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旧大陆与新大陆: 一场惊艳的相遇与融合

旧大陆与新大陆: 一场惊艳的相遇与融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13年,圣皮埃尔神父提出维护永久和平的计划。与此同时,还有几件事影响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态度。这一系列事件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这位多愁善感的独裁者开始严重质疑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1819年8月7日,德意志邦联会议在波希米亚的卡尔斯巴德举行。被委员会指定者,只要有嫌疑,都会被委员会各国政府逮捕。1820年,在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特罗保召开欧洲大会。1820年1月1日,这支军队兵变,要求恢复1812年宪法。

旧大陆与新大陆: 一场惊艳的相遇与融合

1818年到1823年,为确保欧洲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克莱门斯·冯·梅特涅试图使神圣同盟成为欧洲正式的政治指导机构,但这一构想没有正式条约为依托。1815年11月20日签署的《四国同盟》只保障《第二次巴黎和约》的执行,并没有提及欧洲各国内部的组织问题,而且英国政府一再声明不干涉任何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因此,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只能动之以情。1817年8月20日,在给卡尔·涅谢尔罗迭伯爵的信中,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写道:“这个伟大而高尚的神圣同盟,比所有条约都有价值,而且能为圣皮埃尔神父希望建立的永久福利提供长期保障。”[1]圣皮埃尔神父是勒内·笛卡尔门徒。1713年,圣皮埃尔神父提出维护永久和平的计划。这一计划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他的计划与其说像《神圣同盟宣言》,还不如说像《国际联盟盟约》。

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构想明显带有强制性。他于1821年写道:“我什么都不惧怕,唯一惧怕的是不能辨别真善……三十年来,懦夫们把邪恶当作最大的善良,而这种邪恶今天第一次受到公开打击。或许在历史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如此可悲的卑鄙小人,他们整天碌碌无为,做着蠢事。天哪!当最后审判日来临时,我们将遭受怎样的咒骂?但那一天最终会来临,那一天或许在2440年。如果那时,一位可敬的人,在杂货店内的无数字条中发现了我的名字,那么他一定会惊讶,在一个遥远的时代,在那些自认为已经达到文明顶点的人中,竟有一位比同时代的人头脑清醒的人。”[2]

克莱门斯·冯·梅特涅这些自傲的话缺乏依据,因为他没能镇压西班牙王国法兰西王国及南美洲的宪政者,维护和平。在德意志各邦国内,他也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功。甚至直到生命结束时,在意大利和奥地利帝国,他只能亲眼看到自己构筑的欧洲政治体系轰然倒塌。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他逃往英国布莱顿避难。或许这时他才觉悟,如果自己能适时顺应时代,做出适当让步,那么他一生试图通过武力来防止的革命就不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讽刺漫画: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克莱门斯·冯·梅特涅

亚历山大·斯托尔扎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支持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政治主张。这位自由派君主曾一度保持其慷慨大度。1818年2月,根据《维也纳条约》第一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同意给予波兰一部宪法[3]。但在亚琛会议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改变态度,极力敦促各国镇压西班牙属美洲殖民地的叛乱。同时,亚历山大·斯托尔扎撰写了一本关于德意志形势的小册子,声称德意志即将发生革命。这本小册子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产生了影响。亚历山大·斯托尔扎是罗马尼亚人,因其对希腊问题的观点让他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获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赏识。与此同时,还有几件事影响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态度。第一件事,1817年10月,亚琛会议召开前,德意志学生在瓦特堡举行会议,纪念宗教改革发生三百周年及莱比锡战役胜利四周年。这次会议十分具有煽动性。学生们烧毁了一些专制主义的教科书。第二件事,1819年3月23日,在曼海姆,德意志著名剧作家奥古斯特·冯·科策比遭到卡尔·路德维希·桑德暗杀。奥古斯特·冯·科策比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政治文学特工,其工作是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报告德意志的政治和舆论情况。这一系列事件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这位多愁善感的独裁者开始严重质疑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利用弗里德里希·冯·根茨的妙笔,旁敲侧击,促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向专制主义转变。

