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众文化辅导的概述及重要性

群众文化辅导的概述及重要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众文化辅导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文化业务体系的组织、辅导、研究三大要件中,群众文化辅导是重要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服务方式。因此,组织群众文化辅导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基本职责,也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和活动质量的实际需要。辅导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群众文化辅导在辅导手段、辅导内容和辅导效应上的综合性。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群众文化辅导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群众文化辅导的概述及重要性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基本概念

群众文化辅导是辅导者根据辅导对象的文化艺术需求,以提高辅导对象的审美能力、传授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为目的,选择合适的媒介,运用有效的辅助手段,对辅导对象所进行的传授和指导活动。

群众文化辅导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和文化艺术水平,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文化技能,开发人的文化潜能。

群众文化辅导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文化业务体系的组织、辅导、研究三大要件中,群众文化辅导是重要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服务方式。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另一部分就是群众文化的辅导活动。因此,组织群众文化辅导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基本职责,也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和活动质量的实际需要。群众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变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群众既是文化的接受者,也要成为文化的创造者。群众文化辅导正是为实现这种改变而进行的活动。

二、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

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体现在它的速成性、渐进性、综合性和互动性。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速成性

(1)群众对文化需求的起点是兴趣,而兴趣是极易改变的,群众文化辅导的速成性保证了人的兴趣的相对稳定。

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往往是由兴趣引发,对什么内容有兴致就愿意看、愿意听、愿意弄明白、愿意学会,才会凭兴趣的引领参与到某项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而这种兴趣往往不够稳定,会因各种挫折而减退或因新的兴趣点的出现而放弃。而群众文化辅导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群众因兴趣而产生的欣赏、体验、表现、参与等各种文化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及时地实现自己学习某种文化艺术的意愿,促使这种兴趣点的持续保持并逐渐放大。

(2)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群众在职业外的文化行为,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系统、完整地接受文化艺术教育,因此必须以速成的方式加以实现。

从一般意义上说,群众参加群众文化活动都是希望在较短的闲暇段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文化需求。即使是已经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也只是利用生活之余的富余时间来参加群众文化活动。这就要求群众文化辅导必须采用速成的方式,采用简易、快捷的手段,使群众的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满足。

(3)人们对群众文化辅导的需求往往表现在一个艺术门类的某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要求群众文化辅导的目标要明确、内容要精练,以保证速成目标的完成。

群众参加群众文化辅导的目的一般比较直接和实际,更愿意选择一条捷径去实现目标。因此,他们一般不情愿采用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过程去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而是要求采用速成的方法。群众文化辅导在有限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安排全面和系统的辅导,而只能完成与目标最接近的辅导内容,因此目标明确、内容精练决定了群众文化辅导的速成性。

(二)群众文化辅导的渐进性

(1)由于辅导对象的基础条件、接受能力和需求标准的差异,要求群众文化辅导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群众文化的辅导对象,虽然在兴趣爱好上有许多一致性,但个体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个人的基础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辅导的能力有强有弱、拟达到和追求的辅导目标和要求也有高有低,因此群众文化辅导不是一蹴而就、千篇一律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即要求根据辅导对象的条件、能力以及需求上的差异,合理把握辅导的渐进过程。

(2)辅导者必须通过辅导内容将辅导对象的动机、目的和需求兴趣点统一到一个方向上来,从而确保辅导质量,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辅导对象不仅在基础条件、接受能力和需求标准上存在差异,参加群众文化辅导的动机、目的、兴趣同样存在差异。因此,要保证实现预期的辅导目标,取得理想的辅导效果,需要一个渐进的推进和调整过程,逐步将辅导对象在动机、目的和需求上存在的差异统一起来。

(3)辅导对象在接受辅导时,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渐进发展过程,人们在接受辅导内容的同时也享受着辅导的过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群众文化的辅导过程也不可能跨越和违背这一规律。群众文化的辅导对象往往没有进行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加之个体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此群众文化辅导需要在渐进的过程中,使辅导对象不仅享受获取知识和技能所带来的愉悦,也享受辅导过程所带来的精神满足。

(三)群众文化辅导的综合性

(1)辅导对象的非专业性、非职业性,要求群众文化辅导在辅导手段、辅导内容、辅导效应等方面综合兼顾。

群众文化辅导对象表现出来的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正是群众文化辅导存在的必要性所在,也是群众文化辅导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职业艺术教育的主要标志。辅导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群众文化辅导在辅导手段、辅导内容和辅导效应上的综合性。因此,群众文化在辅导手段上,强调多种辅导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辅导内容上,强调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在辅导效应上,强调辅导成果的综合检验和综合评判。

