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说到,自己不太敢进办公室向老师提问,好像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根据以往的咨询内容以及来自家长、老师的反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不想让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环境,在课堂上发言可能会说错话,会被别人嘲笑。”方舟回应,“而且,公开发言让我有一种被当众凌迟的感觉,有一种被窥探隐私的感觉。”
“可以具体说一说这种感觉吗?”
“就是分享的时候,也许会说到很多方面,会提到自己的一些事情。同学们可能会在心里想‘咦,这个人竟然还有这一面’。”方舟绘声绘色地解释。
“你觉得让别人看到更立体的自己不太好吗?”我追问。
“或许自己有些方面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会不喜欢吧。”(www.xing528.com)
方舟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很害怕外界的评价。如果不是自己内心非常确定、有十足把握的事,他宁可不做也不会去尝试,这是典型的害怕失败的表现。这同时体现了方舟低自尊和高要求之间的冲突——追求完美、要求高却又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达不到期待的样子。
其实,方舟是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的,但他的父母没有。
方舟表示,父母总是觉得他很聪明、很棒,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但其实他不是这样的。方舟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家里买了一个新的小电器,我因为平时对这方面了解得比较多,就可以去把它安装好。但我父母就会觉得我很棒、很厉害、智商很高。可其实,我只是比他们年轻一点儿,接触科学多一些,如果他们是年轻人的话,他们也可以做到。而且这件事只要换任何一个和我同龄的人,他们都可以做到。”对于父母的称赞、表扬,方舟好像总是觉得自己匹配不上,我想他这种想法的背后还有着一部分担忧: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的期待,担心自己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方舟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真实能力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好,但似乎他的父母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的父母总是在用不符合实际的夸赞去鼓励他,将他的能力虚高化,或许他们是出于对方舟好的目的,希望方舟越来越优秀。但在方舟心中,这就像一颗永远摘不到的苹果,会一次次地对自己失望,根本没有信心去做好外界期待的其他事情。
如果父母能够接纳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方舟,接纳真实的方舟,并和他一起去制定符合他能力的目标,让他在一件件可以达成的小目标上去重塑自信心,那么,现在的这种压抑的,双方都很难受的情况是不是就可以变得不一样呢?如果方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了现状,把“不想让父母失望”的外部动机转变成“我是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而变得更好”的内部动机,一点一点地去改善自己,是否也可以重建自信心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不着急,慢慢来,脚踏实地地去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