奥古斯特·冯·科策比遭到卡尔·路德维希·桑德暗杀

毫无疑问,此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已经转向专制主义,但普鲁士王国给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制造了一些麻烦。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奥地利帝国实力最强大。普鲁士王国虽然处于劣势,但一直与奥地利帝国对峙,是奥地利帝国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1819年7月30日,克莱门斯·冯·梅特涅采取大胆行动,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特普利茨会晤,并威胁说奥地利帝国要完全退出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不得不向奥地利帝国妥协,由此可以预见三十一年后普鲁士王国在奥尔米茨投降时遭受的耻辱。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政策才能够在德意志多数邦国生效。1819年8月7日,德意志邦联会议在波希米亚的卡尔斯巴德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王国、巴登大公国、拿骚公国、符腾堡公国、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黑森选侯和萨克斯-魏玛公国的代表。本次德意志邦联会议通过一系列著名法令,唯一反对这些法令的是符腾堡公国会议代表斐迪南·冯·温齐戈罗德,因为此时,符腾堡公国的君主已经颁布政治上比较开明的宪法。这一系列法令中的一条规定,德意志邦联境内的每所大学都应有一名督导监督校内政治课程教学,督导由大学所在邦国的君主任命。此外还规定,没有官方授权的学生团体必须解散。这些法令要求建立新闻出版审查制度。这一系列法令中最严厉的一条是在美因茨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侦查可疑革命运动。美因茨委员会的目的是追查过去的一切。被委员会指定者,只要有嫌疑,都会被委员会各国政府逮捕。《卡尔斯巴德法令》后来由法兰克福议会改为邦联法律。这个荒谬的美因茨委员会,尽管发挥了德意志人追究到底的精神,到1822年年底,共完成三十四卷报告,但似乎对个人的惩罚并不十分严厉,也没发现什么危险的阴谋。

漫画:讽刺《卡尔斯巴德法令》限制言论自由

通过这一系列法令,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将德意志各邦国团结起来,共同拥护他的高压政策,并为召开下次欧洲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1820年,在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特罗保召开欧洲大会。这年,欧洲革命运动频发,使骄傲自满的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突然变得悲观。在加的斯的莱昂岛,有一支西班牙军队在等候船被运往南美。1820年1月1日,这支军队兵变,要求恢复1812年宪法。1820年7月2日,那不勒斯王国的诺拉及阿韦利诺也发生类似兵变。接二连三的兵变严重打击了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弗里德里希·冯·根茨写道:“自从我认识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以来,从没有见过他像昨天那样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对意大利潜在的政治运动,1820年1月25日,特罗保会议召开[4]

