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诵读教学:方法与技巧

深化诵读教学: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幼儿教师在诵读儿童诗歌时,要抓住儿童诗歌篇幅短小、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形象天真,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注意运用以下方法与技巧。由于幼儿对散文理解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散文诵读教学时,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以提升幼儿对内容、情感的理解。因此在诵读时,先要找准感情基调,采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以及拉长而不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

深化诵读教学:方法与技巧

作为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活动,诵读技能除了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训练和提升外,还要把握不同的诵读材料的诵读方法与技巧,以提升诵读教学效果。

1.幼儿诗歌的诵读方法与技巧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说过“儿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因此,幼儿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多诵读诗歌,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提高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

白天仰着脸——

瞧呀,瞅呀,

引逗得你哟

夜晚低着头——

那么好奇?

思来想去……

这首儿歌的想象很新颖、奇特,充满童真童趣。在诵读时,开头的两句要用拟人化的方式,用对话的心理去读,这样一来,“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幼儿认真地思索。此外,读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幼儿思考。还要注意重音的落点,比如“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后面的内容中,第三句“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最后一句“那么好奇?思来想去”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幼儿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为此,幼儿教师在诵读儿童诗歌时,要抓住儿童诗歌篇幅短小、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形象天真,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注意运用以下方法与技巧。

方法1:语言儿童化。

教师在诵读儿歌时,要注意运用儿童化的语音、语调来诵读,一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听读兴趣。

小鹿

小鹿、小鹿,

毛衣毛裤,

身上开花,

头上长树。

这首儿歌仅16个字,篇幅短得不能再短了,结构也十分简单,不过却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小鹿的形貌特征,内容浅显,明白晓畅,易诵易记。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儿童化的语言来表现。

方法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变换语气语调。

幼儿缺少生活体验,不可能对诗歌中的人物性格准确理解,因此幼儿教师在诵读时,要借助于对诗歌内容和人物特点的把握,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帮助幼儿了解诗歌中的人物性格。

学习小花鸭

鸭妈妈带回一篮虾,乐坏了馋嘴的小鸭。

小白鸭说:“我要先吃,我最小。”

小黑鸭说:“我要多吃,我最大。”

小黄鸭说:“等你们吃饱了,我再吃吧。”

鸭妈妈说:“小黄鸭真懂事,大家都要学习他。”

读这篇儿歌时,要注意借助于语气语调,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小鸭的性格特征。小白鸭是娇小的,读“我最小,我要先吃”时,声音要奶声奶气;小黑鸭以大自居,读“我最大,我要多吃”时应粗声大气;小黄鸭懂得谦让,语气要轻柔。这样一来,教师的语气语调,就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揣摩和理解三只小鸭不同的性格。

方法3:用节奏体现艺术美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清代郑旭旦在《天籁集》里最早提出儿歌是“天籁”,“天机活泼,时时发现于童谣”。因此在诵读儿歌时,要注意体现活泼、盎然的艺术美。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因此在诵读时,要注意鲜明的节奏、押韵。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读这首儿歌时,就要注意“矮”“歪”“晒”“菜”的押韵,然后借助于节奏,“一排/鸭子,个子/矮矮”,体现出快乐、活泼的特点。

方法4:借助适当的态势语。

态势即体态。在诵读儿歌时,可以借助体态的变化,让声音语言和体态语言相结合,使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利于幼儿理解。

2.幼儿散文的诵读方法与技巧

幼儿散文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挥着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幼儿对散文理解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散文诵读教学时,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以提升幼儿对内容、情感的理解。

小树叶

风儿,从北方飞来,捎来了秋姑姑的口信:(www.xing528.com)

天气要凉啦,告诉小树叶了吗,该多添件衣服啦!”“知道啦!知道啦!”

小树叶们坐在树杈上,都忙着穿起了金黄色的新衣服。果然,天气渐渐地凉了。

风儿,又从老远老远的北方,带来了冬伯伯出发的好消息。

小树叶们头靠着头,“”,商量了好一阵子:“天气要凉啦,可别让大地妈妈冻着啦!”

