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浪漫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为其分为相识、相爱、幽会、结合/分离四个步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这些步骤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1.相识
男女相识是一段感情产生发展的前提。从现存古代文献上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初期的封建社会在男女相识上所设界限较少,相识或进行恋爱都相对自由。而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程朱理学兴盛后,对于女性的钳制逐渐加深,客观上减少了青年男女相识的机会。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心中描写相识场景最动人的词句,描述了少女荡完秋千突见来客的害羞场景,寥寥几笔勾勒了小女儿家春心萌动的时刻。读来分外清新怡人。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10]在深情夸奖了舞女的曼妙身姿后,深夜里作者开始了思念和怅惘,描述了一场迟到的单恋场景。
这两首诗都是对含蓄之爱的描述,我们在含蓄之爱中能够感觉到古人对爱情浪漫的向往和渴求,因为含蓄,爱情的朦胧美才能够显现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有一个含蓄的开端,也有很多热情奔放的初识求爱作品,这些作品同样很美好。
崔颢的《长干曲四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就描述了一个热情大胆的船家姑娘,跟喜欢的人找话题攀谈,最后成功的一起坐上了船,是奔放类初见的代表。古代这样的女子很少见,作者描写这样淳朴天真的船家女子,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表现了作者对这样求爱方式的赞赏,对热烈爱情的渴望。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在外面遇到了一个一见钟情的人,便携手入芳林深处。这样简单直接的求爱方式,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性开放程度,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也很难出现了。
含蓄也好奔放也好,与喜欢的人初识都是非常美好的场景。时代的禁锢、社会的限制不能够扼杀男女相识的渴望在这种渴望里,能够相识的男女相爱了。
2.相爱
相爱的过程历来百味陈杂,描述爱情甜蜜的场景数不胜数,描写相思和离愁的诗句也同样浩如烟海,幸福则诉诸诗句以表达,不幸也借助诗句来排遣。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与爱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到了默契的状态,享受琴瑟之和是爱情满足的一种形式,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同,这种契合更能够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经·唐风》中有“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描述,是另一种表达满足的方式。遇到这个人啊就是幸运,是足以感谢天地的幸运,是对对方重要性的珍视。这些都是描述爱情中甜蜜情感的部分,在人们感情愈发仓促草率的今日读来更觉珍贵。
然而相比之下,苦情诗在表达感情上则更胜一筹。司马相如在《凤求凰·琴歌》里形容相思“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相爱的人总是不能够经受时间上的分离,爱情带来的见面的迫切和思念是浪漫的重要表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诗句中用红豆来寄托思念,自此红豆也成为相思的物象代表。晏几道《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心中有这样的感情存在,但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只能把这样的感情埋在心里,与青少年时期单纯的暗恋相契合,相信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的人们都能够体会这样的感情。这几句诗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描述了在感情过程中出现的相思和痛苦,令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爱情浪漫痛苦的另一面。
甜蜜与否,人们都会尝试着进行表达。文学手段只是一种方式,实物寄托也是常用手段,即传统意义上的定情信物。魏晋时期有著名的《定情诗》: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从诗中可以看到金环、明珠、香囊、玳瑁钗等女子用品,这是男子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女方若有意即会接受这些信物,来表示自己对男子的接纳,若无意则需拒绝。
众所周知红叶题诗的故事。唐僖宗巡视四川带去宫中侍书宫娥芳子,芳子很有学问,一天她在红叶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11]题完后就顺手抛进水沟,被襄州进士李茵拾到,恰好在一山民家相遇,两人遂成良缘。红叶在其中作为一种别致的信物,是男女主角爱情浪漫的重要见证。
无论是相思之苦还是享受爱情甜蜜的过程,或者是借助某些物品来表达爱情,其过程都可以被视之为爱情浪漫的组成部分,因为爱情浪漫是兼具痛苦和快乐的综合体。正是因为其味道和感觉的复杂性,爱情才能够成为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爱情浪漫亦如是。
3.幽会
男女相爱后会出现相思、怅惘等种种情绪,也在这些情绪中期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于是产生了恋爱中的约会行为。在前一部分我们已经探讨过约会产生的客观因素,如时间空间等,此部分主要讨论约会的心理感受。
《邶风·静女》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www.xing528.com)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以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开篇从男子的角度展示出“静女其姝”的美丽,从侧面刻画出了男子的心理:“这一美丽的女子等我在城隅,是何等的幸福欢欣啊。”“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他依约而来却不见女子身影,急得他抓耳挠腮,左右徘徊;其实女子早已来到,只是想逗逗他,所以藏起来了。看到他焦急难耐的样子,女子心有不忍,于是走了出来,并随手采一枝美丽小草送给他。[12]一支小草蕴含着女子深深的爱恋,也折射出女子感情的细腻动人。这样的感情不仅淳朴真实,而且浪漫有趣,为爱情增添了几分诗意。