弗朗茨二世

外交政策史手册》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埃米尔·布儒瓦认为,当时极力主张召开欧洲会议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促成俄罗斯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结盟,摧毁奥地利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正处心积虑使欧洲列强卷入一场全面战争。埃米尔·布儒瓦还认为,这次欧洲会议的“目的与其说是为镇压革命运动,还不如说为破坏和平。这是特罗保会议各参会国按照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要求共同计划的阴谋”[5]。拿破仑·波拿巴称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狡猾的拜占庭人”,蒂尔西特的阴谋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思维怪诞,多愁善感,没人敢保证他不会推行让欧洲列强卷入战争的计划。但这种说法令人难以置信。有种更可信的说法是,在神圣同盟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促使欧洲列强公开宣布实施一种警察制度,以控制欧洲局势[6]。最终,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利用灵活的外交手腕,帮助本次欧洲会议克服巨大困难,并使其顺利召开。出席本次欧洲会议的有俄罗斯帝国代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卡波·伊斯特里亚伯爵乔万尼·安东尼奥和卡尔·涅谢尔罗迭伯爵,奥地利帝国代表弗朗茨二世、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弗里德里希·冯·根茨、勒贝尔岑和梅西,普鲁士王国代表腓特烈·威廉三世、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贝格和阿尔布雷希特·冯·伯恩斯托夫伯爵。英国政府没有派专门代表,而由英国驻奥地利帝国大使查尔斯·威廉·瓦内[7]作为代表参加会议。同英国一样,法兰西王国派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朋友,法兰西王国驻俄罗斯帝国大使德拉费罗纳伯爵奥古斯特及路易十六时代重要的外交家、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崇拜者卡拉曼侯爵弗朗索瓦·约瑟夫分别从彼得堡及维也纳赶来参加会议,这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十分恼怒。最终,在本次欧洲会议中,五国组成的欧洲协调体系宣告破裂,英国和法兰西王国的代表不参加任何干涉独立国家命运的表决。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得到普鲁士王国的支持,轻松战胜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获得神圣同盟三国同意,由奥地利帝国干预那不勒斯革命。1820年11月13日,会议闭幕,并起草决议,反对任何国家改变宪法,避免对其邻国的政治秩序构成威胁。1820年12月8日,俄罗斯帝国发出通告,任何因叛乱而改变国内政权的国家,将不再是欧洲协调体系的成员。如果一国宪法的改变对其邻国的政治秩序构成威胁,欧洲大国必须采取措施制止。这份通告首先建议通过友好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谈判失败,这份通告建议通过武力来纠正一国宪法。在对神圣同盟的君主为防止欧洲无政府状态爆发的真诚愿望给予应有赞扬的同时,必须承认,他们的制度阻碍了政治的发展,而且从长远看,恰恰可能引发无政府状态的大爆发。作为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通告的回应,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坚决反对干预原则。

特罗保会议后,1821年1月8日到3月12日,在萨沃的莱巴赫又举行了一次短暂而重要的会议。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偕同其外交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参加了这次会议,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这次会议[8]。这次会议的核心问题是:向其臣民宣誓忠于新宪法后,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来参加会议的目的表面上是要调解那不勒斯人民与列强间的关系,实际是为违背诺言,破坏新宪法寻求帮助。最终,会议[9]决定废除那不勒斯王国宪法,并授权奥地利帝国使用武力“执行”会议决定。因此,就有了弗雷蒙将军领导的短暂战役。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跟随奥地利帝国军队回国,恢复了专制,那不勒斯的间谍和被禁者也被释放。事实似乎总是证明克莱门斯·冯·梅特涅是正确的。会议闭幕前,撒丁国王突然请求援助,因为撒丁王国也爆发了革命运动。事实上,为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奥地利帝国的军队早已驻扎在伦巴第,奥地利帝国的讨伐军越过提契诺河。1821年4月8日,奥地利帝国军队在诺瓦拉速战速决,他们驱散革命者,占领都灵、皮埃蒙特,随后恢复了旧制。莱巴赫会议起草了一份对欧洲各国政府的通告。1821年5月,莱巴赫会议结束。通告指出,欧洲联盟的目的是维护欧洲各大国间的各项条约及欧洲各国的普遍和平与繁荣。欧洲各国立法和行政上有益和必要的变更只能“从上帝托付的那些有责任心的当权者的自由意志出发,经过他们深思熟虑后采取开明的行动”。英法两国没有参与起草这份通告。约瑟夫·德·雷尼瓦尔写道:“因为援助各国君主,所以奥地利帝国获得很多报酬。”英国代表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写道:“通过几项条约,特罗保会议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同盟展现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新态度。我想,他们已经秘密签订了条约。”[10]

