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2.5岁幼儿大动作训练关键要点

2~2.5岁幼儿大动作训练关键要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年龄特征,2~3岁幼儿大动作发展有几个敏感期,抓住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立定跳远是幼儿双腿离开地面向前方跳跃。在大人不牵拉,又不扶物的情况下,让幼儿练习立定跳远。2~2.5岁的幼儿由于上臂力量不足和身体的协调性不够,一开始练习投掷时往往把握不好方向,这时需要适当减轻投掷物的重量和调整投掷的距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2.5岁幼儿大动作训练关键要点

根据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年龄特征,2~3岁幼儿大动作发展有几个敏感期,抓住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24~25个月是幼儿单脚站立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能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32~33个月是双脚跳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能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和节奏感,有利于幼儿形成准确的方位感;36个月是控制物体平衡能力的敏感期,可训练翻滚、走平衡木、抛物、接投、旋转等动作,发展幼儿大胆进行身体运动的能力。[2]

这一时期幼儿大动作的训练以巩固发展走、跑、跳、投掷、钻、攀等单项基本动作和有意识训练平衡、协调等特殊动作为主要内容。

(一)走、跑、跳、投掷、钻、攀等单项基本动作的训练要点

1.走的训练内容

(1)用脚尖走路。幼儿学习提起脚后跟用脚尖走路,小腿后面的肌肉将脚底和脚后跟提起,可使小腿的肌肉和肌腱得到锻炼,为脚弓形成打下基础。练习时,让幼儿与大人一起,轻轻走路,踮起脚尖,走路时不要弄出声音来。

(2)走直线、走圆圈。幼儿与成人一起,沿着地面画好的直线、圆圈线走,一边走一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举起双手走、半蹲着走,走的时候可以伴随着不同的音乐调整速度以增加难度和幼儿的兴趣。

(3)走平衡木。将木板垫高10~15厘米,让幼儿在木板上来回走动。幼儿第一次上平衡木时可由成人拉着他的一只手先走几遍,熟悉之后才放手让幼儿一个人走。如果2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走过花坛边沿或马路牙子的话,就能较快地学会走平衡木。

进行走的练习时,成人注意观察幼儿的走路姿势是否正确,示范正确的走路姿势给幼儿。训练时可以将幼儿带入到故事的角色和情景中,可以配上音乐,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跑的训练内容

(1)自由奔跑。练习奔跑,可以在阳光下玩耍时让幼儿追踩成人的影子,成人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躲闪,让幼儿在阳光下跑来跑去,在深秋或初冬季节更佳,不仅可以强健幼儿的肌肉和筋骨,太阳紫外线晒到皮肤能合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跑跑停停。在跑步练习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幼儿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对幼儿喊“开始跑”,待幼儿平衡跑出几步后喊“停”,训练幼儿听指令,让跑则跑、让停则停的能力。

(3)追逐。追逐跑是训练幼儿有特定方向和目标地跑,在跑的过程中调节自己跑的速度和方向,能控制跑和停。“老鹰捉小鸡”游戏就是很好的追逐活动。

在对幼儿进行跑步训练时需要注意,跑步姿势需要成人的示范与纠正,如发现幼儿出现单侧脚尖往里拐、摆臂不对称的现象时需要及时纠正。引导幼儿学会用鼻子呼吸,指导过程一般是先教幼儿在跑步时用口鼻呼吸,呼吸时不用张大嘴,然后过渡到教幼儿完全用鼻子呼吸。在跑步练习前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让幼儿的身体活动开,跑步的距离不宜过长,如果能在空气质量良好的室外进行跑步练习就更好了。

3.跳的训练内容

(1)原地跳跃。原地跳跃,是幼儿学会用全身的力量使双腿离开地面向上跳。如果幼儿只能单脚离地的话,成人可以抓住他的双手让其可以跳起来。跳蹦床是很好的体验跳跃感的方式。

(2)立定跳远。立定跳远是幼儿双腿离开地面向前方跳跃。幼儿最早学习跳是在大人的帮助下站在台阶的第一级往下跳,或者是由两个大人各牵着一只手往前跳,这时的幼儿是在大人的牵拉下才跳得远的。在大人不牵拉,又不扶物的情况下,让幼儿练习立定跳远。可以在地上画几道横线,初练时幼儿可能只跳过一道线,以后再教他在跳之前将上身上下起伏,膝盖微弯,利用下肢的弹力向前一跃可以跳得更远。

