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光产生的机理及优化方法

激光产生的机理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激辐射是产生激光的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要形成激光,工作物质必须具有亚稳态能级,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二个条件。激光器中开始产生的光子是自发辐射产生的,其频率和方向杂乱无章。图4.2跃迁发光图③能量最低的能级叫作基态,其他能级叫作激发态。这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分立的而非连续的。

激光产生的机理及优化方法

受激辐射是产生激光的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要形成激光,工作物质必须具有亚稳态能级,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二个条件。在常温下,吸收多于发射。选择适当的物质,使其在亚能级上的电子比低能级上的电子还多,即形成粒子数反转,使受激发射多于吸收。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三个条件。激光器中开始产生的光子是自发辐射产生的,其频率和方向杂乱无章。要使频率单纯,方向集中,就必须有一个振荡腔。这是产生激光的第四个条件。只有使光子在腔中振荡一次产生的光子数比损耗掉的光子多得多时,才能有放大作用,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五个条件。

能级跃迁(电子跃迁),电子从某一能层(电子层/电子亚层)跃迁到另一能层。其间,电子完成基态、激发态之间的转变。

原子能级:原子各个定态对应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叫作能级。

①能级公式:En=E1/n2

②半径公式:rn=r1·n2

在氢光谱中,

n=2,3,4,5,……向n=1跃迁发光形成赖曼线系;

n=3,4,5,6……向n=2跃迁发光形成巴耳末线系;

n=4,5,6,7……向n=3跃迁发光形成帕邢线系;(www.xing528.com)

n=5,6,7,8……向n=4跃迁发光形成布喇开线系,

其中只有巴耳末线系的前4条谱线落在可见光区域内,见图4.2。

图4.2 跃迁发光图

③能量最低的能级叫作基态,其他能级叫作激发态。电子“远离”原子核,不再受原子核的吸引力时的状态叫作电离态,电离态的能级为0(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电离态时,吸收的能量最大)。

能级跃迁的概念来自Niels Bohr的氢原子模型。在Bohr-Sommerfeld模型中,氢原子的轨道能级是分立的,电子的能量只能取13.6 eV的n倍,其中n为正整数。电子可以在各个能级间跃迁并放出(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但不能处在两个能级间的状态。这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分立的而非连续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能长时间停留在高能级。即使没有外界作用,也会自发地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并辐射一个光子。因为原子的这种自发辐射是完全独立的,所以,不同原子发射光子的方向全然不同。刹那间,工作物质中出现沿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子,假定工作物质具有圆柱形,这些自发辐射光子必有一部分沿其中心轴的方向传播,多数则与中心轴有一定夹角。后一类“离心离德”的光子很快从工作物质的侧面逃逸出去,对激光的产生没有多大影响;前一类“同心同德”的光子在沿工作物质中心轴方向运动时,将引起路径上处于高能级原子的受激辐射,产生与其具有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并沿相同方向传播的光子。该光子与诱发它的光子“齐心协力,并肩战斗”,激励其他原子辐射与它们相同的光子。如此下去,使光子数由1到2,由2到4,……以神奇的速度按指数规律增长。更为神奇的是,由于所有这些光子都是逐次受激辐射产生的,这使它们全部具有相同频率、相同初位相、相同偏振态,并沿相同方向传播。

理论上讲,只要工作物质足够长,则不管初始自发辐射有多弱,最终总可以被放大到一定强度。但在实际激光器中,一般来说,工作物质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特别长(最近发展起来的以光纤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是一个例外),通常的做法是在其两端各放一块反射镜,使光得以来回反射多次通过工作物质并被不断放大,为充分利用光能,介质往往被置于一聚光腔体中,后者与端面反射镜共同构成激光谐振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