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七世

然而,神圣同盟对欧洲各地革命的镇压并不顺利。神圣同盟虽然可以暂时镇压意大利革命,但其他地区的革命随时会爆发。莱巴赫会议期间,有消息说曾在俄罗斯帝国军队服役的亚历山大·伊普西兰蒂将军已经越过普鲁特河进入摩尔达维亚。他在摩尔达维亚宣布起义,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要求希腊独立。西班牙并没爆发革命,但革命者已经获得成功,斐迪南七世被迫做出让步,实行宪政。在精力充沛的埃瓦里斯托·圣米格尔[11]帮助下,斐迪南七世在马德里做了立宪君主。在19世纪的西班牙王国,“政治将领”拥有重要地位,埃瓦里斯托·圣米格尔是西班牙王国最早的“政治将领”之一。

约瑟夫·弗朗西亚

西蒙·玻利瓦尔

新世界,南美洲正燃烧着反抗西班牙王国的革命之火。1816年7月9日,根据《图库曼公约》,阿根廷各省建立独立联邦。1817年,约瑟夫·弗朗西亚成为巴拉圭独裁者,其独裁统治长达二十三年。1813年,“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建立专制统治。1819年8月17日,西蒙·玻利瓦尔取得博亚卡战役胜利,解放了哥伦比亚。何塞·圣马丁是一名西班牙军官,出生在拉普拉塔。1821年,阿根廷独立后,何塞·圣马丁又为解放秘鲁而斗争。在墨西哥,奥古斯丁·伊蒂比德将军根据1821年8月的《科多瓦条约》,先逼迫西班牙属墨西哥总督胡安·奥多诺古给予墨西哥自治权。随后,1822年5月,奥古斯丁·伊蒂比德将军任墨西哥第一帝国皇帝[12]。与此同时,巴西的政权也发生类似变化,但显得更有规律。约翰六世是布拉甘扎王室[13]的首领,拿破仑·波拿巴征服葡萄牙后,逃往里奥避难。1821年,约翰六世返回里斯本,留下儿子佩德罗一世在巴西摄政。1822年5月,佩德罗一世宣告巴西独立并称帝。

神圣同盟[14]密切注视西班牙王国及其殖民地的形势变化。奇怪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方面通过俄罗斯帝国驻法兰西王国大使波茨措·迪·博尔哥在巴黎支持宪政,另一方面又通过俄罗斯帝国驻西班牙王国大使布尔加里在马德里支持反对宪政派。事实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想派遣俄罗斯帝国军队前往西班牙,帮助斐迪南七世恢复专制统治,但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不希望俄军途径法兰西王国前往西班牙。

约翰六世

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

1821年12月22日,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接替黎塞留公爵阿尔芒·埃马努埃尔担任法兰西王国首相。与黎塞留公爵阿尔芒·埃马努埃尔一样,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效忠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的君主,但没有黎塞留公爵阿尔芒·埃马努埃尔思想开明。在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的倡议下,法兰西王国开始加强中央政府自身权力。“复辟时代是官吏的黄金时代,复辟时代的官吏代表保王党,长期掌握法兰西王国的政权。”[15]由于国民议会议员选举受到严格控制,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虽然拥有足够的政治能力限制保皇派,保皇派的势力仍在稳步扩大。此时,法兰西王国各地都在爆发革命。首先,索米尔陆军学校的学员举行会议,支持居住在奥地利帝国的拿破仑二世。与此同时,贝尔福、新布赖萨赫、斯特拉斯堡和拉罗谢尔等地的军官也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由于十分担心西班牙王国内的革命波及自己,法兰西王国的保皇派以保护南部免受黄热病的侵袭为由,派兵驻扎在比利牛斯山脉沿线各省,形成一条“卫生警戒线”。不久,法兰西王国的保皇派又开始讨论武装干涉西班牙王国。1822年10月中旬,正是在革命运动接连发生,在新、旧大陆都提出武力干涉革命运动的情况下,作为亚琛大会及特罗保会议系列会议之一的第三次会议在维罗纳召开[16]

