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幼儿教育环境的相关原则以促进全面发展和协调性

明确幼儿教育环境的相关原则以促进全面发展和协调性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一致性和发展性原则所谓一致性,就是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要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谓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上,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

英国教育家帕梅拉·梅丝曾说过:“我们应当随时敏感地看到孩子们的环境和他们对待环境的方式,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就会丧失大量的东西,甚至走上曲解孩子生活观念的危险境地。”幼儿园教师要提升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能力,就要在认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的前提下,把握环境创设和利用的原则,科学创设环境,使之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1.一致性和发展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就是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要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时要明确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保持一致,要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几个方面,以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起到促进作用,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内容,进行设计与利用。

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环境创设与利用要与幼儿发展相适宜。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让环境创设与利用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环境和不同的材料来达到教育目的;要考虑到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感觉、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要适应这种差异,要关注幼儿好奇、探究的天性,让环境布置适时变化,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参与性和协调性原则(www.xing528.com)

所谓参与性,是指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时,要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环境创设,尤其是物质环境创设,更要坚持让幼儿充分参与,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然后利用环境进行幼儿的主动活动。当然,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更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所谓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上,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使家长配合幼儿教育,甚至可以请一些特殊职业或有特长的家长协助教师给孩子们讲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3.经济适用和极具特色的原则

前者是指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上,要考虑本园或本班的特点和条件,要尽可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制作玩教具;后者是指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和利用上,要注意结合本地、本园和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在充分发掘相关环境创设资源的同时,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突出自己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