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改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优化

课改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天的竞争决定于今天的教育,而教育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性决策,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一般能力培养与人格素质塑造并重。

课改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优化

现代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迎接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做着人才准备,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改革方面,放在了增强社会成员的国家意识与振奋民族精神方面,放在了重视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日本德国经历二战后能在重重经济封锁下掘起,美国的快速发展,无一不说明重视了教育方面的改革,我们国家也注重了教育改革,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天的竞争决定于今天的教育,而教育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这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课改中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专家。因此,教师应具有下述基本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教师工作,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学生认真负责,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诚、善良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要做“人师”,即做好以下四方面:第一:教师要能教人以道人;第二:教师要能教人以知识;;第三:教师要能教人以智慧;第四:教师要能教人以发展。

(二)学科知识及学科知识拓展的素质。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但要有本专业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具有深邃敏捷的思维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有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具有科学、辩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在专业上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拓展能力。

(三)教育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不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了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那么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了解现代的教育理念、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使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便于互相交流和借鉴,而且可以极大地开阔教师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成为既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有一定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

(四)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学习化社会。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中国教育惟有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改进和加强国际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性决策,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具有查询、评估、传输、有效利用和创造具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科内容和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课改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能力(www.xing528.com)

教师教育能力体现在教学实践方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一)教养能力。教师的教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激励、优化、塑造上。每个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学识、心理健康的创造型人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与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息息相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严格磨炼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同时还应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技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教学研究五个技能。教学创新改革的宗旨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主动学习是手段,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教师讲课放不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种沉闷的僵死局面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一般能力培养与人格素质塑造并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把教师讲的、课本上学的记住,背熟”那种刻板的以记忆、重复为主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索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会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略知识的力量、信息的浩瀚,最终让学生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

总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才能培养造就出一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有完整的行为能力,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道德水平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孙克远、何克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刘晓中《信息化环境呼唤现代型优秀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