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幼儿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不断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而获得身心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环境创设技能,还要明确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
1.蒙台梭利的环境观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各种本能(生命潜力)只有在适当的、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适当的运动,才可以被引申出来,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内在潜能的发展是在环境的刺激和帮助下进行的,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现代教育强调教师、幼儿和环境三个因素,教师和幼儿都要与环境发生作用。而这里的环境,是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即在成年人的协助下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一“有准备的环境”包括以下要素。
(1)为幼儿提供有规律和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于幼儿而言,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质之一。幼儿对于秩序感的敏感期在2岁达到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幼儿的秩序感是极其特殊的。幼儿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模拟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因此,秩序感之于幼儿相当重要,它必须存在于准备好的环境的每一个部分中。为此,幼儿教师要视幼儿的需要适时变换外在环境的结构,以配合幼儿的学习,在有结构的秩序中保有相当大的弹性变换空间。
(2)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
儿童只有在自由、开放及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才能将自己的学习潜能发挥到极致。但这种自由必须是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为范围,是一种学习上的自由,即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具,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可以在教室内外自由活动。
(3)为幼儿提供真实而自然的环境。
真实、自然的环境对于儿童形成探索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使之成长为成为一个敏锐、有赏识力的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教师要让儿童努力地接触自然环境,让儿童在照顾动植物、与自然的互动中认识、欣赏大自然的秩序、和谐与美,给儿童充裕的时间在林野乡间活动,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4)营造美的环境与温馨的氛围。
蒙台梭利认为,美对儿童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而真正的美是以简洁为基础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活动氛围的创设,以自由、宽松、温馨、和谐的气氛,吸引儿童参与其中。
2.瑞吉欧的环境观
瑞吉欧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感到自在、愉悦、生活得幸福。教育不仅是追求什么外在的目标,而且是更加注重内在的品质。因此,瑞吉欧常说环境是第三个教育者,注重空间与环境的设计,努力将环境创设成一个可以支持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1)环境的参与性。
瑞吉欧将环境看作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年人之间以及幼儿与事物之间的关键性因素,重视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即一方面强调了环境和教师具有一样的特点,可以促进儿童知识、情感、技能的养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环境不是被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地改变,以适应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2)环境的变化性。
瑞吉欧反对环境不动的观点,主张每过一段时间,教育者就要对现有的环境设置进行评估,看它是否能满足儿童和教师的需要,然后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3)环境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瑞吉欧的环境观备受推崇的特点之一。瑞吉欧主张用灵活多变的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形成独特鲜明的课程和环境特色,让环境发挥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作用,培养孩子对生活及美的感受;让环境发挥对幼儿的美德教育作用,让孩子学习用眼睛欣赏事物、欣赏自己。(www.xing528.com)
3.华德福的环境观
华德福教育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因此也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为儿童提供有生命感觉的美和自然环境。
华德福提出有生命感觉的美和自然环境。鲁道夫·斯坦纳主张,万物息息相关,校舍周围充分的自然空间,使得生活中的儿童能够观察和感受本身和大自然的变化节奏引导他们体悟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天地万物之一,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为此,华德福提出环境教育理论,重视人的感官发展,“感官全然开放”的儿童所感知的一切皆组成其生命经验,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要让儿童亲近自然,把人类放到大自然中去认识。
(2)为儿童提供适应生命节律的环境。
尊重自然,在教育手段上也是要多注意应用自然的素材,活动安排上更加与自然和谐统一。为此,成年人必须为儿童准备一个可供儿童发展的环境和跟儿童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活节律。
(3)为儿童提供讲求自然、感受与内心相调和的环境。
华德福主张人和自然的调和和谐,教师要重视儿童所在环境和精神的平衡和谐,强调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快乐和健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更有生命的感觉,更温暖,更柔和,是以生活的逻辑作为标准的。
4.陈鹤琴的环境观
陈鹤琴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他认为,环境如同一双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幼儿生来都是好的,后来之所以发生或好或坏,是因为环境的作用。如果将幼儿置于良好的环境,幼儿就容易变好。反之,幼儿容易变坏。因此,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即科学的审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环境布置要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
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收集好的建议,师幼一起创设环境,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幼儿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
(2)环境的布置要经常变化。
环境的布置要具有动态性,要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及时更换环境的布置,比如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更换环境布置的主题,让幼儿体验四季的特点,欣赏四季的美。
(3)环境布置时要充分体现“幼儿为中心”的理念。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环境布置时,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幼儿,使幼儿在舒适、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和谐、健康地成长。
总之,陈鹤琴强调的环境创设是一个科学和审美的环境,体现在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布置环境,让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在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布置时,让幼儿感受到美,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培养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性情;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让游戏成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手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