所有男性、包括“低男”都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在“外”,是工作和社交,无论是出于其客观的需要抚养家庭、努力工作的社会原因,还是因为打着“为了家庭没办法顾家”的幌子。现在中国社会有许多假性单亲妈妈,这些女性有丈夫,但他们“为了工作”几乎完全不顾家,剩下女性一人照顾孩子,她们就像单亲妈妈一样。而这些男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愿加班,不愿意回家,因为这样可以逃避与妻子共同承担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任务。假如在这样的家庭中,男性无法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无法给妻儿带来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难道要求这些妈妈背着孩子去“主外”?难道这不是变相的家庭暴力?其实,婚后的“女高男高”组合中的男性也未必幸福。爱是被需要的感觉。若生活中总是被妻子抱怨,得不到成就感、被需要感、满足感,那么这个男人在女人面前抬不起头,相信久而久之也会发现“高女”是高攀不起的,倒不如当初选个合适自己的。这就好像考试与择校。明明只考了一般的分数,非要想尽各种办法进入最好的学校,未必以后能够适应精英环绕、压力巨大的学习环境。毕竟,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啊!

在遇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倾心于各方面都不如她的男性时,几乎所有的女方父母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往往不能白头到老。社会上的一切关系,只有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由血缘、天注定的。这个世界,只有父母是永远无缘由地希望子女过得好,包括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儿,把父母的反对都看成恶意的拆散和阻挠?现代社会里的很多女孩儿,尤其是城市里“孔雀女”,从小过得非常幸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但她们丝毫不知道父母给自己创造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不知道面包有多难买。她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好,不崇拜、不感恩自己的父母,因此不会按照“父母偶像理论”来进行择偶。且她们往往涉世较浅,未曾遇到足够多的优秀男子,因而当遇到不如自己的男性时,她们多少都带着母性的怜悯和保护的欲望。然而,“女高男低”组合通常过得并不幸福。很多女孩儿最终心灰意冷,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在遭到背叛后悲叹道:“啊,我的父亲、我的祖国呀,我现在惭愧我杀了兄弟,离开了你们。我真后悔啊!”同时,社会上有很多“低男”的父母也并不希望他们的儿子找一位“高女”,就是担心“庙小容不下大佛”。有极少数情况,“女高男低”组合可以得到的父母的支持,但婚后仍不美满。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子女,尤其是女儿,会反过来责怪他们的父母,抱怨父母当初没有替他们把好关。因此,无论是女性或是男性,一定要理性,切勿感情用事,“女高男低”组合、尤其是遇到父母反对的情况,一定要慎重!

也许有一天,当人类能够进化到雌雄同体或男性也能够生育的时候,性别歧视才会真正消失,男女才会真正地平等,择偶梯度才会消失,社会上剩下的“A 女”和“D 男”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女高男低”的爱情婚姻才能真正地被这俗世所接受、祝福。

2.“女高男低”美满型的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在“女高男低”型民间爱情故事中,有一种特殊的故事发展:最初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门第阶级等方面低于女主人公,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结合充满阻碍或女主人公并不爱慕男主人公,属于“女高男低”型。但后来男主人公改变了自身状况、综合条件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女高男低”型改变为“女高男高”型,最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障碍被消除、得到了家庭支持或女主人公的芳心,美满收尾,如中国民间爱情故事《西厢记》和西方民间爱情故事《青蛙王子》等。在《西厢记》中,男主人公张生最初是家境贫寒、父母双亡的书生,而女主人公崔莺莺是相国之女,崔莺莺的母亲坚决反对二人的婚事。最后,张生在崔莺莺母亲的要求下,进京赶考,考得状元,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才与崔莺莺终成眷属。同样的,《青蛙王子》中的青蛙答应帮公主捡回金球,条件是公主答应做它的好朋友。公主虽口头答应,但心里却想:“这只青蛙可真够傻的,尽胡说八道!他只配蹲在水潭里,和其他青蛙一起呱呱叫,怎么可能做人的好朋友呢?”公主在得到金球后甩开了青蛙。后来青蛙追到了公主的家,国王听说后十分生气,批评公主言而无信,邀请青蛙进来吃饭、睡觉。公主仍然十分嫌弃青蛙。但最后青蛙王子身上的魔法被解除,变回了人身。遵照国王的旨意,他成为了公主亲密的朋友和伴侣,还结了婚。

