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中日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显廷“中日经济提携”之议,酝酿迄今,已非朝夕。是所谓“中日经济提携”之倡始,实远在二十年前也。推行“大陆政策”之日本军部,有鉴于此,深知在战术上,有确立新方针之必要,故高唱“经济提携”,借以达控制之目的。日本对华政策转变之原因,略如上述,兹更就此次“中日经济提携”之经过,加以检讨。此次“中日经济提携”之议,始于一九三五年一月间广田外相在贵族院议席上之演说。

中日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方显廷

中日经济提携”之议,酝酿迄今,已非朝夕。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日本迫我当局承认二十一条,我国国民以其侵我主权,抗日气焰,弥漫全国;列强对此,亦皆侧目;日政府为缓和国际空气计,继大隈而起之寺内内阁,乃以对华“经济开发”为其一大政纲,倡“中日经济提携”。是所谓“中日经济提携”之倡始,实远在二十年前也。

欧战停后,远东之局势一变,华府会议开幕而均势之局再成,远东乃得苟安一时。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东北沦陷,淞沪被兵,察北不存,冀东分裂,凡此种种,遂使中日两国感情日趋恶化。在此阴霾厚障中,“经济提携”之议,复又传来。日本之所以重弹旧调者,固有其原因在,试略为分述之:

(一)属于国际方面者

自一九三一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后,曾激起国际间之反感。然北吞四省之不足,复南扰淞沪,且越榆关而窥平津,列强之在华权益濒危,对日之反感遂深。一九三四年“天羽声明”引起列强之抗议,终以“不存在”之声明而不了了之。日本之一意孤行,列强弥增戒备,在无条约之状态下,苏俄、美国及在太平洋沿岸有殖民地之国家,无不汲汲于军备之扩张。日本国际地位,久已陷于孤立,环顾四邻之扩军,与夫远东局势之复杂,乃不能不有所顾虑,近复鉴于英俄之接近,中英经济合作之进展,乃益警戒。处此面下,一以缓和国际间之反日空气,一以对抗英美资本之来华,对华政策,至少在方法上,不得不有所转换。此“经济提携”论再起之一因也。

(二)属于中国本身者

近数年来,强敌入侵,国难日深,国内武人,渐自觉悟,中国遂渐形成为统一之民族国家。去岁两广事件解决,西安事件结束,尤为国内团结之证。在经济建设上,亦有向现代经济迈进之势。全国上下,自力更生,具自信心,具大决心。南京谈判之不屈,绥远抗战之奋勇,在在昭示中国所取之途径。在对方尚,未决心逼中国走入最后一步之前,不得不变更方法,俾可打开僵局,而谋实利之获得。此“中日经济提携”再倡之二因也。

(三)属于日本方面者

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迄今,日本“大陆政策”之推动,实已陷停顿状态中。盖一意蛮干之结果,使日本之国际地位陷于孤立,列强中之英美俄尤怀戒心,而采取对日新形势。一面中国之复兴,中华民族主义之发扬,亦皆使日本“大陆政策”之推动,发生阻碍。然根本之原因,尤在日本本身自有之困难,与其企图之谬误,此可分为三方面论之:

第一,军事行动之直接影响,为财政支出之增加。日本财政,自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以还,虽经“中日”“日俄”“欧洲”数次大战之影响而日益膨胀,但锐意整理,发展颇为正常。惟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财政因军费支出浩繁而转入不可救药之反常状态。军事行动之结果,军费支出与年俱增,岁出因而日就膨胀。一九三二年日本岁出为一,四七七百万日元,一九三七年(预算)增至二,八一四百万日元,增加几达一倍。军费则由一九三〇年之四四三百万日元增至一九三七年之一,四一〇百万日元。军费占岁出之比例,一九三〇年为百分之二八,一九三七年增至百分之五〇。其增加之剧,至足惊人。岁出既增,自须另辟财源为之挹注。开源之道,不外增税与发行公债二途。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井上”“藤井”及“高桥”诸藏相,为卫护金融资本家之利益,财政政策,偏重于发行公债,一九三六年马场主度支,更承军部意旨,增税与公债并行。结城继任,倡国防中心论,预算因而更行增加。为弥补赤字计,公债之发行额,与年俱增。一九三一年度为四五七兆日元,一九三五年度为一,〇五二兆日元,五年之间,增加达一倍之多。若以公债积欠额论,一九三一年度为六六八兆日元,截至一九三五年度,已达九,八五四兆日元,若算至最近,当早已破一百万万日元。每一人民之公债负担,一九三一年度为六十五日元,一九三五年度已增至九十八日元。是就日本之财力观之,公债发行,实已达饱和状态。开源之第二方法为增税,增税之结果,必使民众之负担增加,购买力削减,同时因公债滥发而致通货膨胀,物价飞腾,劳苦大众,愈陷入困苦不拔之境。若军事再兴,更番榨取,事实上困难重重,诚难得当。是由财政上之困难,不得不易辙改弦,而侧重于“经济提携”也。