拿破仑二世

查理·菲利克斯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撒丁王国国王查理·菲利克斯、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以及托斯卡纳大公、帕尔马女公爵玛丽·路易丝和摩德纳公爵。此外,以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为首的多国高级外交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法兰西王国外交团以其外交马蒂厄·蒙莫朗西公爵为首。马蒂厄·蒙莫朗西公爵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是1789年三级会议成员,与他同行的还有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法兰西王国驻英国大使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是位雄辩的作家,著有《基督教真谛》。英国的主要会议代表是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查尔斯·威廉·瓦内。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刚被封为侯爵,并被任命为英国第一代表,1822年8月12日,在赴维罗纳前夜,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自杀身亡。乔治·坎宁继任英国外交大臣。由于不赞成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外交政策,乔治·坎宁留在英国国内。

弗朗索瓦-勒内

维罗纳大会主要讨论欧洲的两大问题:西班牙问题和意大利问题。马蒂厄·蒙莫朗西公爵故作声势,声称法兰西王国不能坐视西班牙王国处于无政府状态,要派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脉武装干涉西班牙王国。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也提议武力解决西班牙问题,其富有诗意的想象力构思的计划,不仅可以安抚西班牙保王派的利益,还能威吓叛乱的西班牙属殖民地,使他们成为波旁王朝君主统治下的邦联。神圣同盟三国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支持法兰西王国的提案。1822年11月19日,神圣同盟三国向西班牙王国议会发出武装干预西班牙王国的最后通牒。这一通牒导致各国驻西班牙王国大使撤出马德里。只有英国袖手旁观,通过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宣布英国政府拒绝武装干预西班牙王国的提议。

马蒂厄·蒙莫朗西公爵

对维罗纳大会的讽刺性描绘

西班牙问题的激烈争论使意大利问题被搁置一边。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建议在皮亚琴察设立委员会,就像著名的美因茨委员会一样,专门负责侦察潜在革命阴谋。这一计划遭到教皇国代表枢机主教朱塞佩·马里亚·斯皮纳的反对。他用令人难忘的语言提醒维罗纳大会各参会代表“有多少人憎恨奥地利帝国,在被奥地利帝国的压迫下,意大利发出呻吟”。维罗纳会议仅在这一方面讨论意大利问题。此外,维罗纳会议虽然提及希腊问题,但没能详细讨论希腊问题。事实上,神圣同盟三国不敢讨论希腊问题,因为在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眼中,希腊人是反对合法权威的叛徒,但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心中,希腊人与俄罗斯人同样信奉东正教,希腊人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因此,希腊参会代表到达安科纳[17]后,就前往维罗纳参加会议。1822年12月14日,维罗纳会议结束。

波利尼亚克伯爵朱尔·德·波利尼亚克

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安托万

历史进入关键的1823年,大西洋两岸风云变幻,欧洲协调体系随之解体。谨慎的法兰西王国首相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受到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的控制。1823年年初,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接替马蒂厄·蒙莫朗西公爵担任法兰西王国外交大臣。1823年1月28日,路易十八向西班牙王国政府议会宣战。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欣喜若狂,他写信给法兰西王国驻英国大使波利尼亚克伯爵朱尔·德·波利尼亚克说:“现在,我们已经从被压制的不幸中解放出来。我们在欧洲的军事地位已经恢复。”[18]1823年3月,路易十八的侄子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安托万作为最高指挥官,率领一支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入侵西班牙王国。1823年5月24日,这支军队占领马德里。1823年8月31日,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安托万与西班牙王国议会[19]签订《特罗卡德罗条约》。根据《特罗卡德罗条约》,西班牙王国议会无条件交出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在法兰西王国军队武力的保护下,斐迪南七世返回西班牙王国首都马德里,恢复专制统治。

当法兰西王国将领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安托万率领大获全胜的法兰西王国的军队返回巴黎时,波旁王朝深受法兰西人民欢迎。但最终,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都为这次军事行动及《特罗卡德罗条约》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斐迪南七世始终效忠1812年的宪法,那么西班牙王国或许可以避免随后超过四十年的卡洛斯战争[20]。西班牙王国也不需要各种暴力革命,更不会有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的惨痛历史,法兰西王国也很可能不会陷入“霍亨索伦[21]继承西班牙王位候选人资格”的问题中,以致西班牙王国动乱的结束直接导致普法战争爆发。

