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件中,小A是有很多愤怒的,累积的愤怒刺激了她策划整件事情的动机,让她变得具有攻击性。首先,她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好学生。同学拉她协同作弊,她内心不想答应,但是如果不答应就有可能会被孤立,于是她选择屈服。她内心有对自己窝囊的愤怒。其次,被抓后,事件的起因明明是其他同学主张作弊,结果是她被抓。她心里委屈,不服气,有对老师没有揪出幕后元凶的愤怒。最后,内心好学生的“人设”崩塌,她有对自己做出错误选择的愤怒。
愤怒是一种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如果限制他探索外部环境,他就有愤怒的表现。愤怒是有力量的,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往往就充满攻击性。而且,愤怒的强度和表现与人的修养有密切关系。很多有修养的人没有当场发怒,而是选择其他合适的场合消化,也有很多人是把愤怒压抑下去了,压抑的愤怒并不会消失——要么对更弱的人发泄,要么任由这种情绪在身体里日渐积累,最后转向自我攻击,造成内在的混乱。
愤怒只是一种表象,愤怒背后往往存在引起愤怒的念头、想法。想法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在觉察到自己愤怒时,不简单粗暴地阻止自己愤怒,而是暂停一下,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思考愤怒背后的想法和念头,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化愤怒。如,“我生气了,我可以生气的,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我生气了,我可以生气的,除了生气,我还有别的感觉吗”。(www.xing528.com)
父母或老师也可以提醒生气的青少年,引导他们思考愤怒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是什么。如,“我知道你在生气,你也可以生气。但是生气在告诉你什么”。因为当一个人的感受被别人看到时,他的感觉会好很多。这也就可以解释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说了很多,咨询师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通过一个眼神就能让来访者觉得安慰和得到了支持。
当我们尝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生气的原因或感受时,大脑前额叶皮质会被激活。前额叶皮质是人体高级思维活动的中枢,又是我们大脑中的“安全中枢”。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惠伦(Paul Whalen)教授认为,我们有一套负责进行最原始冲动——恐惧、暴力攻击、自卫、逃避等行为——的大脑系统,而在这套系统之上进行真实环境评估和理性判断的就是前额叶。当前额叶发出“安全”的信号之后,本能反应就会被抑制住。自制力就是建立在前额叶正常工作基础上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