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素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学生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一代青少年学生身上的继承和弘扬,它是青少年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应当表现出来的品德。
第一,尊师敬长。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尊师,在我国古代体现为师道尊严。荀子提出“隆师”的思想,他把天地君亲师并提,认为隆君师与事天地、尊先祖同是礼的根本,把教师的地位提到了很高的程度。关于师道尊严思想阐说得比较详细的,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他说:“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尊敬教师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为确立人民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国家从1985年起,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教师法》更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做到:树立尊敬教师观念,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听从老师教导,刻苦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果回报老师的辛勤劳作。
敬长,表现为尊重、敬爱、赡养父母或长辈。对于父母,子女应当感激其养育之恩,履行子女对父母双亲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认为孝是“德之本”。人生在世,首先形成的人际关系就是和父母亲子关系。一个人如果对生身父母都不能尽孝,怎么可能处理好的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呢?那么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这首先表现为主动承担家庭义务,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各方面善待父母,努力减轻和分担父母的种种负担和忧虑。其次,孝敬父母还表现为善于理解父母。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更新速度的加快,年轻一代和上一代难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文化知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在家庭生活中反映出来,作为小辈,应多和父母沟通思想,多和父母交流感情,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
敬长,还包括对生活中其他年长之辈也要敬重、尊崇、虚心请教。大凡长辈,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经验,这些对于小字辈尽快成长都是弥足珍贵的。
第二,谦虚礼让。这是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不目空一切,不盛气凌人。《论语》开篇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尚书》中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里讲的是谦虚是作人的必要条件,谦虚可以使人受益,那么,谦虚怎样使人受益呢?谦虚可以得人心,合人意,可以赢得人缘。《后汉书》中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打江山时,手下有一名叫冯异的大将。每当打完一次仗大家论功时,他就离开人群,独坐在一棵树下,因此人称“大树将军”。由于他谦虚不居功,很得人心。所以,每次整编部队时,士兵及一些将军都很愿意归属于他。其次,谦虚可以促进事业成功。《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道家强调的是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在无为中求得有为。中华民族的谦虚美德实际也是追求无为中有为的精神境界。
谦虚的核心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能够乐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礼让指语言、动作谦逊、恭敬,与粗野蛮横相对。它包括友好诚恳、与人为善的态度,亲切文雅的语言,和颜悦色的表情,以及各种文明进步的礼节等。礼让的关键是尊敬他人,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尊敬的一种态度与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谦虚是礼让的内在根源,礼让是谦虚的行为表现。谦虚礼让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友好、协调、和睦相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谦虚礼让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突出标志。青少年学生在谦虚礼让方面应做到与人交往时要平等待人、友好相处;在公共场所要举止文雅,文明礼貌;待人接物要主动热情、落落大方。
第三,诚实守信。古语说:“至诚可以格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招天下客”。《荀子》曰:“君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即,做到真诚,就不用从事其他的养心方法了。诚实与守信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讲信誉,才能立身于社会。宋代王安石说:“人无信不立。”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故而孔子的学生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诚信,还是领导者取信于民的重要法宝。《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即英明的君主在信用上积累声誉。商鞅的变法成功与其讲信用有很大的关系。开始时,群众对商鞅的变法半信半疑,为了取信于民,商鞅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立在国都南门,声称谁将木头移到北门,赏金十两。当时,许多人不敢相信,因为这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其中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依要求把木桩移到了目的地。商鞅马上赏给他十两金子。此事顷刻间轰动秦国朝野,百姓们认为商鞅是言而有信的人。为了进一步表明新法说一不二,让群众信法依法,商鞅执法如山,坚决实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原则。当公子虔和公孙贾等贵族破坏变法时,给公子虔处以劓刑(割鼻),给公孙贾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商鞅的言行一致与取信于民,促使其变法获得了成功。
青少年学生应当牢固树立诚实正直、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自觉抵制“老实人吃亏”,“不说谎办不成大事”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自觉养成以下良好的品行习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交往要讲信用,不失信于人。做人要诚实,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考试不作弊等。尽管考试作弊的理由有很多,诸如希望得好分数;认为某些课用途不大,只求通过考试;学习不肯花功夫,但又要面子上过得去,等等,许多中学生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有的学生很形象地把作弊者比作老鼠,他们说:“老鼠不劳动,一味偷食人类的劳动成果来生存,作弊行为,不正像老鼠偷食一样吗?但老鼠偷食之后,便匿藏起来不敢见人,而作弊者如鼠却有别于鼠,因为他肆无忌惮地取得‘好’成绩后,竟还恬不知耻地向别人炫耀。老鼠偷食,只是它们生存的本能,而作弊者为什么不靠自己的汗水去获得报酬呢?”看来,彻底清算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危害,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起“做一个诚实的人”的信念。
