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特福德·德·雷德克里夫子爵斯特拉特福德·坎宁绝不会不加鉴别地支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四十多年前,他曾说过:“如果有人认为可以用人力拯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么此人肯定是一个大胆的人。”[5]这位老外交家仍然忧心忡忡地看着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中。克里米亚战争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危机,虽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问题再次出现,但这一问题1871年得到和平解决。
或许受到德意志帝国及意大利王国民族运动成功的鼓舞,一些问题又开始发酵,并且日趋严重。半个世纪以来,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自1816年以来,塞尔维亚人实际上已经获得自由。根据相关条约规定,186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已经撤出贝尔格莱德及其他保留至今的要塞。对塞尔维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保留着名义上的统治。保加利亚的民族自由有待它自己去实现,但187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做出让步,使其拥有“大主教”,随后,保加利亚可以拥有自主教会。在俄罗斯帝国政府的鼓励及从1864年到1877年担任俄罗斯帝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使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的大力推动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的泛斯拉夫主义情绪高涨。
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本杰明·迪斯雷利
1875年7月,黑塞哥维那起义爆发。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宣布当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倒台,预示着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能迅速解体。根据1856年的《巴黎条约》,英国、奥匈帝国及德意志帝国一致承诺保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及主权完整,并且本杰明·迪斯雷利决心要在一定范围内维护这种完整性[6]。正如乔治·厄尔·巴克尔所说,尽管本杰明·迪斯雷利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被压迫的各民族有所同情,但比起民族主义,他更支持种族主义[7]。他赞成不同种族团结起来,将各自优势和特点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他不相信运动,因为运动除了造成混乱,破坏现有帝国,别无好处”[8]。
1875年夏,面对再次出现的东方危机,在久洛·安德拉希伯爵的领导下[9],奥匈帝国政府与已经缓和关系的德意志帝国联合起来,立刻采取行动。对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俨然以欧洲代表自居,不把英国放在眼里的行为,本杰明·迪斯雷利表示不满。1860年到1874年,英国长期缺席欧洲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使欧洲对英国普遍持有这种轻视的态度[10]。至少从1876年到1878年,本杰明·迪斯雷利所采取的政策及行动都是为让英国摆脱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的这种态度。正如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所说,“拥护大英帝国的伟大是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生的追求”。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工作到年迈,虽然不是单枪匹马[11],但由于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反对干预欧洲大陆事务,本杰明·迪斯雷利没有得到英国外交大臣的有力支持。
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
危机使外交官们四处逃散。
“这很奇怪,在如此紧要的关头,竟然没有一位国外驻英国大使在伦敦。从多瑙河事件发生到结束,竟然也没有一位英国驻外大使在岗。安德鲁·布坎南爵士只在维也纳待了两天,只有上帝知道其他人在什么地方避暑,可能在莱特河。”[12]
随着1875年秋季的到来,各国驻英国的外交官都回到了伦敦,但本杰明·迪斯雷利并没有发现工作变得容易。1875年11月3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在妄想……至于可爱的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我完全相信,他不但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外交家,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基本工作是什么,而且在做出断言的时候,他还显得满脸真诚。”[13]在随后艰难的两年中,俄罗斯帝国驻英国大使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与本杰明·迪斯雷利关系友好,并且随着危机的加剧,两人关系愈加密切。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与本杰明·迪斯雷利有时是正式会面,有时是非正式会面。譬如,在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中,本杰明·迪斯雷利有这样的记述:“昨晚的宴会上我遇见了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在参加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的舞会前,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把我带到角落里。他喝多了,但没有全醉,脑子还算清楚。他最后说……英国与俄罗斯帝国间必须完全达成谅解。”[14]但本杰明·迪斯雷利还是抱怨英国外交部办事不力,给他造成许多困难。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派人去外交部驻地办事员处索要文件。在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中,本杰明·迪斯雷利说:“‘驻地办事员’不在驻地!我觉得你的办公室管理太混乱,办事员上班比其他工作人员都晚。帕默斯顿子爵亨利·约翰·坦普尔担任首相时,办事员晚上要加班,所以可以原谅。”[15]
