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的分类
青花瓷的料色与泥、釉的化学组合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会直接影响青花料的发色效果。青花瓷的视觉魅力与艺术效果是泥、釉、料三者特性的综合反映。从釉色上来看,景德镇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类。
青釉青花 这是景德镇的传统青花,它使用的是含钙量高的石灰釉,即钙质釉。釉色呈浅淡的绿鸭蛋蛋壳色,这是由传统的工艺生产程序和柴窑烧成所决定的。这种釉色是在宋代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明显的青白釉特征。后来,青白釉变为透明釉,但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含钙量高的石灰釉最适合采用柴窑烧制。
本釉青花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景德镇的陶瓷生产的烧成由柴窑改为煤窑,这是烧成工艺的一项重大改革。为了适应这项改革,许多产品的坯釉配方的发色和透明度也做了相应的改良和调整。原有的石灰釉不适应煤烧气氛条件,于是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了适量的长石等原料,调整了坯釉配方和烧成曲线,使产品呈现出白里泛青、青中见白的釉色。为与传统青花瓷区别开来,人们就将这类青花命名为“本釉青花”。
白釉青花 这是从釉下五彩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青花种类。五彩瓷含有红、黄、蓝、绿等色,白釉青花即以“蓝”勾线填彩,其釉面莹白,纹饰呈色鲜明而艳丽,专业人士称其为“海碧”色。20世纪50年代初烧制的缠枝莲纹等白釉青花瓷不仅具有传统青花瓷的特色,而且釉面光洁、明净,被誉为“釉下蓝光”或“釉下蓝彩”,专家鉴定后,以白釉青花定名。
青花的配制(www.xing528.com)
现在使用的青花料,是按科学的配比人工合成配制的。配料分两个步骤:一是色基的处理,方法是将氧化钴与氧化铝按一定的配比严格称量,混合拌匀后,装匣入窑(一般情况下,放置在窑的底部,即俗称的“码脚”的位置上),在稍低的温度中煅烧;色基出窑后要经过数次漂洗,再进入第二步——配料,配料是按配比要求将色基、土料、石灰石、填充料等原料计量后,混合搅拌均匀再擂磨200小时,用120目筛子过筛,即可得到可以施画的青花料。
用钴土矿加工制备青花料,是传统的做法。较为著名的钴土矿是云南的珠明料,一般的钴土矿在景德镇统称为“土料”。历史上的青花料色的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与青花料加工得法有很大的关系。珠明料的钴含量有高有低,高的可达9%,低的仅有1%左右。钴含量高的珠明料可在拣洗、煅烧、磨细后,直接用于画青花,但大部分要进行适当的配备、处理后才能用于施画。在现在的配料方法中,珠明料和土料只是作为补充的呈色剂在配方中合理使用。
釉里红的配制
《陶瓷装饰材料学》一书的作者魏忠汉先生根据人们对近代釉里红瓷的研究和众多陶工自制釉里红瓷的配方实验,配制出了一种很稳定的釉里红。其配方是:
彩料的制备要点是:按配方的分量严格计量,彩料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湿式球磨,一段时间后,取出彩料,再手工研磨。彩料研磨至极细才可使用。具体做法可参考青花料的研磨工艺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