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标准鉴别游戏成瘾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在“成瘾障碍”章节新增了关于“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的内容。游戏障碍的特征为:个体对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的控制力受损,并赋予游戏更高的优先级,将其置于其他常规活动(如睡眠、进食、做作业、参加工作等)之上,进而对个人健康及总体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个体对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的控制力受损。意思就是说,不分场合地打游戏,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不管是假期还是考试前。那些平时坚持学习,只有周末、节假日打游戏的,虽然时间长点,如果能分清楚轻重缓急,也不算游戏成瘾。
(2)赋予游戏更高的优先级。换句话说就是,游戏比考试重要,比上课重要,比与教师和家长建立关系重要,甚至比身体健康重要,游戏高于很多本来比游戏更重要的事。有人因为玩游戏,很长一段时间吃住在网吧,对任何现实层面的社交不感兴趣,这就是网瘾。
(3)对个人健康及总体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成绩已经明显下滑,但不管不顾;有的被家长暴打,却不悔改;有的父母都给孩子跪下了,求他们停止打游戏,去上课,孩子不为所动,依旧去打游戏。除了游戏,他们对其他事情都不是很在意。或者他们想停止,但控制不了自己,哪怕是在不良的现实后果面前。
很多整天耗在网吧里打游戏的青少年,其实对网络游戏的喜爱程度并不太多,只不过是他们在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感到很难解决,太难受,没办法面对而产生了负面情绪,为了逃离这些情绪和问题,他们暂时逃进了网络游戏躲起来。面对这些孩子,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整合,帮助他们有效地去面对自己不安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支持系统。
首先,用共情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层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小H,由于他安全感不高,交往能力不强,所以跟他建立信任关系要有耐心,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了解他的学习现状,从现实层面帮助他改善学习方法,提升成绩。(www.xing528.com)
其次,搭建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鼓励他们将现实中的不满,通过网络载体进行探索。如鼓励小H和网友们谈谈小时候的生活。他会发现,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如意,这有助于他对自己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释然,对他过好接下来的生活是有帮助的。
再次,通过情景训练,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及时、合理宣泄,能在宣泄之后,尝试思考情绪背后是想表达什么需要,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最后,整合他们身边的资源,帮助他们建立现实支持系统。如强化小H的父母对他的爱,帮助小H的父母提升与孩子平等对话的能力,帮助小H的父母理解、接纳自己的孩子,也许小H不会马上戒断网络游戏,或许还会有反复,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帮助小H 对同学、朋友敞开心扉,学习接纳他人,寻找合适的朋友并能友好相处。帮助小H寻找到学习伙伴,大家彼此督促,相互扶持前行。
反思
当孩子的成长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他人很容易指责父母失职。父母也会自责,还会非常困惑,觉得是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整个家庭都笼罩在异常焦虑的氛围中。父母越焦虑,问题越是解决不了。焦虑像病菌一样,让整个家庭的免疫力下降。很多家庭并不缺少爱,但大多是充满焦虑和掌控的爱。这样的爱会给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行为带来很多问题。好父母的爱是“不带焦虑的关注”,既关注,又不带焦虑,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何降低家庭的焦虑指数呢?先让问题正常化。其实,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直面或者解决问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肯定父母的养育功劳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这个问题,孩子的其他方面都很好,这也是父母养育的功劳。肯定父母的养育成果,能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再者,不要眼里只有问题,要看到问题背后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出了问题?看见孩子,体察孩子的情绪,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焦虑,从而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很多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看见孩子背后的情绪和感受,看见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当我们被看见、被观照,就如同一束光打到身上,那一刻,你会发现你不是独自一个人,你的生命也有人在观照,你的情绪也有人在体察。很多时候,看见就是疗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