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格诺教与天主教的较量比较分析

胡格诺教与天主教的较量比较分析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谩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科利尼的凶手及策划者。由于此次天主教对胡格诺教徒的屠杀发生在圣巴托罗缪节的前夜,故称圣巴托罗缪之夜。但是新教下层民众并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三个亨利登场后,胡格诺战争进入高潮。他们分别是胡格诺派的纳瓦尔国王亨利、天主教派的吉斯公爵亨利、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胡格诺教与天主教的较量比较分析

约翰·加尔文

早在13世纪,意大利人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人文主义运动的核心思想在于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法国王室一开始很支持这种思想。但是一个叫约翰·加尔文的神学家令法国爆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即胡格诺战争。在加尔文年幼求学的时候,马丁·路德的新宗教思想逐渐在法国境内传播。1532年,法国国王为了反击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联手对付自己,公开支持路德派的新教徒。1536年,加尔文发表了自己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不久之后,人们开始追随这位新教主义者,并且把他定居的地方日内瓦称为“新教的罗马”,而他们的教宗自然就是加尔文。

加尔文的主要思想是预定论。就是说一个人是倒霉还是富贵,上帝早就安排好了,你做什么祈祷、礼拜都是无意义的,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上帝到底眷顾谁呢?很简单,只要看那个人能不能在对社会有益的各行各业里取得成功。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倡导人们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钱去进行烦琐的宗教仪式,努力赚钱回馈社会,才是爱上帝的表现。这样的理论受到当时的资产阶级欢迎,他们选择信奉新教,并且利用新教的教义去反抗王权天主教会的剥削。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天主教,损害了王室的利益,王室从而不再愿意支持新教了,所以在弗朗索瓦一世统治末期,便实行了对异教的迫害政策。等到1559年,亨利二世死后法国的宗教改革基本成形,法国的新教称为胡格诺教。这个时候法国的国王是弗朗索瓦二世,他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于是很多大贵族们相互角逐,觊觎统治法兰西的权利。其中吉斯家族势力最为强大,而且是极其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的势力集中在法国的北部和东部。吉斯家族逐渐控制了年轻的弗朗索瓦二世,从而成为法国真正的统治者。其余大贵族虽然也有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政治原因支持胡格诺派,尤其是纳瓦拉的亨利和孔代亲王,他们盘踞在法国的南部和西部。亨利的母亲珍妮·亚尔培是弗朗索瓦一世的外甥女,她认为凯瑟琳·德·美第奇不过是意大利商人的后代,心理上很鄙视她。这两个家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于法国王室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敌人。这几个家族间的矛盾其实是一场政治上的竞赛,而外在表现为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冲突。双方剑拔弩张,一场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即“胡格诺战争”即将打响。

玛格丽特·德·瓦卢瓦

凯瑟琳是一个聪明和铁腕的政治家。她知道吉斯家族强大的势力对她和她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但是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想让任何一个贵族控制国家,更不想要法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于是凯瑟琳决定帮助吉斯家族打击新教徒,她毒死了纳瓦拉的珍妮,然后派人刺伤了重要的新教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并且协助吉斯家族策划了以天主教的玛戈与新教的纳瓦拉的亨利婚礼为诱饵,来消灭前来参加婚礼的新教首领及各地的新教教众,骇人听闻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即将上演。