法兰西王国凭武力擅自入侵西班牙,并引以为荣。对此,克莱门斯·冯·梅特涅无动于衷。他写信给弗里德里希·冯·根茨说:“这次军事行动及法兰西王国军队在西班牙的胜利并没有使我感到任何不安。这次军事行动不会引起全面战争。”[22]事实上,克莱门斯·冯·梅特涅能从这次军事行动获利,因为这次军事行动将法兰西王国对希腊叛乱分子的同情和支持转移开来。但在法兰西王国中,有人看到的不仅仅是西班牙战场。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一心想把自己的办法推广到南美洲,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希望通过武力维护南美洲的安全。然而,有位外交官决心捍卫新大陆的自由和独立,使其开放并与欧洲通商,但不想让其遭受欧洲的武力干涉。这位外交官就是乔治·坎宁。在拿破仑战争中期,乔治·坎宁发挥过巨大作用。但1809年,与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决斗后,乔治·坎宁离开英国外交部,直到1822年,其伟大对手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去世后,乔治·坎宁才重回英国外交部,担任外交大臣。此时,乔治·坎宁已经进入他一生辉煌的最后阶段,他也获得展示自己才智的大好时机。

预见法兰西王国在南美的野心后,乔治·坎宁希望与年轻而强大的美国结盟。1812年到1814年的战争记忆仍令美国人痛苦不已,与那场战争相关的一系列棘手问题还没有解决,但英美两国的关系在不断加强。英国驻美国大使斯特拉特福德·德·雷德克里夫子爵斯特拉特福德·坎宁[23]是19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任何时代优秀的外交家。斯特拉特福德·德·雷德克里夫子爵斯特拉特福德·坎宁与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共同努力,逐步消除英美关系间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美国驻英国大使理查德·拉什也极其热衷促进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间的关系。

理查德·拉什

詹姆斯·门罗

1823年8月3日,法兰西军队还在入侵西班牙。乔治·坎宁就致信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提议英美联合,控制法兰西王国在新大陆的扩张步伐。作为美国政府对乔治·坎宁的回应,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宣言,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其原文如下:

在上届会议开始时我就说过,西班牙王国与葡萄牙王国正在谨慎地努力改善各自国家人民的状况。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必要说,两国努力的结果与当初的预期大不相同。地球上的那一地区[24]与我们交往密切,因为我们的祖先来自那里,自然会时常关注那个地区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美国人民最重感情,希望大西洋彼岸同胞自由、快乐。我们从来没有参加欧洲各国的历次战争,我们的国策也不允许我们参加这样的战争。只有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才会做好自卫准备,奋起抗争。但西半球的政治、社会运动与我们有直接关系,其原因肯定为一切明白公正人士所共见。从根本上,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与美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各国政府是这种区别的根源。我们的政治制度是用鲜血和财富换来的,是最有见识公民的智慧造就的。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我们享受到史无前例的幸福。为捍卫我们的制度,我们全国人民都愿做出贡献。(www.xing528.com)

我们是开诚布公的,考虑到我们同欧洲列强间的友好关系,我们宣告,如果欧洲列强企图将自己的政治制度推广到西半球的任何地区,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威胁到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对任何欧洲国家现有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没有干涉过,并且不会干涉。但有些政府已经宣布独立并维持至今,基于伟大的动机和公正的原则,我们已经承认这些国家。如果任何欧洲国家,为压迫而干涉这些国家,或用其他方法控制这些国家,那么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对美国不友好。

这些新成立国家的政府与西班牙王国的战争,在承认这些新政府独立时我们就已经宣告保持中立。如果战争形势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将始终严守中立;如果发生改变,那么届时依据对形势的判断,并且出于保证这些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政府将做相应的改变。