于是,她们争先恐后地飘了下来。

一片,两片,三片……轻轻地盖在大地妈妈的身上。

这首幼儿散文,主要表现的是春天要来前,小树叶们的欢快心情。诵读时要注意用中等语速、平和的语调,同时还要注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比如“小树叶们头靠着头”,注意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天气要凉啦,告诉小树叶了吗,该多添件衣服啦!”要用殷切、关怀的语气,“知道啦!知道啦!”要用天真、活泼的语气。由这一案例可以明确,诵读幼儿散文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方法1:找准诵读基调。

文体现了作者有感而发的感想。因此,内容体现了一种所看所思所想的过程,因此诵读的基调是平缓的,不存在太大的起伏。即使是高潮部分,也不会过于夸张。因此在诵读时,先要找准感情基调,采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以及拉长而不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

方法2:语气、语调要随内容变化。

散文语言自由、舒展,表达细腻生动,其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抒情、叙述、描写等,让内容生动、明快。为此,表达的变化要求诵读时,依据不同语体风格进行区别处理。叙述性语言,诵读时语气要舒展,声音要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诵读时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诵读时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诵读时要深沉含蓄、力透纸背。同时,还要注意诵读时,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气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急缓,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发出来。

3.童话寓言的诵读技巧与方法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饿又冷,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他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

上述案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节选。在诵读这篇童话故事时,首先要明确童话的内容——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冻死在街角,因此在诵读时,基本语调要低沉缓慢,要在大致统一的基本语调语气中,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借助于想象,感受当时的情境,适当变换语调和语气。节选的这三段,描写了小女孩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朗读时,内心要充满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语调低沉、缓慢。要将表现环境的“冷”“雪”“黑”,表现小女孩的“冷”“饿”以重音表现出来。

由上述案例可知,针对童话、寓言大多用夸张、荒诞的手法来叙事明理,往往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寓意的特点,在诵读时,要在把握共同方法的前提下,针对文体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

(1)共同方法与技巧。

无论是童话还是寓言,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借助于语言和形象,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思想感情,因此在诵读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与技巧。

方法1:语气、节奏要生动多变。

活泼、夸张、生动、叙事多变是童话、寓言很重要的语言特点。教师在诵读时要注意调动丰富的想象、联想,在脑海中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形象体态,进而让语言中体现形象感受,语气、节奏要贴近角色、加强变化,注重塑造刚猛、柔弱、凶残、善良、骄傲、卑下、豪勇、怯懦等多种多样的声音形象。

为此,教师可以在诵读时,适时适度地模拟作品中角色的音色、语气,运用拟声、夸张等表现手法,以期使朗读更为生动、传神。朗读童话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儿童化。要用给小朋友讲故事那样的语气来读。

方法2:处理好议论。

相当多的童话、寓言中都具有用词浅显、蕴含深邃的议论性语句。诵读时,教师首先要将这类语句与叙述、描绘区别开。诵读情节、环境描写时,语调要生动、活泼,诵读议论语言时,语调要严肃、郑重、从容、扎实,语重心长,发人深思。朗读者在描述情节时应置身其中,而在感慨、议论时则应跳出其外。

此外,要注意的是,童话、寓言的议论多在开头或结尾。在开头,要有一种申诉感;在结尾,则要有一种归结感。诵读时,要肯定、有力、质朴、平稳,不可犹豫、轻飘、草率了结。但也需注意分寸,要点到为止,留下供人思索、体味的余地。

方法3:要注意处理细腻的感受。

寓言和童话都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的真实状态共通,借助于动物和神怪来表现人间的事,以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理想,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诵读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童话的诵读技巧。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就语言特点而言,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就故事情节而言,童话的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这就决定了童话具有幻想性、极度夸张和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在诵读时,要注意以下方法和技巧。

技巧1:要充满童心童趣。

诵读时,教师要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心理出发,用幼儿的眼光来看待童话中发生的一切,相信童话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要与童话中的“人物”同欢乐、共患难。

技巧2:要注意夸张形象个性。

童话作品赞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它的情感倾向比较鲜明,而且表达也比较直露,因此,在诵读时,教师要注意表达鲜明的爱憎感情,适度地把这种情感进行夸张,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

技巧3:要灵活处理反复。

反复是童话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童话中,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句往往在童话的一定位置上反复出现,成为结构童话的线索,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循环往复地向前发展。因此,教师在诵读时,要注意故事中反复的语句,依据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诵读,不能简单地重复。

(3)寓言的诵读技巧。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因此在诵读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技巧1:要注意诵读的层次感。

寓言故事的特点表现在构思巧妙,层次感强。层次感是通过实践上的停顿和语气上的转换来体现的。诵读时,要注意结合故事内容划分好层次,在诵读时注意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关系和转换。一般的逻辑关系有递进、转折及悬念等。在不偏离整体基调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语气和停顿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展示。

技巧2:要注意角色语言的传神。

相当多的寓言故事中角色语言篇幅较大,教师在诵读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角色的特点。在不同的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语言行为。诵读时要注意让语言为形象传神,体现角色的个性。尤其是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的声音,一定要区分开。

技巧3:声音形式要富于变化。

所谓声音形式的变化,是指语气的色彩和分量的变化。寓言故事里一般有角色、有情节,故事一般都有高潮、有矛盾。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就要求在诵读时,声音形式要相匹配,把寓言故事的角色化、冲突化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