(2)人们接受辅导的过程是一个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种需求是多样和多变的,群众文化辅导的综合性能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保证。

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群众文化辅导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一方面,要求群众文化的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设置综合性的、符合辅导对象不同需求的辅导内容;另一方面,在辅导过程中,也应充分适应辅导对象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辅导手段,调动辅导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辅导过程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满足。

(3)群体类别的多样性决定了辅导对象的多样性,不同类别的群众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辅导的综合性兼顾了不同类别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群众文化群体有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这种不同的背景特征,使群众文化的辅导对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不同样式、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都拥有不同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文化所设置的不同艺术门类的辅导、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辅导以及符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辅导,体现了群众文化辅导的综合性,兼顾和保障了不同人群的群众文化需求。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互动性(www.xing528.com)

(1)互动是群众文化特有的传播方式,是辅导者和辅导对象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群众文化辅导的过程,往往是通过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相互交流而完成的,因此互动性是群众文化辅导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有时也需要向辅导对象学习。因为辅导对象并不一定都是毫无艺术基础的人员,其中许多人可能就是具有高学历、高素养甚至是高水平的人才,只是由于其兴趣的转移,想探究自己谙熟专业以外的领域而去参加的群众文化辅导。此外,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简单和便捷,也使辅导者和辅导对象的互动交流,成为提高辅导效果的重要手段。

(2)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辅导者与辅导对象是相互传播关系。辅导对象通过辅导者的辅导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辅导者也能从辅导对象身上获取社会生活知识及文化需求信息,使群众文化辅导更好地服务于辅导对象。群众文化辅导的互动性,使辅导者和辅导对象成为互通互助的伙伴,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固有模式。虽然辅导双方依然是传授与学习的关系,但在辅导过程中都可以在对方身上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

(3)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辅导对象之间的交流是互动性的一个方面。辅导对象由于各自年龄、水平和专业背景的差异,在共同接受同一辅导者传授的同一辅导内容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会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在辅导过程中,将这种个性化的感受和体会通过私底下的互动交流,会促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消化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辅导效果。

(4)群众文化辅导的过程是辅导者和辅导对象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群众文化辅导中,情感因素对辅导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者和辅导对象应当成为平等的朋友关系,必要的情感交流会有效地增强辅导群体内部的凝聚力。此外,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热情和感染力,将辅导内容融入个人的感情并饱含情感地传授给辅导对象,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辅导者以饱满的热情感染辅导对象,使辅导对象从中感受到辅导者的认真、坦诚、亲切和关爱,从而加深对辅导者的尊重和喜爱,共同营造出高效、美妙的辅导环境。

三、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与原则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

群众文化辅导的根本任务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需求主要体现在精神调剂需求、愉悦身心需求、文化艺术需求、审美享受需求等方面。为了满足群众的这种需求,群众文化辅导应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从群众文化辅导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角度说,群众文化辅导主要承担了培养文化品德、传授文化技能、开发文化才能三个方面的辅导任务。

1.培养文化品德

文化品德辅导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品质修养等三个方面。即通过直观性、参与性、享受性、持久性的辅导过程,帮助辅导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个人理想。培养文化品德主要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二是要遵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要尊重人类社会共同传承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群众文化爱好者而言,无论参加接受性的还是表现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都需要通过文化品格的辅导,进而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和艺术境界,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创作水平和表现水平。

2.传授文化技能

文化技能包括智力活动技能和操作活动技能两个方面。文化技能的辅导实际上就是训练和培养辅导对象掌握技术、技巧的能力,使之能熟练地完成某项文化审美创造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文化技能辅导的基本内容:一是使辅导对象掌握活动内容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二是使辅导对象掌握活动内容所使用的工具;三是使辅导对象掌握创造的规律和技巧。其中掌握创造的规律和技巧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文化技能的辅导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仿专业型的辅导,主要用在业余艺术教学上。即基本仿照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子来设置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并结合一定的创作实践。二是民间型的辅导,即古代艺术教育中常采用的师传徒、父传子的口传身授方式。在群众文化辅导中,一些民间歌舞、民间戏曲的表演,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制作以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民俗活动大都采用这种类型的辅导。三是专业型与民间型相结合的辅导,这种辅导主要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辅导对象,力图把一些较为成熟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成果直接地传授给他们。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既要吸收专业性、正规化的辅导技巧,也要广泛吸收民间传统的教授方法,使两者融会贯通,有利于辅导对象的学习。文化技能的辅导应注意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兴趣的培养;二是操作的训练;三是技巧的积累。文化技能辅导的基本要求:一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二是统一性的要求;三是针对性的要求;四是综合效应的要求。