东方危机已经持续很久,但解决危机的机会仍没出现。1875年12月30日,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起草并签署照会。1876年1月30日,这份照会递交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虽然这份照会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十分有名。这份照会是由奥匈帝国首相久洛·安德拉西伯爵提出的,故称为《安德拉西照会》。这份照会要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许多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如保障宗教自由,废除农业税,建立地方议会等。在起草工作完成后,正式递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前,这份照会需要征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王国和英国的意见。对这份照会的内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意大利王国表示同意。起初,对这份照会的内容,英国政府持反对意见,因为本杰明·迪斯雷利怀疑这份照会“别有用心”。但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16]亲自请求英国政府同意这份照会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比奥斯曼土耳其苏丹更加爱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本杰明·迪斯雷利写道。
由于《安德拉西照会》收效甚微,1876年5月11日,奥托·冯·俾斯麦向六大国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即《柏林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要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与其境内的民族主义起义军停战两个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需要拨出预算,重建家园,并且承担其他义务。对这份又名《柏林照会》的备忘录,英国内阁一致表示反对,本杰明·迪斯雷利说,在没有事先征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意见的情况下采取如此草率的行动是“盲目冒险”[17]。
因此,1876年5月24日,英国派舰队前往贝西卡湾,并且在达达尼尔群岛的对岸观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形势的发展。本杰明·迪斯雷利命令英国舰队的海军上将绝不能随波逐流,像克里米亚战争那样将英国拖入战争。后来,本杰明·迪斯雷利曾说:“英国绝不能随波逐流参加战争。如果确实要参加战争,那么英国也必须明确其要实现的目的。”[18]1876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由派政治家迈扎特帕夏发动宫廷政变,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被废黜,其侄子穆拉德五世继位。
阿卜杜勒-阿齐兹
1876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危机的发展并未失控。俄罗斯帝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使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虽然没有达成一个像《安吉阿尔-伊斯克利西条约》一样的条约,但他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签订了一个类似的协议。虽然对这一协议,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持不同意见[19],但奥托·冯·俾斯麦并没有因英国拒绝同意《柏林备忘录》而与英国疏远。本杰明·迪斯雷利十分欣赏奥托·冯·俾斯麦,并且称奥托·冯·俾斯麦为“危险而有诚意的人,乐于与自己所佩服的有荣誉感的英国大臣办事”[20]。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危机急剧恶化。1876年6月30日及1876年7月1日,塞尔维亚公国及黑山公国先后正式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
此时,欧洲形势确实变得难以驾驭。就整个欧洲形势而言,包括俄罗斯帝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都急于和平解决东方危机。但正如在英国议会上,本杰明·迪斯雷利所指出的,“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不仅包括君主及政府,也包括一些秘密组织和革命党人。这些秘密组织一直致力于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给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样的国家带来了最意想不到的后果”[21]。1876年5月,就在最需要克制和冷静的时候,传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非正规军巴希-巴祖克在保加利亚制造大屠杀的消息。不幸的是,对这一大屠杀,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使馆一无所知。最早报道这一恐怖事件的是埃德温·皮尔斯,他是英国《每日新闻》驻君士坦丁堡记者[22]。得知这一恐怖事件后,英国公众十分愤慨。依靠来自英国外交部的信息[23],本杰明·迪斯雷利尽量使屠杀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小化,并且对报告中的惨状表示怀疑。他说:“东方人民……我相信……总能够迅速解决犯罪行为。”[24]
约翰·莫利
英国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绝不会轻易放过这场大屠杀,用约翰·莫利的话说,当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读完《每日新闻》的报道后,“义愤填膺,奋笔疾书”,写了一篇名为《保加利亚的恐怖和东方问题》的文章。文章的结束语极其有名:
我以一个大英帝国国王和国家老公仆的名义,恳求我的同胞,恳求那些或许比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更可靠的同胞们,坚决要求我们的政府改变方针政策,并且竭尽全力与其他欧洲国家协作,消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保加利亚的行政权利。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的暴政连带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起驱逐出去。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些头衔名称怪异的官员,即Zaptiehs、Mudirs、Bimbashis、Yuzbashis、Kaimakams和Pashas,都驱逐出去,我希望,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连同他的坛坛罐罐从被其蹂躏的土地上驱逐出去。
