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随着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逐步实践运用,课堂典型的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有所改观,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学生探究活动,但课堂仍然脱离不了传统师讲生听的格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凭借“信息广、形式活,手段巧”的优点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当然对多媒体的浅层次运用,并没有改变传统课堂的实质,只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灌转化为机灌,课堂仍然是静态化的、统一化的,学生的主体特征、实践体验是缺失的。从本质上讲,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而传统课堂的面授模式使得教学从整体上缺失现实感和生活感。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从外在的技术手段上升到内在的共生因素,使传统“人灌”或“机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1.传统面授变为线上线下综合引导
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是“授”,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受限传授环境、师生认同感等主客观因素,教师的知识输出和学生的知识获得并不相等。对于学生而言,只通过教师的传授途径获得知识,而非扩展到多种途径主动研究、探索获取知识,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预设了瓶颈,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对教师而言,唯师言的学生,并不足以对教师的知识权威造成撼动,促使教师进行专业反省,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中,师生的主动探究不足,彼此为对方设置了发展瓶颈,教学相长成为空谈。齐白石有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传统面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陷入“似我者死”的尴尬境地。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活动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两线展开,教学资源和获取知识途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教师必须实现由“授”到“引导”的转变。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从多元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信息能力,在线下学习和生活活动中运用知识、探究本质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对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和把握,在整合和把握中呈现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仿得”能力从线上和线下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运用、探究、解决线下生活实际问题,真正“习得”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从线上线下引导学生形成信息伦理道德。线上线下综合引导的方式是对信息化教学的新况的最适选择,是对“学我者生”的最好诠释。
2.预设讲述变为实时指引(www.xing528.com)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都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预设的。在真实课堂情境中,教师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学生跟随既定的套路被动参与,脱离既定思路的学生也会很快被教师拉回原有预设。学生全程都是被动者,是对教师的知识不完全意义的复制。在信息教学中,学生学习轨迹独具个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轨迹。学生可以选择自我探究,也可以选择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获得,探究和团队活动过程既可以是线下的,也可以是线上的。学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主体性和自由学习度。当然,高自由度和主体性,尤其总结反思品质的缺乏会导致“参与了、学习了、探究了,然后没了”的尬境。学习效益的获得是需要总结反思品质的,在学生自觉的反思品质形成之前,教师的学习指引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必须是实时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线上和线下情况指引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获得知识和技能。实时指引是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化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3.单一模拟场景设计到智能虚拟+真实场景融合的设计
传统教学的场景主要是教室,以及以教室为载体的模拟情境。依托教室的传统教学存在时空的局限,教学内容、方式、策略选择显得狭窄。教学的统一性强、目标性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教学脱离生活实境,学生的体悟感弱,知识应用能力无法形成。在信息化教学中,线上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策略多元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线上模拟场景的智能化,极大地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性。在线下活动中,可以通过生活、学校等真实场景实现知识的运用、探究,并通过线上的方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模拟场景到虚拟+真实场景的融合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重于知识呈现的问题情境设计局面,实现基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设计。在信息化教学中,基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设计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深层次理解,指向真实的生活技能的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