前文中讲过墙头马上的场景,在古诗文中也常常可见男子翻墙入户来和女子幽会的桥段。不管客观环境怎么样,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努力,都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这也是爱情浪漫产生的重要方面,常常是因为能够克服某些困难达到某种目的,这样的感情才更让人觉得珍贵。
因能够见到爱人而感到欣喜,因见不到爱人而搔首踟蹰,这是恋人之间的常态,也是爱情浪漫的重要表现点。
4.结合/分离
在爱情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男女双方就会考虑结合的问题。结合的欲望会导致两种结果,成功或者失败。纵观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悲剧结尾占大多数。悲剧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创作和阅读,事实上是人们对摧残美的过程的一种享受。悲剧就是把现实撕裂给人们看真相,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对内心的冲击和震撼,产生对悲剧情节的主动代入,更深刻地感受到悲剧所产生的破碎美。
这一类型的悲剧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些故事中,男女主角有爱而不得,最终付出生命以求得圆满的情节,也有男方或女方因为爱人的背叛离弃,从而对这段爱情做出极端处理的桥段。不管是哪种方式,共同表达的主题都是:爱情是高尚美好的情感,不能够被放弃或玷污,简而言之就是忠贞。对爱人的忠贞和对爱情的忠贞是一致的,这是爱情的排他性所决定的。忠贞观对中国的爱情观和爱情产生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奠定了一种发展的基调和脉络,我们一直沿用到今天。
悲剧之美在于它能够使人们移情,而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则能够唤起人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如辛弃疾《清平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白发翁媪,醉后打趣,读来甚是温馨。白朴《阳春曲·题情》:“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如何?”把生活的欢娱放在功名之上,认为“及第”并不能带来人生的真价值,在男子十分重视功名的古代,可见其畅达心态。贯云石《红绣鞋·无题》:“挨着靠着云窗共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描写了小夫妻幸福美满的生活情趣,虽自日常中来,给人的感觉却十分浪漫。另有黄遵宪《新嫁娘诗》:“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画屏红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不?”这样的描写夫妻闲适的小诗,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中国式爱情浪漫的产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密不可分。也代表了人们天性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的古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克服了无数困难,也有很多遗留到今日仍未被解决的问题,如性别平权。以爱情故事为例,在神话时代或文明社会初期,女子可自由对男子示爱,可自由追求意中人,经典范例可参照《诗经》。而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稳固,思想钳制逐渐加强,对女子的束缚也更为深入,女子的地位更为低微。处于如此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上,女性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却从未止步,文人墨客对遵从内心、敢于追求爱情的女子也大为颂扬,这样的态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着微妙的矛盾,也使得这样的女子看起来分外勇敢可爱,或许这也是爱情浪漫被所有人渴望拥有的原因。
对古人爱情浪漫的研究,是为了铭记先人,也是为了启迪今日。人类需要繁衍生息,也需要精神力量来创造美好生活。而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当被更多的思考和探讨,特别是在生育率一路走低,人类学家已经开始担心族群未来的当下。在某种程度上,如今的我们已经部分程度丧失了创造浪漫的欲望,这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更高水平物质需求有关。但爱情从来都不能以高效率低能耗来衡量,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古人对待爱情的方式,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以更加健康的形式流传后世。
【注释】
[1]潜明兹.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朱淑贞,姚志强.《诗经》里纯朴浪漫的爱情诗篇[J].文学教育(下),2011(03):18-19.
[3]汪道启.现代青年常用知识一本通[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4]宋根启,宋军秀,吴涛.中华传统佳节[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6]宁莉莉.《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与古代文人心态[J].蒲松龄研究,2008(01):47-53.
[7]春秋.孔丘编订,于夯译注.诗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8]王德明.墙头马上:宋元词曲中一个意味深长的爱情场景[J].文史知识,2006(08):29-34.
[9]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10]唐.范摅.云溪友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唐.范摅.云溪友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朱淑贞,姚志强.《诗经》里纯朴浪漫的爱情诗篇[J].文学教育(下),2011(03):18-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