这份措辞严厉及带有感情色彩文章发表得不合时宜,因为此时英国政府正在冷静思考与相关国家的政府进行谈判。本杰明·迪斯雷利认为,这篇文章的发表又一次证明了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不怀好意:“对这个无原则且疯狂的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后世自有公论,此人集嫉妒、报复、虚伪及迷信于一身。无论是做首相,还是做反对党领袖,无论是在布道、祈祷,还是在演说或写作的时候,他都不像一位君子!”[25]
穆拉德五世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1876年8月31日,君士坦丁堡再次发生革命。当时的情形似乎让人想起早期英格兰王国有位驻外大使说过的话,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更换苏丹就像牛津大学更换学监一样频繁[26]。此时,穆拉德五世已经让位给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时间较长。起初,受迈扎特帕夏的影响,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承诺要进行改革并为国内带来和平。此时,正是实现和平的有利时机,因为塞尔维亚公国的军队已经被击败,塞尔维亚公国的军队准备接受1876年9月英国政府为他们争取的停战协议。
亚历山大三世
毫无疑问,此时,英国与德意志帝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力量。本杰明·迪斯雷利希望通过英国政府与德意志帝国政府联盟来解决东方危机,以保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现状。顺便提一句,这一联盟也将“解除奥托·冯·俾斯麦的切身忧虑,即他担心的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联盟,会威胁到德意志帝国所占领的两个省的领土”[27]。但年迈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忧心忡忡,担心英国刻意使德意志帝国卷入一场与其外甥,即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战争中去。本杰明·迪斯雷利说:“我衷心希望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处在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同样的处境。”[28]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并不是唯一的障碍,另一个困难是“利用奥托·冯·俾斯麦”[29]。此时,奥托·冯·俾斯麦倾向于躲避外交官。第三个困难是英国驻德意志帝国大使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我指望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但他或许在巴格达”。第四个困难是德意志帝国驻英国大使格奥尔格·赫伯特·明斯特尔伯爵,“他是个多疑和愚蠢的人”[30]。最终,虽然英国与德意志帝国没能建立同盟,但东方危机趋向缓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意停战。1876年11月,英国外交部发出邀请,提议在君士坦丁堡召开外交官会议。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代表英国,海因里希·威廉·韦特男爵代表德意志帝国,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代表俄罗斯,费伦茨·齐奇代表奥匈帝国,路易吉·科尔迪伯爵代表意大利王国,让·巴蒂斯特·亚历山大·达马斯·肖多蒂伯爵代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加了会议。但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不接受改革建议,这次会议毫无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或许从本杰明·迪斯雷利1876年11月9日在伦敦市政厅的讲话中听到英国可以为其提供保护。
格奥尔格·赫伯特·明斯特尔伯爵
英国尤其主张和平政策。英国不是一个好斗的国家,因为她无所企图……她想要的是维持和享受其已经建立的并引以为荣的前所未有的帝国,其存在既依赖于对别国的同情,也依赖于武力。然而,虽然英国主张和平政策,但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为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为正义的事业,英国卷入冲突—我相信除了为正义的事业—如果这场竞争关系到英国的自由、独立,或者大英帝国的存亡,以及我认为取之不尽的资源—那么英国绝不会开战。一旦加入战争,英国绝不会问自己是否会支持第二次或第三次战争。一旦加入战争,若不实现正义,英国绝不善罢甘休。
1876年12月23日,英国在君士坦丁堡号召的国际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同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颁布宪法,即后来有名的《迈扎特宪法》[31]。1877年1月18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由一百八十位代表组成的大国务会议公然拒绝了停战建议,这导致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形成对峙。随即,参加英国号召的欧洲会议的会议代表离开了君士坦丁堡。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即它维持了欧洲协调机制。虽然俄罗斯帝国代表中途退出这次会议,但不久在柏林又加入其中。
大国务会议
随后几个月,即1877年2月到1877年4月,俄罗斯帝国只是在拖延时间。本杰明·迪斯雷利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如果俄罗斯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那么英国将立即宣战。1876年12月,俄罗斯大使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不慎泄露了俄罗斯帝国的计划。在给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中,本杰明·迪斯雷利写道:“昨晚,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对我说,俄罗斯帝国不关心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等地。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海峡地区,这也是他们唯一想要得到的。我说我知道此事。”[32]