这种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仍然符合择偶理论:“低男”无法配“高女”,除非提高自身综合条件,才能相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我等你”的故事,即“女高男低”组合中女方或女方的家长不看好、不同意二人继续交往,要求男方考硕士、博士,或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准备好婚房等,在具备某些条件后两人才可定下婚事。这些条件被视作对“低男”的弥补和提高。能够实现这些条件并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况实属不多。有多少“高女”蹉跎了岁月,没有等到许诺的未来;有多少“低男”疲惫不堪,最终心灰意冷。“我等你”是一种投资,一种赌,可能有回报,也可能血本无归。正是出于不想屈从于命运、想搏一搏的心态,无数“高女”和“男低”不顾现实的规律和父母的反对坚持在一起,想等到那一天。

3.“男高女低”美满型的西方民间爱情故事。“男高女低”型是最为常见的外国民间爱情故事的类型,这类故事体现着女人的梦想。在这些故事中,我们所看到的或是《灰姑娘》中的贫女遇到王子,或是《白雪公主》《豌豆公主》和《睡美人》中的王子拯救或施救于落难公主并与之结合、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男主人公的综合条件通常高于女主人公的综合条件,都是王子、国王、贵公子等,都是地位与金钱的象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灰姑娘”婚后能够与男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22]。同同时,男主角一般都需要历经魔法之类的重重考验,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气,过关斩将,才能英雄救美、与公主结合。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童话文学里,经常会出现骑士和公主的故事。为了解救被禁锢在某个黑暗城堡里的公主,骑士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杀死了恶龙,将公主救了出来[23]。在骑士们看来,为了爱情出生入死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类似的情节出现在《睡美人》中,王子进入被诅咒的王宫、

冲破玫瑰篱笆,救出了沉睡的公主。在这些“男高女低”型故事中,所有女主人公都期待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并且实现了这一愿望。这些女主人公不认为对物质抱有希望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反而,她们认为男性为他们遮风避雨、提供物质保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想法和搭配事实上是符合择偶理论的。反观中国社会,虽然几乎每个人,无论男女,都在心里承认物质基础的重要性,都渴望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似乎没有人敢承认。为什么中国的女性没有像西方国家的女性一样的底气,大胆承认自己需要物质?为什么但凡公开表示物质重要的女性都会被贴上“拜金”的标签,被众人尤其是男人唾骂?这正是受到了千百年来“女高男低”型故事熏陶和影响的结果。难道只有嫁给穷人才是真心实意的爱情?

物质是否重要?答案很显然是肯定的。不仅每个女人希望自己是公主,相信每个男人也希望自己是王子。其实,西方国家“男高女低”型故事结局的重点并非在于女主人公从此过上了大富大贵的奢华生活,而是和男主人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确实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女孩子,内心并不会那么拜金,在感情和金钱的天平上,甚至多多少少会往感情偏向一点。即使是这样的女孩子,也需要物质基础,也就是一个家庭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已:一所不需要很大的房子,一些生活必需品,二人世界,一些够生活的钱,两份稳定的工作以及偶尔的浪漫气氛和远途旅行。被批评的“中国丈母娘”的要求也并不过分,无非就是希望小两口有组建家庭的必备条件,包括场地、设施、资金等。现实社会里,总说女人物质、丈母娘势利眼而自己赚不到什么钱的穷男人是让人瞧不起的,是明显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心理——“既然我没办法给你提供婚姻的物质基础、达不到你的要求,那么你就不是好女孩儿。”

4.“男高女低”悲剧型的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并非所有“男高女低”组合都是幸福美满的。在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中,有一种如下的故事发展:最初,贫困出身或境遇较差的“低男”与同样清贫或社会地位低下的“低女”恩爱,但后来男主人公为了前途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条件而成为“负心汉”、抛弃女主人公、背信弃义,造成了“男高女低”的悲剧。如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秦香莲》中的陈世美虽出身贫寒,但妻子秦香莲与他恩爱和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不见丈夫踪迹的秦香莲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仅不肯与其相认,还派人追杀妻子。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男主人公李甲因寻花问柳、无心读书考取功名,其父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落难公子,但他终究是官宦子弟。他之所以会负于杜十娘,是因为杜十娘终究是个妓女,而他的父亲又是个布政使。他父亲是绝不会接受杜十娘进家门做儿子的妻或妾的。与其到时父子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断绝关系,倒不如早些了断,把杜十娘卖了,还能换得千金。

