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4月,奥地利帝国与撒丁王国的战争刚刚开始,意大利中部就爆发了革命。这些革命运动是由意大利民族协会精心准备的。该组织的许多成员,虽然与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没有官方联系,但私下关系密切。其意大利民族协会的领导人朱塞佩·拉·法里纳是西西里流亡者,1857年与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协商创立这一协会。意大利民族协会组织的革命运动有周密的计划,几乎没有发生抵抗就获得成功。托斯卡纳大公国、摩德纳公国及帕尔马公国的君主离开他们曾经统治的邦国时,都没有遭遇任何暴力袭击。事实上,这些君主并不是不受欢迎,大多数人对他们不得不离开他们所在的公国感到遗憾。托斯卡纳、摩德纳、帕尔马及博洛尼亚均成立临时政府,这些临时政府解除了奥地利帝国驻军的武装,并反对教皇统治带来的压迫。
下一步,这些临时政府将决定意大利中部的最终命运。1848年革命时期临时制定的旧选举法得以恢复,并且这些地区举行了大选,选举产生的制宪会议投票一致同意这些公国加入撒丁王国。在《比利亚弗兰卡条约》签订后几个月,来自佛罗伦萨及意大利中部其他各国的代表向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汇报了制宪会议的投票情况,并且纷纷提议加入撒丁王国。对这些地区代表们的要求,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给予鼓励,但表示不能接受他们的提议。
苏黎世
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必须谨慎行事。具有约束力的《比利亚弗兰卡条约》规定所有合法君主须恢复意大利境内各邦国原状,意大利为教皇统治下的邦联。1859年夏末,来自法兰西第二帝国、奥地利帝国及撒丁王国的代表在苏黎世举行会议,着手将《比利亚弗兰卡条约》变成正式的和平条约。此时,撒丁王国政府想让拿破仑三世亲眼看见《比利亚弗兰卡条约》被撕毁确实有点困难。
此时,拿破仑三世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曾承诺将意大利解放到亚得里亚海,但他没有履行诺言。在维罗纳自由镇,他同意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君主复辟其统治,但他又向撒丁王国政府保证,拿破仑三世不允许签署条约的任何一方采取武力形式帮助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君主复辟其统治。那么,如果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民众拒绝接受以前的统治他们的家族复辟,将会是什么结果?
与此同时,在苏黎世,各国的外交家们还在继续工作。1859年11月10日,奥地利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以及撒丁王国的代表分别签订了奥地利帝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与撒丁王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奥地利帝国与撒丁王国三国间的三个相关条约。根据这三个条约,伦巴第将割让给撒丁王国,伦巴第与威尼斯将划定边界,撒丁王国将按比例承担伦巴第及威尼斯的一部分公债,撒丁王国同意支付伦巴第及威尼斯的退休官员养老金,并且接受奥地利帝国在伦巴第的财产与利益的公平解决办法。条约没有提及意大利中部的统治者及提议的意大利邦联问题。《苏黎世条约》要解决的事物是撒丁王国所要求的,而奥地利帝国对这些事物的解决拥有最终裁断权。意大利中部的事务不在奥地利帝国的管辖范围。在维罗纳自由镇,就所关注的事务,奥地利帝国已经与法兰西第二帝国达成相关协定,并且奥地利帝国仍然持有这些协定。这就是接替卡尔·斐迪南·冯·布奥尔·奥恩施泰因伯爵出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和罗腾勒文伯爵提交给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的文件的实质内容。但意大利中部各地临时政府对《比利亚弗兰卡条约》置若罔闻,甚至撒丁王国也视其为一纸空文,因为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的军队已经遍布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首都,帮助那里的临时政府维持秩序。以后,出于对拿破仑三世屡次近乎请求的劝告的尊重,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才同意从意大利中部撤军。对此,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尽可放心,因为当时帮助临时政府维持秩序的军队有三万多人,他们都是自愿报名积极捍卫他们新获得的自由的志愿者。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甚至允许撒丁王国军队的一位将军辞职,加入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组成的“联盟军”并担任这支军队总司令。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还保证这位将军可以随时回到撒丁王国的军队继续任职。许多其他撒丁王国军队的军官也得到同样的便利,可以随时转到意大利中部的“联盟军”。
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www.xing528.com)
显然,意大利中部的事务亟待解决。如果《比利亚弗兰卡条约》不能生效,再次召开国际会议应该是公认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会议计划,欧洲各国政府进行了讨论,并且没有国家提出异议。唯一的问题是,这次会议可能会无所事事。在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临时政府,尤其是托斯卡纳的贝蒂诺·里卡索利男爵的有力措施及英国政府的不干预政策的帮助下,意大利中部的事务正在迅速解决。自乔治·坎宁时代以来,不干预政策就成为英国政治家的座右铭。而现在,为英国外交的胜利,英国政府更需要将不干预政策与对不愿受到干预一方的同情结合起来。1859年6月10日,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领导的保守党内阁因为不愿废除涉及意大利中部的《维也纳条约》而下台。帕默斯顿子爵亨利·约翰·坦普尔担任首相,罗素伯爵约翰·罗素担任外交大臣的自由党上台。帕默斯顿子爵亨利·约翰·坦普尔与罗素伯爵约翰·罗素都是意大利的忠实朋友,也是英国国外所有自由主义运动的坚定支持者。罗素伯爵约翰·罗素的演说给当时呼吁同情意大利的公众舆论确定了基调。每一星期,《泰晤士报》和《晨报》都有许多有关意大利中部事务的专栏。这些报纸的报道支持意大利的爱国者,这些意大利爱国者的外交信函被欧洲媒体自由引用,甚至出现在《帝国公报》上。表面来看,在国际事务中,武力似乎总在支配一切,但事实并非如此。公众舆论,无论其神秘的动力来自何处,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任何国家的政府,无论其武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无视公共舆论的存在。因此,1859年秋,英国以其直率而热情的舆论支持意大利解放运动。这与1859年夏,法兰西第二帝国通过战争,以其在战场上光荣而昂贵的牺牲为代价帮助意大利的解放事业一样是有效的。此外,英国政府和公众的道义支持不仅增强了意大利人民为其解放事业继续斗争的意志,并且给予意大利人民取得胜利的信心。与此同时,在抵制任何外来干预方面,英国政府的措施也确有成效。奥地利帝国本来能以《比利亚弗兰卡条约》为依据,要求恢复罗马涅的教皇统治并复辟其他公国的政府,但英国政府坚决主张不干预政策,使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可以继续自由进行。