1877年1月31日,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发布通告,总结了当前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谈判情况,并且他明确指出,战争现在是解决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间分歧的唯一手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还派在君士坦丁堡的主要人物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前往伦敦,试图与英国政府商定一个临时解决办法。本杰明·迪斯雷利为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参加宴会的英国女士盛装出席,以保持英国的体面:“伦敦德里侯爵查尔斯·斯图尔特的夫人戴着代表家族荣耀的珠宝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她的右臂上戴着钻石,里面镶嵌着俄罗斯帝国女皇的肖像,这是俄罗斯帝国送给她的礼物。尼古拉·帕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伯爵的夫人也戴了许多钻石,穿着华丽,但相比之下有些逊色。”[33]
查尔斯·斯图尔特
1877年3月31日,为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间的和平,英国政府做出了最后的努力。英国政府要求1856年《巴黎条约》各签约国驻英国大使参加在伦敦举行的会议,并且与英国外交大臣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签订议定书。这份议定书要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解除军事动员,并且立即实施其承诺的各项改革。如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受这份议定书上的条款,那么俄罗斯帝国也将立即解除军事动员。此时,本杰明·迪斯雷利也以为这份议定书可以确保和平,但他很快就醒悟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拒绝接受外国政府的指手画脚,1877年4月31日,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本杰明·迪斯雷利年老体弱,在漫长的东方危机期间,他一直饱受痛风及支气管炎的折磨。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写道:“我希望这场战争能让俄罗斯人和土耳其人一起沉到黑海海底去。”[34]尽管如此,他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努力促进和平。虽然年老体弱,但他还是准备应对这场欧洲战争。
首先,本杰明·迪斯雷利劝外交大臣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向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发出最后通牒,警告俄罗斯帝国远离英国的利益范围,如苏伊士运河[35]、波斯湾及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条件被本杰明·迪斯雷利称为“英国外交政策的纲领和行动的基石”。1877年5月,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表示同意这些条件。谨慎起见,1877年6月,本杰明·迪斯雷利提议英国与奥匈帝国结盟[36]。1877年7月,英国内阁决定,如果俄罗斯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那么英国将立即宣战。
在战争中,如果俄罗斯帝国的军队能很快占据优势,那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可能会不顾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的承诺,占领君士坦丁堡,英国很可能立即对俄罗斯帝国宣战。结果,在普列文,俄罗斯帝国的军队进攻受阻,防止了一场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战争。1877年1月15日,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在维也纳签订密约[37],两国达成相互谅解。这也使英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提议化为泡影。这一密约从来没有公开,但很容易推测,为换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帝国给予俄罗斯帝国某种自由。
俄军攻陷卡尔斯
1877年年底,俄罗斯帝国军队接连获胜。1877年11月及1877年12月,在先后攻陷亚美尼亚的卡尔斯和保加利亚的普列文后,俄罗斯帝国军队占领君士坦丁堡似乎指日可待。对促进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间的和平,本杰明·迪斯雷利仍然抱定主意,但其内阁成员除了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都非常消极,英国的驻外大使也没有给予本杰明·迪斯雷利任何帮助。他给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说:“我真希望能摆脱这些人。在我看来,他们毫无用处……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最没用,他只是一味重复奥托·冯·俾斯麦愤世嫉俗的空话,并且还听得入神甚至不惜奉承。”[38]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明确表示遵守谅解,不攻击海峡,但布加勒斯特的情况不可预知。1877年10月9日,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将俄罗斯帝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密约的事告诉了本杰明·迪斯雷利。
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
普列文及通往巴尔干半岛的道路被攻陷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已经无力抵抗俄罗斯帝国军队的进攻,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占领君士坦丁堡已经在预料中。1878年1月2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表示英国将加入战争,“我不能自欺欺人。如果战争不幸继续下去或发生意想不到的事,那么我必须加以防范”。英国内阁决定派英国舰队驶入达达尼尔海峡。因此,卡那封伯爵亨利·赫伯特与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辞职[39]。
卡那封伯爵亨利·赫伯特
哈德良堡
在杰弗里·霍恩比上将的率领下,英国舰队通过了达达尼尔海峡[40]。随后,英国舰队又回到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1878年1月30日,在哈德良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与俄罗斯帝国政府签订临时和平草案,规定保加利亚为自治大公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1878年2月3日,奥匈帝国提议召开欧洲大会。对这次欧洲会议,英国提出有条件地参加会议,即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条约的每一项条款都必须提交各大国讨论,这种做法避免了英国的军事干预。
盖索恩-哈迪
