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成为男子择偶的争夺目标,男子以能得到佳人为荣,男人为女人而战、而丧命,美人成为一种特殊的财富。上古时代的三位美女妹喜、苏妲己、褒姒都是作为战利品来到君王身边的。美女配英雄,遂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情结。
《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下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讲的就是洛神看上了羿的神勇与本领,竟然来到羿的梦中,与他交欢寻乐。这一神话发展为美女嫁英雄的故事。最为有名的就是尧之女娥皇、女英共嫁舜的故事。二女对丈夫情感,忠贞专一,已为后世文人反复咏颂。《水经注:湘水》曰:“湖水西流,经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太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二女以情殉夫,也对后世爱情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娥皇、女英,佳人也;舜,英雄也。二女共事一夫,舜之兄弟象播乱其间,企图谋害舜,将二女据为己有”。这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原型。此情节模式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逐步演化。
解构王朔的小说,他的言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多是英雄美女、才子佳人的模式,如《空中小姐》中的王眉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吴迪,她们都具有古典佳人的气质,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温柔、纯情,对爱情真挚而又忠诚,向往平静和睦的家庭生活,完全符合传统的佳人形象,而王朔对于“英雄”形象虽然有所颠覆但仍逃不脱这一模式。《空中小姐》中的“我”转业后放荡不羁,日渐消沉,不思进取。《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我”更是一个坑蒙拐骗,违法犯罪的彻头彻尾的浪荡子形象。这一系列的言情小说的男主人公形象,完全背离了古典才子应有的气质,王朔将顽主形象替换了才子形象,在女主人公的心目里,他们反而是敢于蔑视社会传统的英雄人物。他们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反而拥有了不愿随波逐流的独特意义,在女主人公心目中具有了英雄色彩。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才子往往是一种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象征。才子抱得美人归,就意味着对这种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肯定。王朔故事中的女性更像是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或“工具”出现,她们不过是表达他男性写作视野的空洞符号,依附于男性,点缀装饰着男性形象。有人说:(www.xing528.com)
“王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人眼中的女人,而非文学史中那些洞察人情世故的大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以及迄今健在的木兰·昆德拉笔下那种人性展示至为丰满的、文学中的女人。”[11]
因此可以说在男性写作的视野中,“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她们无论是传统还是反传统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男人为她们铺就的感情不归路,她们在现代的外衣下重复着几千年来妇女们的老路,她们用“爱”滋养了并不值得她们为之付出的男人,最后使自己的生命萎缩。可以说在通过女性描写达到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方面,小说不但没有向前跨越一步,而是在进一步重复陈旧的模式,这是王朔作品中一道冲不破的藩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