但南、北美洲与欧洲的情况明显不同,同盟各国如果要将其政治制度扩展到南、北美洲的任何一地区,必然会危及我们的和平幸福。[25]

实际上,这一宣言宣称:第一,美国对欧洲政治不感兴趣,也不会干涉欧洲政治。第二,对新大陆的政治,美国要求欧洲各国政府采取同样的态度,即如果任何欧洲国家想干涉或将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展到美洲,美国都将采用战争手段反抗。第三,美国不会干涉欧洲列强现有殖民地或附属国的地方事务。《门罗宣言》的后半部分与美国政府承认西班牙王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并不矛盾,因为直到1822年4月,詹姆斯·门罗总统才承认这些脱离母国西班牙王国并成立共和国的国家为主权国家。

门罗主义是世界近代史的关键观点之一。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门罗宣言》是经英国政府同意后才发表的,甚至可能是英国的建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法兰西王国不接受美国的《门罗宣言》,并且派遣海军运兵去援助西班牙在美洲的军队,英国舰队必定会支持美国,驱逐法军。事实上,依赖海上交通的英国与美国一样,都十分关心美洲是否被其他国家统治。由于这些原因,一位美国作家称“门罗主义”一直是“建立在英国海军提供的强大保护之上的”[26]

乔治·坎宁已经达到目的。宪政运动虽然在西班牙王国以失败告终,但在南美洲取得成功。大约在《门罗宣言》发表六周前,1823年10月17日,英国政府已经向拉丁美洲各主要城市派驻领事。在南美洲,日益减少的西班牙王国军队控制力逐渐削弱。1824年12月8日,在秘鲁阿亚库乔,西班牙王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最后一战也吿失利。1825年2月2日,英国政府与阿根廷联邦政府正式建立友好关系,签订互通贸易和海运的条约,并承认阿根廷联邦政府完全独立[27]。与此同时,乔治·坎宁承认巴西独立。葡萄牙国王约翰六世的妻子卡洛塔·华金娜王后意志坚强且诡计多端,不愿看到其长子佩德罗一世统治下的巴西脱离葡萄牙王国,她和次子米格尔[28]试图逼迫腐朽昏庸的约翰六世退位,以便独掌大权。法兰西王国驻葡萄牙王国大使海德·德·纳维尔男爵让·纪尧姆抓住机会,取代葡萄牙王国的老盟友,确立法兰西王国在葡萄牙王国的势力。海德·德·纳维尔男爵让·纪尧姆极力想将巴西从葡萄牙独立这一争端提交法兰西王国政府解决,甚至向约翰六世提议从西班牙王国调遣法军进驻葡萄牙王国[29]。得到这一消息后,乔治·坎宁立刻采取了行动。1814年到1816年,乔治·坎宁曾任英国驻葡萄牙王国大使,十分熟悉葡萄牙王国的事务。乔治·坎宁威胁撤销对葡萄牙王国的援助,并向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提出不干涉原则。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试图缓和法兰西王国外交大臣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的锐进。1824年12月,约瑟夫·德·维莱尔伯爵召回海德·德·纳维尔男爵让·纪尧姆。最终,法军既没有进驻里斯本,也没有像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内真正希望的那样进驻巴西。

卡洛塔·华金娜王后

就在神圣同盟的干预政策即将在欧洲成为铁的事实之时,由于西班牙、美洲及巴西问题,神圣同盟面临破裂。因此,在英国议会下议院,乔治·坎宁骄傲地宣布:

如果法兰西王国占领西班牙,那么为避免其占领产生的影响,我们是否有必要封锁加的斯?不,我不这样认为,我想在另一个半球寻求物质补偿。想到我们祖先知道的西班牙,我抱定决心,如果法兰西王国占领西班牙,那绝不是包括“印度群岛”的西班牙。我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用以改变旧世界的力量对比。[30]