此时,俄罗斯帝国政府仍执意要完全实现自己控制巴尔干地区的既定目标。1878年3月3日,俄罗斯帝国政府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这一条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其领土南起爱琴海,西到阿尔巴尼亚山脉。巴尔干半岛的版图将发生巨大变动。毫无疑问,正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在欧洲会议上所说,《圣斯特法诺条约》意味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欧洲国家,并且确立了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保护。进而,俄罗斯帝国获得了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起初,《圣斯特法诺条约》是保密的。直到1878年3月23日,这一条约才送交英国政府。随后,俄罗斯帝国政府宣布,本次欧洲会议可以提出任何相关问题,但俄罗斯帝国政府拥有接受或拒绝这些决定的权利。收到“最后通牒”后,本杰明·迪斯雷利立刻召集内阁,写信给克兰布鲁克伯爵盖索恩-哈迪说:“我们正陷入战争,”并且补充说,“我们如果勇敢坚定,那么必将确保和平,并且让欧洲各国接受英国的条件。”[41]1878年3月27日,英国内阁举行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召集后备军,调动印度军队,占领塞浦路斯和亚历山大勒塔[42]。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立即辞职,他不同意占领“新直布罗陀”。
英国政府的强硬政策震动了包括俄罗斯帝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交活跃的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从巴黎写信说,有一次在威廉·亨利·沃丁顿举办的晚会上,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遇见莱昂·甘必大。莱昂·甘必大表示完全赞同“本杰明·迪斯雷利在东方问题上采取的每一步行动,并且表示强烈反对拥有庞大军队的国家无视他国抗议,违反公法,随意破坏条约”[43]。对英国反对《圣斯特法诺条约》,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做出的解释也极具影响力。最后,英国召集的印度后备军抵达马耳他,表明英国政府将不惜以武力贯彻其主张的决心。
阿尔伯特·爱德华
正是因为对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久洛·安德拉西伯爵及罗马尼亚公国政府,我们秘密通告说,即使英国孤军作战,我们也已经准备好5月3日使用武力让俄罗斯帝国的军队从东鲁米利亚撤军。因此,目前形势才有了巨大变化。虽然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发誓说要保守秘密,但他自然会告诉他的希腊医生。久洛·安德拉西伯爵也发誓要保密,但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他将这一秘密泄露给了奥托·冯·俾斯麦。罗马尼亚公国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俄罗斯帝国。[44]
由于俄罗斯帝国财力窘迫,其军队战斗力也因战争及疾病而减弱,因此,俄罗斯帝国军队不愿与英国军队作战,俄罗斯帝国政府也希望在大会召开前同意英国的条件。因此,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前往圣彼得堡,带回了俄罗斯帝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的一份草约。1878年5月30日,俄罗斯帝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正式签订条约[45]。俄罗斯帝国同意大幅度缩小其提议建立的“保加利亚国”的规模,“保加利亚国”以巴尔干半岛为南部边界。对希腊问题,本次欧洲大会应予以考虑,罗马尼亚公国的比萨拉比亚归还俄罗斯帝国[46]。本杰明·迪斯雷利希望俄罗斯帝国不要兼并卡尔斯和巴统,但无法得到俄罗斯帝国的同意,因为他不准备以此开战。因此,本杰明·迪斯雷利只能暗中抵制俄罗斯兼并卡尔斯和巴统。通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获得塞浦路斯岛。作为回报,英国保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拥有除巴统、阿尔达汉及卡尔斯以外在亚洲的领土[47]。英国分别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的公约必须保密到欧洲和会召开后。但不幸的是,俄文公约的文本被英国外交部的一位临时记录员卖给了《环球报》。1878年6月14日,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公约在《环球报》发表,虽然一时引起群情激愤,但没有造成太大危害。
巴统
威廉·亨利·沃丁顿
柏林大会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878年6月11日,在悠闲地旅行了四天后,本杰明·迪斯雷利抵达柏林,下榻凯塞霍夫酒店。出席大会的另一位英国代表是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及其私人秘书亚瑟·鲍尔弗。俄罗斯帝国的代表是已经衰老干枯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和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48]。在后面的会上,本杰明·迪斯雷利认为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有着惊人的天才及温和的脾气,却进行了一场艰辛而失败的斗争”[49]。奥匈帝国代表是久洛·安德拉希伯爵“仪表堂堂,但缺乏冷静”[5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表是希腊的朋友威廉·亨利·沃丁顿,意大利王国的代表是路易吉·科尔迪伯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代表是希腊裔的亚历山大·卡拉西奥多里帕夏及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中地位很高、信奉伊斯兰教的来自德意志的穆罕默德·阿里。德意志帝国的重要人物奥托·冯·俾斯麦当选大会第一届会议会长。本杰明·迪斯雷利已经十六年没有见过奥托·冯·俾斯麦了。此时,奥托·冯·俾斯麦已经不再是本杰明·迪斯雷利记忆中那个“高挑、苍白、细腰”的人了,而是“一位壮实、面色红润、长着银须的人”[51]。本杰明·迪斯雷利十分欣赏奥托·冯·俾斯麦:“他声音轻柔,与其庞大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博览群书,熟悉当代文学,描述人物极其生动。”[52]在晚宴上,奥托·冯·俾斯麦与本杰明·迪斯雷利见过几次面。对本杰明·迪斯雷利讲话时,奥托·冯·俾斯麦引用大量“法兰西讽刺作家拉伯雷式的独白”,批评英国的亲王们的言行不一和“自己君主的可怕行为”。他那“轻柔的声音”与“他说的可怕的事情”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本杰明·迪斯雷利补充说:“奥托·冯·俾斯麦高高在上……在这里,他是十足的专制者。自上而下的普鲁士人和所有外交人士见他皱眉就发抖,难得见他微笑。他对我倒是非常客气。”[53]奥托·冯·俾斯麦认为本杰明·迪斯雷利是这次欧洲大会的主要人物,他说:“瞧那个老犹太人,那可是个厉害的家伙!”