3.开发文化才能

人的文化才能是人在从事某项精神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智和能力。群众文化辅导所开发的文化才能,主要是指人们在文化活动中所展示出的审美和创造的才能。文化才能表现的范围极其广泛,因人而异,人的艺术创作能力、艺术表演能力、视觉艺术表现能力、文艺理论研究能力、艺术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社会生活美化能力等都是这种才能的体现。文化才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智能和技能两个方面,二者在一个人身上的有效结合和互相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文化才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级智能形态,需要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文化才能又是群众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级技能形态,需要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实现更高层次的辅导目标,就是要使人们的文化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较高的水平。

文化才能辅导的主要特点:一是非职业性的辅导。非职业性的文化才能辅导,除了规定一般的培养方向以外,还规定了特殊的培养方向,即着重培养、造就业余的群众文化艺术人才。这是群众文化辅导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显著特点。二是服务性的辅导。即创造各种条件,为辅导对象提供显示和发挥文化才能的途径,包括为辅导对象提供显示文化才能的场所、设备、机会等。三是全面性的辅导。在具体的辅导内容上,大都以艺术审美活动为中心;在辅导力量的配置上,一般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辅导人员,基本上按艺术门类来配备,在地域往往拥有较强的实力;在具体的辅导方式上,大多采取“一条龙”服务的辅导手段。文化才能辅导的基本要求是:开发智力、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相互交流。

(二)群众文化辅导的原则

群众文化辅导的原则是辅导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作为正确处理辅导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规则,贯穿于各类辅导的实践活动中。群众文化辅导应遵循的原则:文化服务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活动为主的原则。

1.文化服务的原则

从本质上说,群众文化辅导也是一种文化服务。群众文化辅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学习掌握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需求,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一原则出发,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所承担的群众文化辅导任务应当属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范畴,群众文化辅导应当为所有的群众提供均等和无差别的服务。因此,群众文化辅导的覆盖面不应只眷顾那些主动参加群众文化辅导的人群,也应扩大到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到群众文化辅导的那一部分人群。政府举办的文化馆(站)应把基本的群众文化辅导作为免费提供给群众的重要内容。

2.讲求实效的原则

群众参加群众文化辅导需要获取实实在在的满足,这种满足只有在富有实效的群众文化辅导中才能获得。因此群众文化辅导应当遵循讲求实效的原则,即在辅导时间、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效率。这就要求辅导者在进行群众文化辅导时,要根据辅导时间的制约,采取“短、平、快”的方式,突出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效能;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基本条件、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安排辅导内容,注意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做到“少而精”,突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要选择最符合辅导对象实际状况的辅导方法,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力求辅导方式形象直观、精讲巧练、注重实践,调动听、看、演、练等多种辅导手段以及口头的、形象的、示范的、演练的、操作的等多种实践方式,切实解决辅导对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相长的原则

“教学相长”是古代先人留给后人的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群众文化辅导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辅导者与辅导对象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互促共进的关系。辅导者既把知识技能传授给辅导对象,同时也会从辅导对象身上得到教益,受到启发。因此,要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辅导者应当重视与辅导对象多方面的交流,以向辅导对象学习的姿态,耐心倾听辅导对象对辅导过程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搜集各种反馈信息,发现和掌握辅导对象身上贮存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辅导内容和辅导方法,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辅导对象的优点和不足,建立和谐互助的辅导关系。

4.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

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是群众文化辅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由辅导对象各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辅导对象千差万别,不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爱好需求、天赋特长不同,基础条件、接受能力、需求标准、审美情感也不同。由于辅导对象存在的这种差异,就要求群众文化辅导必须讲求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即要求辅导者选择辅导内容、形式和方法时,都必须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既要遵从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使辅导过程能够与辅导对象的个性差异相吻合,从而保证每个辅导对象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要准确掌握辅导对象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特征,则要求辅导者必须在辅导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摸清辅导对象参加辅导的动机目的、兴趣需求和个性特点;同时确定符合辅导对象实际情况的、难易适中的辅导内容,并根据辅导对象各自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辅导形式和方法。

5.活动为主的原则

活动是群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也是群众文化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群众文化辅导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一种重要形态,需要以活动作为自己的重要支撑。因此,活动为主是群众文化辅导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群众文化辅导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群众文化辅导中,应当坚持以活动为主的原则,根据辅导对象的需求和兴趣所在,选取合适的媒介,开展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表演、创作、观摩、展览、研讨、交流等活动,使辅导对象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亲身体验中,接受知识、技能和艺术的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