有一些“男高女低”悲剧型故事是由“女高男低”悲剧型故事发展而来,是一种复合型故事:女主人公本为“高女”,为了和“低男”在一起,不顾父母反对并与父母断绝关系,成为“低女”,但后来“低男”选择飞黄腾达成为“高男”,抛弃了“低女”。如在《薛平贵与王宝钏》中,宰相的女儿王宝钏不顾父亲的反对,甚至与父亲三击掌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了出身贫寒的薛平贵,住进了寒窑。虽然日子清苦,但夫妻间恩爱和谐。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还娶了西凉国的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的国王。十八年后,薛平贵归来与王宝钏在寒窑相会,王宝钏被封为皇后,然而十八天后王宝钏就死了。同样的,在《美狄亚》中,女主人公美狄亚是国王的女儿,他爱上的男主人公伊阿宋是一个外邦人,其父亲的王位被其叔叔夺走。美狄亚抛却公主地位、不顾家人的反对要和伊阿宋逃走,甚至在父兄追来时,她竟把哥哥砍成碎块扔到海里,她父亲忙着收殓尸体,没有能够追上他们。可后来由于伊阿宋叔叔的儿子将他们赶出城邦,一家人开始漂泊失所。而最后,伊阿宋选择抛弃美狄亚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去和另一国国王的女儿成亲,以换取稳定富裕的生活。美狄亚走投无路,悲愤交加,她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先是用毒衣烧死了丈夫新的爱人及其父亲,然后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最后乘着龙车飞去,留下一无所有的负心丈夫。

无论是哪种故事发展,这种“男高女低”悲剧型故事阐释了择偶交换理论:男性的择偶动机是获得事业上的助力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不会选择那些在各方面比自己低或与自己相当的女性作为配偶。他们更倾向于找一位与自己相配、甚至比自己“高”的妻子。“贤妻良母”“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这些过去男人择偶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并非绝对,这取决于男人对“贤妻”和“佳人”的定义。绝大部分男人出于虚荣心或面子问题,希望找一个年轻美貌而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如不自己的女性。极少数的男性,如陈世美、李甲、薛平贵和伊阿宋,将女性作为往社会上层攀爬的踏板,希望找一位有助于其事业发展、提升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配偶。如果分开可以摆脱困境,飞黄腾达成为“高男”,“低男”会丝毫不念旧情,抛弃“低女”,成为负心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有越来越多的男性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些男性现实起来比女人还现实,他们不再只是“以貌取人”,他们会考虑女性的外貌、工作、收入以及家庭背景等,他们非常在意女性的各方面是否配得上他、是否有助于他,他们希望找一个可以让他们少奋斗几十年的女性。

陈世美、薛平贵和伊阿宋错在婚内不忠于配偶,甚至重婚,让人无法接受,于情于法都当谴责。而在现在社会,有很多男性也出现了婚内出轨的行为,如文章等一些公共人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到了全民的唾骂。而也有些男性在婚后发现自己对配偶不再满意时,诚恳地提出分手。2015年,高晓松与小其19岁的时尚设计师夕又米(本名徐粲金)离婚,双方友好分手,将共同抚养女儿长大。据夕又米说:“嫁人之后我从没上过一天班,更不懂社会的种种明规则和潜规则。他(高晓松)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为我打开很多扇窗户。高晓松和我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以前的我总在寻找别人为你营造的安全感,后来才明白安全感谁也不能一直给你,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很明显,高晓松感觉到前妻与社会脱轨,在精神、文化等方面不再适合自己、与自己不相配、无法满足他。而李甲抛弃了杜十娘,虽薄情遭人愤慨,但杜十娘与他的确不属于同类,无法相配。也许即使她告知了李甲自己有无数珍宝、提高了其经济状况,也未必能抵消她的身份是妓女的污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今的社会文化下,其社会地位都是难以接受的。