1878年6月13日星期四,柏林大会在拉济维尔宫开幕。柏林会议一直持续到1878年7月13日,开会时间通常是每天下午二时至下午五时。会议代表们按各自国家名称的字母顺序就座。会议上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巴尔干半岛的边界问题,如果限定在保加利亚的南部边界,那么本杰明·迪斯雷利是可以完全接受的。在默许撕毁《圣斯特法诺条约》的同时,俄罗斯帝国极力阻止自己的计划被彻底削减。但本杰明·迪斯雷利态度坚决。1878年6月19日,在意大利王国驻德意志帝国大使馆的一次宴会上,他告诉路易吉·科尔迪伯爵,“作为一个中立国家的大使……能够听到各方意见……”,并且表明自己对事态很悲观,“如果俄罗斯帝国不接受我们的提议,我将解散这次欧洲大会”[54]。1878年6月20日,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要求会议延期二十四小时,以等待俄罗斯帝国政府的答复。1878年6月21日凌晨,也就是会议延期到期时,本杰明·迪斯雷利与其朋友兼秘书罗顿男爵蒙塔古·科里并肩在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散步时,下令安排专车准备带领英国代表团返回加来。结果,专车再也用不着了。1878年6月21日17时左右,奥托·冯·俾斯麦突然来到凯塞霍夫酒店,提议就保加利亚边界问题做出妥协。本杰明·迪斯雷利十分愤怒。
柏林会议现场
“我是不是应该理解为这是最后通牒?”“是的。”“现在,我必须去见奥托·冯·俾斯麦。我们应该再谈谈这件事。今天你在哪里吃饭?”“英国驻德意志帝国大使馆。”“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就餐,六时我独自在那里。”
随后,本杰明·迪斯雷利写信向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的夫人道歉,并且说他要与那个“诚实的经纪人”共进晚餐。吃饭时,奥托·冯·俾斯麦边吃边喝,说了许多话,但并没有谈及政治。晚饭后,两人边抽烟边谈到了正题:“我相信这是对我衰老身体的最后一次打击,但我觉得这是绝对必要的。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有趣谈话,完全是关于政治的。我使奥托·冯·俾斯麦确信最后通牒不是假的,并且在我上床睡觉前,很欣慰地得知圣彼得堡已经做出让步了。”[55]1878年6月22日早晨,本杰明·迪斯雷利将这一消息电告维多利亚女王。电文的最后一句是:“奥托·冯·俾斯麦说:‘欧洲又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维多利亚女王回电说:“这都归功于你的努力和坚定。”[56]
19世纪70年代的维多利亚女王
柏林会议漫画:讽刺列强出卖了保加利亚的利益
因此,柏林会议中最危险的一天过去了。虽然离会议结束还需要三个星期,但会议最终结果已经基本确定。为争取巴统和卡尔斯,俄罗斯帝国全权代表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在这些问题上,本杰明·迪斯雷利做出了让步,因为他最在意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存在。此外,如果俄罗斯帝国得到巴统和卡尔斯,那么英国可以得到塞浦路斯。当本杰明·迪斯雷利悄悄告诉奥托·冯·俾斯麦有关塞浦路斯的协约时,奥托·冯·俾斯麦大加赞赏:“这是进步!”本杰明·迪斯雷利补充道:“显然,他所说的进步是抓住某个东西。”[57]柏林会议结束前,欧洲各国代表团举行了一系列宴会。最后,也是最好的一次宴会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驻德意志帝国大使馆举行的。这次晚宴有两道著名的土耳其菜肴,其中一种肉饭皮拉夫[58]“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驻德意志帝国大使威廉·亨利·沃丁顿说他想再吃一份这道菜”[59]。
1878年7月13日下午四时,英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权代表在拉济维尔宫正式签订《柏林条约》。这份条约成为以后三十年处理有关“东方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这份条约包含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废除《圣斯特法诺条约》,避免俄罗斯帝国与英国的战争,这个目标无疑已经达到了。远期目标是解决巴尔干问题,以使签约各国都感到相对满意,但这一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
首先,新的保加利亚国的南部以巴尔干为界。这条线以南,建立一个新的自治省,名为东鲁米利亚省,由基督教总督,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州知事管理。柏林会议不顾俄罗斯的恳求,给东鲁米利亚省起这样古怪的名字,是为了将它与保加利亚国明显区分开来。此外,其他巴尔干国家的领土也都有增加。虽然希腊政府不是柏林会议的成员国,但其代表塞奥佐罗斯·泽利扬尼斯和亚历山德罗·里索斯·朗加比作为列席代表可以陈述他们的意见。《柏林条约》第二十四条是有关修正希腊边界的建议,预先声明提到若有纠纷由各大国出面调解。结果,希腊1881年获得了色萨利。塞尔维亚公国和黑山公国领土明显增加,但如果《圣斯特法诺条约》没有被废除,它们本可以得到更多领土。黑山公国获得了安蒂瓦里港口及其附近海岸[60],但按照《柏林条约》第二十九条,黑山公国的船禁止使用战旗。塞尔维亚公国的一大收获是尼什及其附近地区。奥匈帝国的收获引人注目,它不仅占领并统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还有权派兵驻守新帕扎尔地区。新帕扎尔地区从萨拉热窝起,经过米特罗维察等地。这一地区控制着通往萨洛尼卡的军事要道,扼制着黑山与塞尔维亚间的交通。此外,奥匈帝国还得到斯皮扎小镇,奥匈帝国可以将这里改建成要塞,控制安蒂瓦里湾。
罗马尼亚公国徽章
1877年到187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战争期间,罗马尼亚公国给予俄罗斯帝国很大帮助。最初,出于无奈,罗马尼亚公国签订公约[61],为俄罗斯帝国军队经过其领土提供便利。随后,罗马尼亚公国又签订另一公约[62],以俄罗斯帝国同盟国的身份加入战争。在普列文之围中,罗马尼亚公国军队为俄罗斯帝国军队提供信号服务。在柏林大会上,罗马尼亚公国[63]的代表不得不将比萨拉比亚一带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作为补偿,罗马尼亚公国得到了一块不毛之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多布鲁查,但在康斯坦萨有一优越港口。《柏林条约》第四十四条还在罗马尼亚公国确立了公民和宗教自由,并对黑山公国和塞尔维亚公国做出同样的规定。俄罗斯帝国获得了已经被其占领的亚美尼亚、阿尔达汉、卡尔斯和巴统。在《柏林条约》第五十九条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将巴统设为自由港,主要用于通商”。为使巴统成为自由港,本杰明·迪斯雷利曾努力奋斗,他认为《柏林条约》第五十九条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1886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原来的计划,关闭了巴统港。《柏林条约》的其他条款涉及维持多瑙河欧洲管理委员会,在克里特岛实行1868年的《有机法》,霍塔尔割让给波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愿意维护宗教信仰自由及阿索斯山教徒的特权[64]。
【注释】
[1]“1875年重新提出‘东方问题’时,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及德意志帝国中,前两国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近邻,第三国是欧洲有实力的国家,从一开始就认为有权主宰欧洲政策。”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7页。—原注(www.xing528.com)
