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德意志新邦联的皇位后,普鲁士王国企图获得德意志邦联内有限的领导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企图在德意志邦联内有限领地获得领导地位。但在结束短暂而非凡的外交官生涯前,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用他机智的外交手腕摧毁了普鲁士王国的企图。
1849年夏初,德意志人民对宪政的呼声日益高涨。1849年5月,萨克森爆发起义。在普鲁士王国两个营的帮助下,萨克森王国政府镇压了这次起义。汉诺威王国也发生类似起义,同样受到镇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感觉自己身处风口浪尖。在心腹、狂热的反立宪主义者约瑟夫·马丽亚·冯·拉多维茨的推动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即决定建立普鲁士王国有限统治的德意志联邦。1849年5月26日,在柏林,普鲁士王国与萨克森王国、汉诺威王国成立三王同盟。在这一同盟基础上,德意志北部和中部各邦国成立了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联盟。1850年3月20日,从普鲁士王国及其附属国选举产生的同盟议会在爱尔福特召开会议。因此,这一计划获得成功。
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
但普鲁士王国主持下的爱尔福特议会并没有取得比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更大的成功。在俄罗斯帝国援助下镇压匈牙利革命后,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开始用神秘莫测的手段动摇普鲁士王国领导的同盟的基础。德意志邦联中的中等国家,如萨克森王国、汉诺威王国、巴伐利亚王国及符腾堡王国,不愿受普鲁士王国控制,便成为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可利用的盟友,尤其是萨克森王国老练的外交大臣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选择帮助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的目的是让萨克森王国不受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的干涉,并在这两个强大的竞争者间建立中部德意志联盟。在巴伐利亚王国外交大臣冯·德·普福尔腾男爵路德维希·卡尔·海因里希的帮助下,这一计划得以实现。1850年2月27日,巴登大公国、巴伐利亚王国和萨克森王国成立三国联盟。因此,1850年3月的爱尔福特议会失败早已注定。
1850年4月26日,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对在德意志邦国内,普鲁士王国采用的联盟政策发起猛烈攻击,邀请所有德意志主权邦国派代表参加法兰克福全民议会。因为在法律层面,根据《维也纳条约》第五十六条设立的旧的德意志邦联议会仍然有效。德意志邦联议会如期召开,邦联议会主席由奥地利帝国担任。普鲁士王国虽然表示抗议,但认为必须派代表出席。(www.xing528.com)
当时,黑森-卡塞尔爆发起义,黑森-卡塞尔选侯不得不逃离。由于奥地利帝国是“正统主义”的支持者,黑森-卡塞尔选侯赞同与支持奥地利帝国。在奥地利帝国的影响下,法兰克福议会颁布法令,派遣德意志邦联军队帮助黑森-卡塞尔选侯复辟。但在德意志邦联军队到达前,普鲁士王国已经派兵抢先进入黑森-卡塞尔选侯领地,并声称,作为爱尔福特联盟的首领,普鲁士王国有权恢复该地秩序。1850年11月8日,在富尔达附近对峙几天后,普鲁士王国军队与由巴伐利亚王国及奥地利帝国军队组成的德意志邦联军队在布朗泽尔发生冲突。幸运的是,只有几名奥地利帝国士兵及一匹普鲁士王国军马受伤,这次冲突也成为有名的历史事件。事实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已经决定退位,他不愿为争夺德意志邦联的霸权而挑起战争。1850年11月1日,普鲁士王室在柏林召开重要会议。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之子勃兰登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威廉极力主张与奥地利帝国进行谈判。1850年11月6日,勃兰登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威廉去世,但他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最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决定和解,并命令普鲁士王国军队从黑森撤退。
1850年的富尔达
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大胆出击,不失时机向普鲁士王国军队发起进攻。1850年11月25日,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四十八小时内,普鲁士王国同意巴伐利亚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的邦联军队占领卡塞尔。这次鲁莽的进攻竟然取得惊人的成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提议立即派代表与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就此事进行协商,但富有远见卓识的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其实早就赢了。1850年11月29日,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与奥托·西奥多·冯·曼托菲尔在奥尔米茨会晤,并签订《奥尔米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同意遣散各自军队,但普鲁士王国必须先行遣散。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放弃爱尔福特同盟计划。德意志邦联继续存在,奥地利帝国担任邦联议会主席。当初,普鲁士王国拒绝法兰克福自由派授予它领导德意志邦联的职务,现在想要夺取却惨遭失败。直到1919年,《奥尔米茨条约》一直是普鲁士王国历史上一段耻辱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