第四,宽以待人。宽以待人指用宽宏大量的心胸、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宽的含义有两层:其一,指人的胸怀要宽广,能包容博大,即要像山谷一样,这样才能容纳不同人的不同言语、不同行为;其二,指人要宽厚,对人有仁慈之心,为善不图回报。
首先考察容人之言。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往往逆耳,但于事业发展有益,故而应能以虚心态度接纳它。另一种容人之言表现为对于一些无谓的责难,不去理会它,以宽宏胸怀处置。战国时赵国廉颇、蔺相如之交就是对于无谓责难能容人之言的典型事例。据《史记》记载,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己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舍人相与谏:“慕君之高义,不想畏匿廉颇,请辞去。”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我连秦王都不怕,独畏廉将军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其次,考察容人之行。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为某人有一定错误就否定其全部,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只有“不责人小过,不念人旧恶”,容人之行,以德报怨,如此方能广交四方朋友,构筑事业成功大厦。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之交就是容人之行的例子。开始时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战争中,管仲帮公子纠射箭于公子小白,未成功,落下一箭之仇。后来,公子小白即位,即齐桓公。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送给齐桓公。鲍叔牙力荐管仲于齐桓公,齐桓公也不计前嫌。终于,管鲍共同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
第三,考察做善事不求回报。《老子》曰:“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即,就得像借钱给人家而自己不要欠条一样,不要希望别人一定得偿还。《老子》又曰:“即以为人(则)己愈有,即以与人(则)己愈多。”虽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很推崇作为圣人应能做善事不求回报,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条就比较难。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要主动帮助他人,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事例】
遵守诺言
宋庆龄十分喜欢孩子。有一天,她约好要到幼儿园去看望孩子们,不料天气突变,狂风夹着大雨,刮得人睁不开眼。大家都以为宋庆龄不会来了。突然,大门口传来了汽车声,宋庆龄冒着风雨赶来了。一位老师怀着歉意说:“天气不好,您就改日再来嘛!”宋庆龄说:“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遵守诺言是宋庆龄一贯的作风,她从小就是这样。
一个秋天的星期六晚上,同学小珍看了宋庆龄叠的纸花篮,非常羡慕:“啊,你的手真巧!你能教我叠吗?明天上午我来你家学,你等我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第二天早晨,爸爸叫醒了宋庆龄,说今天上午全家都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早就想去李伯伯家看他养的鸽子了,可是一想起昨晚的约会,便说:“今天上午我哪儿也不去了!”
宋庆龄望着妈妈说:“我已经跟小珍约好了,她今天上午来找我,让我教她叠纸花篮。”妈妈点点头,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过几天再学也可以嘛!明天见到她说明一下,或者表示歉意,不就可以了。”宋庆龄想了想,说:“不,我不能失信,你们去吧,我在家等小珍。”
吃过早饭,全家人都走了,她一边做功课,一边等着小珍。9点,10点,11点,小珍还没来。宋庆龄有点着急,她跑到大门口张望,连小珍的影子都没有。她为什么还不来呢?是帮妈妈干活,还是病倒了?或许是忘了?她在猜测着。
爸妈回来了,当他们知道宋庆龄白等了一个上午时,爸爸很生气地说:“要知道她不来,就不必等她了。”没想到,宋庆龄说:“爸爸,不对,她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等到,可我心里很坦然。”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了信守诺言的好习惯,所以长大以后,从来不做失信的事。
【操练】
尊敬老师
操练目的:检查在尊敬老师和尊重老师劳动成果方面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良好品德的要求。若不符合就得注意改进。
操练步骤:
(一)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路上遇见老师时,见他手里拿着沉重的东西,你是否主动上前帮助老师?
(2)老师站着与你讲话,你是否也是站着不坐?
(3)看见老师走近,你是否假装没看见,只顾自己津津有味地玩?(www.xing528.com)
(4)老师要求你做的事,是否当面答应,背后应付?
(5)你是否想到主动帮老师擦黑板,或倒一杯热茶?
(6)你是否在老师背后直呼其名,或者给老师起外号?
(7)上课时你能否做到每堂课认真听讲,不做其他事。如打瞌睡、讲话、听耳机、背外语单词、打扑克、给同学写信?
(8)当老师身体不适不能来上课,你是否想到为老师做些什么?
(9)当你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却仍向你提出批评,你是否会当面解释或顶撞?
(10)你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如为集体做一些分外的事或参加某项你认为毫无意义的活动)是否阳奉阴违?
(11)正当你急于办一件私事时,老师委托你办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是否放弃私事,服从老师的安排?
(12)老师指定的会议,你是否能准时出席?
(13)当老师向你迎面走来,你是否装没看见,仍目不斜视往前走?
(14)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本校老师,但老师并不熟悉你,你是否会主动打招呼或让座?
(二)参照下列答案,检查自己的回答是否与之相符。
肯定的回答:(1)(2)(5)(7)(8)(11)(12)(14)
否定的回答:(3)(4)(6)(9)(10)(13)
如果你的回答不符,就应当引起你的注意。
避免言谈中的失礼
操练目的:克服言谈中习惯性的失礼行为,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操练步骤:
(一)了解自己在言谈中是否存在下列失礼情况。
1.经常性急地打断别人的说话。
2.常会一口否定对方的观点,如说:“绝对不可能像你说的……”,“你说的根本不对头……”。
3.常有“别瞎说”,“胡说八道”,“你真蠢”等不礼貌的口头语。
4.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调和口气来取乐。
5.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或常带有“懂不懂”,“我说的”之类的口语。
(二)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在以后的谈话中,加强自己对用语的注意。可采取以下措施经常提醒自己:
1.每次开口说话之前,先作一个将两手拇指对碰动作,即提醒自己应当尊重他人。
2.开口之前,先在心中自问一句:“他的话是否说完?”想一想再说话。如果一开口,发现别人还没有讲完,应该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打断了你,请你接着讲。”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论的内容上,对一些与自己相反的观点,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它的道理,那就不会作出过分的全盘否定了。
(四)经过一段时期的注意纠正,对照原先记录的毛病,检查是否有所改进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