[2]1873年到1887年,罗马天主教会与德意志帝国政府间围绕教育及教职任命权进行的文化斗争。
[3]这一时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虚无主义有所惧怕。—原注
[4]“Russia is not sulking,she is recuperating”汉语意为“俄罗斯帝国并不是在生气,而是在积蓄力量”。—原注
[5]《英国外交部档案·奥斯曼土耳其》,1832年12月19日,第211条。—原注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学家安托南·德比杜尔否认了这一点,依据是本杰明·迪斯雷利接管了塞浦路斯。但塞浦路斯是一个岛屿,本杰明·迪斯雷利旨在维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完整,以对抗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原注
[7]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0页。—原注
[8]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0页。—原注
[9]当时,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不再担任奥匈帝国外交大臣,而担任奥匈帝国驻英国大使。—原注
[10]因此,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应当受到谴责。但在1864年和1866年,帕默斯顿子爵亨利·约翰·坦普尔及罗素伯爵约翰·罗素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原注
[11]在积极介入欧洲大陆事务上,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给予本杰明·迪斯雷利极大帮助。—原注
[12]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布拉德福德女士的信,1875年8月20日。参见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2页。—原注
[13]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布拉德福德女士的信,1876年11月3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5页。—原注
[14]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6月24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34页。—原注
[15]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4月19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23页。—原注
[16]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切斯特菲尔德女士和布拉德福德勋爵的信,1876年1月16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19页。—原注
[17]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4月19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26页。—原注
[18]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切斯特菲尔德女士和布拉德福德勋爵的信,1876年5月29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29页。—原注
[19]安特希尔男爵奥多·罗素认为,此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政策会导致英国被孤立。—原注
[20]比肯斯菲尔德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2月15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21页。—原注
[21]1876年7月31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8页。—原注
[22]参见1876年6月23日《每日新闻》。—原注
[23]本杰明·迪斯雷利对英国外交部的无知及误导性情报极其不满。—原注
[24]1871年7月10日,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讲话。—原注
[25]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67页。—原注
[26]托马斯·罗爵士,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在位时英格兰王国的驻外大使。—原注
[27]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17日: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81页。—原注
[28]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17日。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第81页。—原注
[29]不久,奥托·冯·俾斯麦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说,东方问题不值付出一名波美拉尼亚步兵的一块健康的骨头。本杰明·迪斯雷利确信,如果德意志帝国不与英国合作,那么德意志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合作,“这是欧洲政治中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不遏制俄罗斯帝国,那么神圣联盟将复活。德意志帝国将拥有荷兰王国,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拥有比利时王国。我相信英国将落到我永远不愿活着看到的境地”。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17日;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6章。—原注
[30]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17日;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0月。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原注
[31]1877年3月,宪法承诺的代表议会终于开幕,一直到1878年,宪法随后被暂停,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恢复宪法。—原注
[32]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6年12月21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109页。—原注
[33]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布拉德福德女士的信,1877年3月16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128页。—原注