贝蒂诺·里卡索利男爵
爱德华·安托万·德·图弗内尔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拿破仑三世的情况,他仍不同意将意大利中部各邦国,尤其是托斯卡纳大公国与罗马涅合并。如果没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同意,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就不能不顾奥地利帝国的敌视及普鲁士王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反对而撕毁《维也纳条约》。意大利中部各邦国的合并仅凭英国道义上的支持是不够的。1859年秋到1860年春,拿破仑三世被半官方的意大利使节所围困。没有人比拿破仑三世这位愚钝的政治家更讨厌意大利这个名字了。他正在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布下的罗网里挣扎,甚至在辞职回乡后,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仍然在想办法围困拿破仑三世。1860年1月20日,这个罗网布得更加紧密。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重返都灵,取代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将军,再次担任撒丁王国首相。事实上,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将军只是维持了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以前的政策。一个月前,即1859年12月22日,巴黎出现了一本名为《教皇与议会》的小册子。和《拿破仑与意大利》一样,这本小册子是匿名的,但普遍被认为是由阿瑟·德·拉·盖罗尼耶尔根据路拿破仑三世的笔记编写的。小册子表面上表达了对教皇的极度担忧,但实际上想说明,如果将教皇国限制在罗马附近,那么意大利中部各邦国政教两方面的权利都会更有保障。由此可知,拿破仑三世已经不再坚持《比利亚弗兰卡条约》,并且默许将结束教皇在罗马涅的统治。如果这一点得到默许,那么意大利中部原各公国政府旧统治家族的复辟也将失败。1860年1月4日,维护《维也纳条约》并坚守谨慎传统外交的亚历山大·克洛纳·瓦莱夫斯基伯爵被免职,法兰西第二帝国外交大臣由爱德华·安托万·德·图弗内尔继任。在某种程度上,这一人事变动可以看作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的胜利,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因而迅速解决了意大利中部的问题。后来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外交部极有影响力的卡瓦利埃·尼格拉此时已崭露头角。1848年,他曾作为志愿兵在撒丁王国国王查理·阿尔伯特的军队作战。后来,卡瓦利埃·尼格拉进入外交领域,并得到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的信任,甚至,卡瓦利埃·尼格拉曾陪同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参加过巴黎会议。由于没人如同卡瓦利埃·尼格拉那样能够确切地知道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的目的和方法,并且拿破仑三世拒绝接受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的访问,因此,年仅三十二岁并对拿破仑三世无恶意的卡瓦利埃·尼格拉就成为可以信赖的人选,被派遣去替拿破仑三世进行交涉。此外,卡瓦利埃·尼格拉还十分荣幸地认识了一位米兰贵族,即拿破仑三世年轻时的朋友阿雷塞侯爵。因为阿雷塞侯爵既非政客,也无野心,所以他赢得了拿破仑三世的信任。
卡瓦利埃·尼格拉顺利完成使命。拿破仑三世没有忘记他曾与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在普隆比耶尔共同商定的意大利问题的办法。法兰西第二帝国将帮助撒丁王国解放整个意大利北部。作为回报,法兰西第二帝国将获得萨伏伊甚至尼斯。拿破仑三世既然没能帮助解放整个意大利北部,就没有要求回报。但此时,拿破仑三世又有了这个想法,因为这既对法兰西第二帝国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可以恢复他的声望。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也迫切希望能够满足拿破仑三世的贪欲,因为如果法兰西第二帝国能因为参与意大利解放运动而获得补偿,那么就不会为意大利中部的统一设置任何障碍。但于卡瓦利埃·尼格拉而言,这一使命并非一帆风顺,他仍然需要解决许多难题,尤其是民族主义原则,必须严格遵守,因为这一原则在《拿破仑的理想》中极其重要。最终,这一切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所有涉及领土问题的意大利邦国,包括尼斯伯国、萨伏伊公国、罗马涅、托斯卡纳大公国等,都将举行全民投票决定其归属。1860年3月,意大利中部各邦国进行全民投票,这些邦国几乎一致同意加入撒丁王国。1860年3月24日,法兰西第二帝国外交大臣维桑·贝内代蒂伯爵被专门派往都灵,与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签订条约,将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兰西第二帝国。1860年4月举行的整个意大利的全民投票一致同意向法兰西第二帝国割让萨伏伊和尼斯,只有英国和瑞士联邦对这一投票结果提出抗议,但抗议无效。事实上,撒丁王国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意大利王国,因此,将其领土限制在阿尔卑斯山脉意大利一侧,并非没有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