【注释】

[1]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回忆录》,第3章,第69页到第70页。—原注

[2]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回忆录》,第2章,第483页、第485页。—原注

[3]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对波兰人民做出了同样承诺,但没有履行这一义务。—原注

[4]1818年亚琛会议决定召开另一次会议讨论欧洲事务。—原注

[5]埃米尔·布儒瓦:《回忆录》,第2章,第636页。—原注

[6]安托南·德比杜尔持有此看法。安托南·德比杜尔:《外交史》,第1章,第148页。—原注

[7]卡斯尔雷勋爵罗伯特·斯图尔特的弟弟。—原注

[8]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受克莱门斯·冯·梅特涅观点左右,几乎已完全成为专制主义者。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顾问卡波·伊斯特里亚伯爵乔瓦尼·安东尼奥却徒劳地与这种倾向做斗争:“在圣水里,卡波·伊斯特里亚伯爵乔万尼·安东尼奥像魔鬼一样扭动,但他确实在圣水里,什么也做不了。”引自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回忆录》,第3章,第480页。—原注

[9]由神圣同盟三国,即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组成。—原注

[10]A.菲利普引自《欧洲联盟》,第232页。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的直接目的是压制意大利小国的权利,与其在德意志所实施的政策一样。“我们1819年7月在特普利茨和卡尔斯巴德同时开始工作,1821年便可完成。”引自克莱门斯·冯·梅特涅:《回忆录》,第3章,第527页。—原注

[11]1785年,埃瓦里斯托·圣米格尔出生在西班牙北部海岸的希洪,曾为自己的国家与拿破仑·波拿巴作战;1823年在与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安托万的战斗中受伤;埃瓦里斯托·圣米格尔还曾与卡洛斯派作战,1862年去世,是西班牙元帅。—原注

[12]奥古斯丁·伊蒂比德将军是墨西哥首位皇帝,第二位皇帝即四十年后的艾奥杜克·马西米兰与他一样,在其统治地位动摇时遭到暗杀。—原注

[13]自1822年到1889年同时控制巴西的一个葡萄牙统治者王朝(1640—1910)。

[14]确切说,只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因为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都不重视新大陆的政治形势。—原注

[15]埃米尔·布儒瓦:《近代法国》,第1章,第41页。—原注

[16]1818年9月的亚琛大会,1820年10月的特罗保大会,1821年1月在莱巴赫举行的会议可以看作特罗保大会的结束。—原注

[17]其领导人是安德鲁·梅塔克萨,希腊著名政治家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亲俄派,1860年去世。—原注

[18]埃米尔·布儒瓦:《近代法国》,第1章,第56页。—原注

[19]西班牙王国议会已经携同西班牙国王退到加的斯。—原注

[20]卡洛斯战争指西班牙波旁王朝内部争夺王位的战争。一方为拥护卡洛斯(1788—1855)及其后代争取西班牙王位者,另一方为拥护西班牙女王、斐迪南七世三岁的长女伊莎贝拉二世(1830—1904)者。

[21]普鲁士王国及德意志帝国统治家族,其统治从1701年开始,1918年结束。

[22]埃米尔·布儒瓦:《外交政策史手册》,第2章,第694页。—原注

[23]斯特拉特福德·德·雷德克里夫子爵斯特拉特福德·坎宁是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乔治·坎宁的堂弟。

[24]指欧洲。—原注

[25]《英国政府档案》,1824年,第11卷,第4页。—原注

[26]欧文·威斯特:《直接交易还是古老的怨恨》,伦敦,1920年,第115页。—原注

[27]《拉普拉塔条约》,1825年2月2日。《英国外交部档案》,第93条,第3-1号。爱德华·赫兹莱特:《商业条约》,第3章,第44页。—原注

[28]后来,米格尔对葡萄牙王国的影响是致命的。—原注

[29]此时,葡萄牙王国还驻有一些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原注

[30]《乔治·坎宁演说》,第6卷,第111页。1826年12月12日,乔治·坎宁就乔治四世的演讲发表的演说。—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