[34]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切斯特菲尔德女士的信,1877年1月2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112页。—原注
[35]1875年,本杰明·迪斯雷利代表英国政府购买了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在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占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手中苏伊士运河的总额四十万英镑中的十七万六千六百零二英镑。—原注
[36]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的信,1877年6月14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144页。—原注
[37]“奥匈帝国拥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就是依据这一条约,而不是柏林会议的决定。”奥托·冯·俾斯麦:《反思与回忆》,第28章。—原注
[38]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信,1877年9月1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178页。—原注
[39]对卡那封伯爵亨利·赫伯特与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辞职,维多利亚女王十分满意,因为她积极支持战争政策。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辞职只是暂时的。随后,他又回到英国政府内阁工作了两个月。最终,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接替他的职务。卡那封伯爵亨利·赫伯特辞职后,圣阿尔德温伯爵迈克尔·希克斯-比奇接任殖民大臣一职。—原注
[40]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英国舰队有权经过土耳其海峡。—原注
[41]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261页。—原注
[42]实际上,七千名印度士兵接管了马耳他驻军。英国军队对亚历山大勒塔和塞浦路斯的迅速占领其实并无必要。—原注
[43]1878年5月7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291页。—原注
[44]写于1878年11月22日柏林会议之后。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293页。—原注
[45]这份条约由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及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舒瓦洛夫在伦敦签订。它是以备忘录的形式,以说明俄罗斯帝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的一致意见。—原注
[46]这一地带位于普鲁特河下游以东和多瑙河基利亚河口以北,原属摩尔达维亚。根据1812年的《布加勒斯特条约》,这一地带和比萨拉比亚的其余部分被俄罗斯帝国兼并。1856年3月30日,根据《巴黎条约》,这一地带重新划入摩尔达维亚。此时,这一地带又归还俄罗斯帝国,并且并入比萨拉比亚。—原注
[47]1878年6月4日,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和马哈茂德·萨夫克特帕夏在君士坦丁堡签署。在这一公约的掩护下,在安纳托利亚,本杰明·迪斯雷利设立了四个领事馆,每个领事馆都有一名军事副领事。这一办法运行良好,1882年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撤走官员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些地区受压迫民族的情况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原注
[48]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12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18页。—原注
[49]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布拉德福德女士的信,1878年6月26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8页。—原注
[50]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12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16页。—原注
[51]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12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16页。—原注
[52]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17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2页。—原注
[53]本杰明·迪斯雷利致布拉德福德女士的信,1878年6月26日。乔治·厄尔·巴克尔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8页到第329页。—原注
[54]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17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3页。—原注
[55]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20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4页。—原注
[56]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6月20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24页。—原注
[57]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7月5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32页。—原注
[58]由大米加鱼或肉及调料煮成。
[59]本杰明·迪斯雷利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1878年7月5日。乔治·厄尔·巴克尔:《本杰明·迪斯雷利传》,第332页。实际上,威廉·亨利·沃丁顿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原注
[60]1880年,经过艰难谈判,黑山公国又获得了杜尔奇尼奥。杜尔奇尼奥归属的改变几乎构成了一场危机,尽管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机智而真切地说,杜尔奇尼奥没什么用。—原注
[61]1877年4月16日,罗马尼亚公国与俄罗斯帝国签署的这份公约。—原注
[62]1877年5月14日,罗马尼亚公国与俄罗斯帝国签署的这份公约。—原注
[63]罗马尼亚公国不是柏林会议成员国。—原注
[64]关于1878年柏林会议,有一部优秀的短篇专著《1878年柏林会议》,由恩斯特·勒韦林·伍德沃德编著。参见格温德林·加斯科因-塞西尔女士:《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传》,第2卷。—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