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众文化管理的含义
群众文化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设施、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合理、高效地运行而有意识采取的管辖、控制活动。在群众文化管理系统中,事业机构、设施和工作的管理,是群众文化管理的基础,它是服从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而设立,围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则是群众文化管理的关键。一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和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
群众文化管理是一个过程,它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根据管理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设施等管理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对这个系统内部的信息进行传递、交换、反馈、协调和控制的同时,保持与外部条件的相对平衡,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
从调节和控制的角度看,群众文化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其他管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有明显的管理目标和协调的管理功能。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在一定目标下,协调一定的人群,执行一定的功能,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协调的管理功能来作为管理行为的统帅。第二,有顺畅的管理信息渠道。管理行为是由管理信息来沟通的,而管理信息又往往容易受到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有效管理必须有一个顺畅的管理信息渠道来进行沟通。第三,以管理效率为衡量尺度。群众文化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其他管理一样,都有个如何衡量效率的问题,而管理效率正是它们衡量管理绩效的尺度。第四,在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问题、分层管理问题、职权与责任的关系问题等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上,群众文化管理与其他管理也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目标上,群众文化管理具有比较明显的非经济因素。群众文化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最高目标,追求的是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相应地获取经济效益。第二,在动力和诱因上,群众文化管理侧重以借助信仰、兴趣、爱好、荣誉及事业心等精神因素,而经济管理则重以借助物质利益。第三,经济管理,可以用经济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作为衡量效益的尺度,群众文化管理虽然也可以有效益与消耗之比,但难以定出比较准确的尺度。
从管理属性的角度看,群众文化管理具有二重性,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群众文化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反映在它要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受到反映生产资料占有支配权的生产关系和反映人际权益利害得失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群众文化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在它和其他社会协作劳动过程的要求一样,都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把管理过程作为一系列科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正确认识群众文化管理的属性,是有效实施群众文化管理的关键。
二、群众文化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一)群众文化管理的意义
(1)群众文化管理是促进群众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的深入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激发了人们在文化创造上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群众文化产品的社会需求频率不断增长。这就要求群众文化生产力要有相应地提高,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群众文化生产力的增长,绝不仅仅是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同时也要求管理水平有相应提高,使之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挥机制,把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的缓慢的群众文化发展流程,转变为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动。
(2)加强群众文化的管理是中国目前群众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的群众文化的体制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与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改革相比较,群众文化的改革大多局限在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路子还不够宽,步子还不够大,要想在短期内打开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势必要突破原有群众文化体制的框框,因地制宜地把本地区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调动起来,进行新的横向组合和宏观管理。更重要的还在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必将出现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这时,旧体制的一部分功能仍在发挥,而新体制则刚刚建立,新旧两种机制都不是处在最佳运行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宏观方面失调的情况。而加强管理,正是有效地防止或纠正这种失控或失调,促使新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并进入最佳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3)加强群众文化管理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的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插上了飞跃的翅膀。对群众文化来说,新的科学思维改变了文化创造的感受和角度;新的文化门类要求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投资;新的技术和工具要求培养大批熟练的操纵者,这一切新的变化还需要新的管理手段加以统摄把握。正因为新的科学技术给群众文化带来的活力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群众文化的价值、行为(文化活动的方向、原则等)、过程、设施、投资、组织、生态(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等)、政策(如研究和处理新的文化政策与原有政策的关系,把握新政策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力,建立相应的政策储备等)……所以,群众文化的管理也必须讲究科学化,不能停留在仅仅发几个一般指令,而是要求管理者以上述关系群众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对象,进行全面把握,借助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力量,激发整个群众文化系统的潜在活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4)加强群众文化管理也是中国群众文化事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事业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要求必须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相应地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群众文化生产力的一面,同时也要反映在充实文化服务条件、改善服务结构的一面。唯此,才能使群众文化机制进入良性运行,达到综合化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能够为发展群众文化提供的条件比较有限,这势必使群众文化活动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缺乏吸引力,而社会上要求利用群众文化场所进行文化消费的人口和可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却在逐年增长,这种反差必然给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服务工作造成空前压力。因此,群众文化的管理,不仅是对精神生产的管理,而且是对相关物质生产的管理;不仅是对群众文化传播的管理,而且也是对群众文化消费的管理。只有从群众文化生产、传播、消费这一循环过程中去进行整体把握,才能使群众文化朝着健康轨道发展。
(二)群众文化管理的任务
群众文化管理的任务,是由文化管理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群众文化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围绕发展群众文化生产力这个核心,在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有效地组织文化活动,逐步实现群众文化发展的现代化和社会化。
群众文化管理的具体任务有四项:
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运用管理手段调整群众文化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使群众文化事业朝着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目标不断发展。在群众文化管理实践中,不仅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总体结构,而且还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总体结构,使其平衡有序地发展。所谓文化的总体结构,是指群众文化发展的总体构架、布局以及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群众文化发展的质量、数量、速度、顺序之间的关系。宏观控制的任务,就是要合理地妥善地处理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保证总体结构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能平衡地发展。
2.按照群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国力出发,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正确地制定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规定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途径,保证群众文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发展。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通过发挥计划职能,及时地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制定出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这对于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正确的决策和可行的计划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取决于对文化发展环境的了解,以及能否按照系统的观点正确分析和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制定规划和决策,需要很高的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3.群众文化的管理任务还在于发挥管理的指挥监督职能和调节控制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流程,对群众文化事业、工作和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这就要不断地改革群众文化的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系,合理地分配和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妥善地协调文化生产和文化环境的关系,有规律、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科学管理活动。
4.群众文化管理不仅对人的生产活动进行指挥、监督和控制,同时还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和创造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因而,作为管理者,要研究人的运动规律与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机制,充分发挥人的思维创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