1572年,王太后凯瑟琳把18岁的美丽女儿玛戈嫁给了19岁的纳瓦拉的亨利。玛戈非常美丽,奥地利的唐璜曾写下这样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间的公主实在是屈尊。她的神采无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们引向毁灭之路。她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我们下地狱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纳瓦拉的亨利不仅是玛戈未来的丈夫,还是玛戈的表兄[5],这为他成为未来的法王亨利四世奠定了血脉基础。婚礼定于八月在巴黎举行,这个婚礼对于当时的法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婚礼于8月18日举行,从那天开始,全巴黎的人开始庆祝婚礼,无论天主教徒还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新教徒,全城狂欢。而且新教徒们以为这场婚礼可能意味着可以使新教合法化,所以格外兴奋,很多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都赶到巴黎参加这场婚礼。22日海军上将科利尼遇刺的消息传出,这无疑给人们脆弱而兴奋的神经重重一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谩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科利尼的凶手及策划者。一切好像对凯瑟琳来说好像很糟糕,然而她沉稳而自信,她先允许他的儿子查理九世派遣新教士兵把守海军上将科利尼的官邸,并且派新教徒们的新王后玛戈去探望病情。在此期间凯瑟琳秘密接见安茹公爵,即她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瓦卢瓦。24日凌晨,亨利·吉斯带人悄悄返回巴黎,他首先来到科利尼家,当即派人杀死了科利尼,于是以教堂的钟声为信号,全城的武装天主教徒保卫团出动了,他们带着白臂章和画有白十字的帽子,向尚在熟睡中的胡格诺教徒们发动了袭击。当夜巴黎血流成河,有人说当晚死了2 000,有的说3 000,还有说6 000。以后的几周,这种屠杀扩散到法国各地,历史学家们认为死亡人数是70 000人。据当时报道,死难者的尸体堆积在河里长达数月,以至于没人敢吃河里的鱼。圣巴托罗缪是法国的狂欢节,时间是每年的8月25日。由于此次天主教对胡格诺教徒的屠杀发生在圣巴托罗缪节的前夜,故称圣巴托罗缪之夜。

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上升中的王权遭到削弱。全法国大约有五万新教徒被杀,几乎所有的新教徒领袖都遇难,只有纳瓦拉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因为宣布改信天主教而躲过一劫。但是新教下层民众并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后来纳瓦拉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都逃出巴黎,于是宗教战争再度爆发,查理九世病死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这种局面直到三个叫亨利的人出现才走向终结。

三个亨利登场后,胡格诺战争进入高潮。他们分别是胡格诺派的纳瓦尔国王亨利、天主教派的吉斯公爵亨利、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第13任国王』
亨利三世(1551—1589)(法兰西国王1574—1589)

亨利一世·德·洛林
吉斯家第三代公爵(极端的天主教徒)(www.xing528.com)

纳瓦拉国王亨利
胡格诺派首领

亨利三世生活奢靡,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被法国人戏称为“小可爱”的年轻男宠。在其执政期间,亨利三世完全被男宠所控制,王室始终无嗣,王位继承出现危机。兜兜转转,与法王血缘最近的继承人竟然是胡格诺派的亨利。亨利三世逐渐承认了这一事实,但吉斯公爵显然无法接受,他渐渐产生了篡夺王位的想法。1588年,吉斯公爵成功击败王军。落魄的亨利三世屈辱地授予吉斯公爵法国中将军衔。但国王不甘心沦为傀儡,既然战场上无法打败吉斯,他便私下策划阴谋,吉斯公爵最终被国王亨利三世在密室中暗害。与此同时,之前被软禁的纳瓦尔国王亨利趁机逃出巴黎,并且拒绝承认自己说过放弃新教的话。亨利三世原本以为只要除掉吉斯公爵,政敌便会土崩瓦解,但是情势却急剧逆转,他被迫去法国南方投靠纳瓦拉的亨利。1589年8月,修士雅克·克莱蒙特谎称有重要机密文件要当面交给国王,趁国王查看文件之时,他突然抽出一把隐藏的匕首,深深刺进了国王的小腹,亨利三世遂被刺杀身亡。亨利三世去世之后,他没有儿孙,也没有弟弟可以继承王位,根据法国法律规定纳瓦拉国王亨利继任王位,成为亨利四世。

波旁家族是欧洲闻名的政治家族,在欧洲历史上曾经统治过纳瓦尔(1555—1848),法国(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至今)和意大利的若干公国。波旁王朝因此有“跨国王朝”的美名。

亨利四世的母亲珍妮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外甥女,家族的父系则可以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路易九世,所以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亨利四世都与法国瓦卢瓦王室存在着姻亲关系。但是鉴于法国严格的王室血统规定,新的王朝——波旁王朝登上历史舞台,它又被认为是卡佩王朝的另一个分支。

【注释】

[1]恶棍查理是法王约翰二世的女婿。他背叛岳父,与英王爱德华三世交好。

[2]1码(yd)=0.914 4米(m)。

[3]1439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召开三级会议,独揽大权。

[4]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象征三十年宗教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5]玛戈的祖父弗朗索瓦一世与亨利的外婆是兄妹,而且亨利所属的波旁家族和瓦卢瓦王室同出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