当陈世美中状元被召为驸马、当薛平贵从做粗工的提升为国王、当李甲面对金钱、父亲的原谅和重新做人的机会、当伊阿宋遇到的美丽富裕的公主,他们的心已经不在蓬头垢面的糟糠之妻或被视作“包袱”“累赘”的爱人身上。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觉得二人差距太大,无法相配。在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主持人孟非曾经说过,“现实生活中,男女的平均收入比是1.5:1时,夫妻关系最和睦。女方收入低主要是由于生孩子、带孩子的贡献没有被社会量化,反而成为职场晋升的阻碍。当男女收入比为1.5:1,且男女承担相同的家务(带孩子也应当算作家务)时,双方的贡献才相等。当收入比大于1.5:1时,女人承担更多家务;当收入比小于1.5:1,男人承担更多家务。”从这一点看,做全职太太并非明智之举。女人要在各方面提升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先做到什么,想拥有“高男”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高女”。两个人共同进步,共同提升才有助于婚姻的稳定。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田螺姑娘,也没有那么多喜欢“灰姑娘”的白马王子。因此,“女性不需要通过事业的成功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学识、学历、职业和收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持家能力和美貌”[24],这种说法也并非绝对。不要用道德来“绑架”丈夫的心,道德也许可以拴住他的人和身体,却拴不住他的心和灵魂。灰姑娘不能只是奢望白马王子从天而降,不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女性一定要注意个人进步,无论是外貌还是工作、收入、社会地位、才能、学识等,要能够时刻保持对丈夫的吸引力,将拥有幸福婚姻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万一有一天遭到丈夫的嫌弃、背叛或离去时,徒像秦香莲、王宝钏、杜十娘和美狄亚一样悲惨潦倒、抱怨而无济于事。

5.父母反对悲剧型的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中西方民间爱情故事中也有一些并非因为男女主人公综合条件不相配、而是因为家人厌恶或家族原因,如仇恨而导致的悲剧,如中国民间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和西方民间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孔雀东南飞》中,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母亲对儿媳妇刘兰芝十分不悦,逼迫焦仲卿休妻,最终导致二人先后殉情。同样的,在西方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主人公罗密欧和女主人公朱丽叶的两大家族之间有深刻的世仇,而男女主人公不顾家族仇恨,秘密结婚。后来罗密欧又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可谓仇上加仇。罗密欧被迫流放,朱丽叶被家人安排嫁于他人。最终男女主人公阴差阳错地先后殉情。这类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具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父母越是反对,越坚持在一起,与父母对抗,甚至殉情。(www.xing528.com)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族的事,充满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青年男女在确定结婚对象之前都要做一件事——带回家让父母看看。如果父母不喜欢、不认可你的结婚对象而你却非要与之结合,让父母和你的配偶以后将如何相处呢?这不仅会让你的父母不悦,也会让你的配偶作难,最终还是无法让你幸福。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生活才是生命的全部。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可殉情了就能幸福吗?

放下“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不要苛求。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都喜欢,你才能实现你的喜欢。青年男女应该在清楚地认识到,你不仅是在为你找后半生的伴侣,也是在代表你的家庭、家族找一个最能够融入进来的新元素、新成员。即使你有绝大部分的决定权,但也不能无视“董事会”里的其他成员的意见,否则整个大团体将不能共存、愉快地合作下去。正如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所言:“最好的结果来自组里的每一个人不仅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也要同时做对整个组有利的事。”

【注释】

[1]张晓芳,曹志宏.西方社会的“灰姑娘”情结[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2]张晓芳,曹志宏.西方社会的“灰姑娘”情结[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张春梅.“灰公子”——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修辞原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杜兆娟,粟斌.民间故事与儿童写作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2.

[6]杜兆娟,粟斌.民间故事与儿童写作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田娟.中国民间故事“灰姑娘”的文化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8]宋家宏.试论民间爱情故事的起源及发展[J],昭通师专学报,1985:2.

[9]徐红艳,马蕊,张小倩.中西方爱情绝唱的对比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同之处[J].山花,2010:14.

[10]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

[11]王蕾.中国都市“三高”“剩女”的婚恋困境研究——以电视剧《大女当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2]王蕾.中国都市“三高”“剩女”的婚恋困境研究——以电视剧《大女当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3]杨超.“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9:3.

[14]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34.

[15]刘素凡,葛操.内隐择偶观的理论假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16]刘素凡,葛操.内隐择偶观的理论假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17]林胜.从择偶的理论到择偶理论——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看择偶研究[J].社会,2002:9.

[18]张春梅.“灰公子”——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修辞原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9]周舒娟,赵玲勤.浅析民间故事中的“痞性”行为——以《田螺姑娘》为例.沧桑[J],2012:3.

[20]王蕾.中国都市“三高”“剩女”的婚恋困境研究——以电视剧《大女当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1]迪土.吴仪:独一无二的风采[J].人民文摘,2008:2.

[22]田娟.中国民间故事“灰姑娘”的文化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23]郭宇宽.东方君子和西方骑士[J].中国青年,2012:17.

[24]王蕾.中国都市“三高”“剩女”的婚恋困境研究——以电视剧《大女当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