2~2.5岁的幼儿在跳的时候身体不协调,在练习时需要注意跳跃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高度不宜过大,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来设计练习难度,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成人需要反复、耐心示范,并注意贴身保护。

4.投掷的训练内容

(1)扔沙包。准备呼啦圈一个、筐一个、100克重的沙包若干。成人示范,取沙包,双手举沙包过肩,站在呼啦圈内将沙包投进筐。幼儿独立手握沙包,举手过肩,对准小筐,用力投掷。一开始幼儿无法把握投掷的方向,通过练习手臂力量逐渐加强,对方向的把握力也在提高。

(2)投球。准备用一个纸篓挂在门上或墙上,高度略高于幼儿的身高。家长先示范,把皮球投进纸篓中,引导幼儿跟着练习。开始时让幼儿练习双手投篮,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再练习单手投篮。

2~2.5岁的幼儿由于上臂力量不足和身体的协调性不够,一开始练习投掷时往往把握不好方向,这时需要适当减轻投掷物的重量和调整投掷的距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5.钻、攀的训练内容(www.xing528.com)

(1)钻爬山洞。准备有高高低低、坡度不同的地面,有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的隧道的运动场地,让幼儿在场地里自由地爬上爬下,钻进钻出。训练时可以扮演角色、配上音乐,将幼儿带入到故事情景中,增加钻爬运动的趣味性。

(2)上攀登架。准备一个攀登架,让幼儿可以练习向上攀登。让幼儿双手抓紧第二级横栏,抬起一只脚踩在第一级横栏上,利用手臂的抓握力量和脚蹬的力量,再让另一只脚也踩上第二级横栏。等两脚站稳之后,再向上攀登一级横栏。在攀爬的过程中,幼儿由于力量不够有可能会滑落下来,需要成人的贴身保护。

在对幼儿进行钻、攀训练时,设置有趣的场地和提供相应的设施会激发幼儿的兴趣。随着训练的进行,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二)平衡、协调等特殊运动能力训练及要点

1.平衡的训练内容

(1)单脚站。练习单脚站稳,用单脚支持体重,保持身体的平衡。幼儿初学时需要扶人或扶物,逐渐由一只脚支撑而站稳。练习时,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站立,提起左脚,左膝屈曲,身体不依靠任何物体,站稳后开始数数,从“1”数到“10”,看右脚能站多久。同样的方法,提起右脚,看左脚能站多久。

(2)螃蟹横走。让幼儿双手手臂伸直放在身体两旁模仿螃蟹的样子,从左往右双脚移步横着走,注意两脚的配合,随着幼儿平衡协调能力的发展,可以慢慢加快速度,小步移动脚步。[3]

(3)走平衡木。将15厘米宽的木板铺在高10~20厘米的砖上,做成平衡木,牵着幼儿的手,让幼儿从平衡木上走过。刚开始练的时候,木板可以铺得稍微短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木板可以逐渐加长。

拓展链接

亲子平衡能力训练小游戏

什么是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技能之一,与前庭功能、小脑、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协调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失衡现象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动作技能的形成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幼儿缺乏平衡能力可能会造成:

(1)走直线时身体总是晃来晃去。

(2)平日撞到东西或者稍微被东西绊到就会摔跤。

(3)带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会害怕、发抖。

(4)注意力不集中,手拿不稳东西。

(5)组织逻辑能力差,语言发育也比同龄人迟缓。

提高幼儿平衡与协调能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单项练习外,在训练走、跑、跳、投掷、钻、攀等大动作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实现的。

(三)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2~2.5岁幼儿动作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需要把动作的训练与游戏、竞争性活动及日常生活自理活动结合起来。这一时期幼儿大动作的训练需要增加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幼儿与生俱来大自然有特殊的亲近感,可以带幼儿去远足、爬山,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沙滩、草坪上奔跑,在体验运动的乐趣时提高幼儿大动作的发展。在室内场地,也需要投放诸如跷跷板、秋千、球、圈、羊角球、攀登架等作为运动器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