第二,日本插足大陆,首遇之劲敌,即为苏俄。如日苏发生战事时,中国之向背,确有重大关系。故在战略上,日本先须控制中国,华北尤为必要。然中国今日已成统一局面,正努力于建设,与昔年军阀混战之情势迥异。推行“大陆政策”之日本军部,有鉴于此,深知在战术上,有确立新方针之必要,故高唱“经济提携”,借以达控制之目的。第三,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并扩张军备以准备未来之大战计,对华政策,尤应变更。盖扩军与备战须使军需工业与军需原料,能充分自给。而日本国内所产之原料,不敷自给甚多。以重工业原料言,蕴藏极其有限,煤仅八.二七六百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〇.二;石油(连台湾合计)仅一.二三五百万桶,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〇.一八;铁矿储量仅八千五百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〇.〇四。平时每年所需,尚须由国外输入,战时自给,自成一大问题。以言轻工业原料,亦须仰给国外,例如棉花、羊毛等,每年输入之量至巨。据日本贸易统计,棉花之输入值,恒占总入口值三分之一,羊毛亦占百分之八左右,由此可见,即轻工业原料,亦须仰给于国外,故所谓“经济提携”云者,意在图谋中国之工业原料也。(www.xing528.com)

日本对华政策转变之原因,略如上述,兹更就此次“中日经济提携”之经过,加以检讨。此次“中日经济提携”之议,始于一九三五年一月间广田外相在贵族院议席上之演说。广田演词有云:“帝国政府极重视东亚诸国之和亲,故期望此等诸国共同负担东亚和平及秩序维持之重责。因此帝国政府除切望中国能从速早日安定,并对于东亚之大局能予以觉醒,以使帝国之真正期待与之吻合”云云。以此为基础,乃有所谓“横竹方案”与“崛内纲领”相继产生。而在一九三五年一年内,日本实业界与非实业界之来中国考察者,络绎不绝。同时军部以先占政治力量,次攘经济利益之方法,于河北及张北事件解决后,即进行经济利益之攘夺,其初有东京方面计划之“国策公司”,拟仿东印度公司办法,以经济势力侵入华北。继之关东军与满铁会社,又决定如下之开发华北方针:(一)初步工作求华北与东北关系之密切。(二)第二步开发华北产业,实行技术合作,“经济提携”,尤注重农矿两项(指山西煤矿、陕西油矿、察哈尔铁矿、渤海盐场),河北山东河南之棉花小麦天津纺织业。(三)此项国策公司,决令满铁担任进行。

开发之方针既定,第一步工作即为调查,故日本方面对于华北资源之调查,进行不遗余力。满铁方面除是年七月间组织调查团从事实地调查外,并于天津成立一常设调查机关,作为日本在华北之经济参谋本部,集中专家,切实调查经济资料,并于多伦、绥远、张家口、太原、济南、青岛、郑州七处设驻在员。大藏省方面之调查,准备设置驻华财务官,以主持投资及发展对华贸易等事,其实不啻一调查机关。而日本军部诱导其国内资本家向华北投资之结果,实业界亦纷纷派员来华调查,以期明了实际状况。

中国方面赞成“经济提携”之说者,闻有“东亚经济协会”“华北经济委员会”“东亚通惠贸易公司”等。此外平津金融界则有“河北经济协会”之组织,以调查研讨河北经济事业之发展及协助国内外资之运用为主旨。上海方面更于十月间组织赴日经济考察团,一行三十四人,包罗国内各重要经济都市之代表。此行之收获为设立中日贸易协会,以“共同研究两国经济状况促进两国贸易”为宗旨。中日贸易协会中国总部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在沪成立,日华贸易协会亦于同日在东京成立。本年三月,儿玉及饭尾二氏率考察团来华答访。此中日间经济提携之大略经过也。

所谓“中日经济提携”实系“大陆政策”推动上战略之变更,故实际必先自华北着手。此种经济提携,自一九三二六年以降,渐形具体。以满铁为中心之兴中公司,于一九三六年八月成立,资金增至一亿日元,为日本之国策公司,为开发华北经济之大本营。其任务有三:(一)直接投资采矿、筑路及一般企业;(二)间接投资,援助在华日人经营之工商业;(三)

办理华北之特产交易。设总公司于东京,分公司遍设上海、大连、天津、广东、大阪及其他有关商埠。此种经济提携,在华北方面,已在积极进行之中。其已完成及在计划中者,有如下列:(一)棉花栽培:日本国内需棉甚多,平时仰给于美国及印度,为防战时原棉不足之恐慌计,乃拟以“提携”名义,控制中国最有希望之华北植棉区。在华北植棉工作,早经积极进行,而先从棉种改良,统制产户着手。日本之纺织业联合会、棉花同业会、驻华纺织联合会并拟投资五百万元,创立团体以开发华北棉产。冀东伪组织早已成立“冀东棉植委员会”,且指定通县、丰润、玉田迁安香河遵化、抚宁、昌黎等县,供其试办植棉。此外兴中公司并拟设法促进华北各地之棉花产销合作社。(二)津石铁路:此路本为沧石铁路,起自津浦路之沧州车站,至平汉路之石家庄车站止。此路完成,则河北南部之政治经济与军事,不啻尽落人手矣。(三)塘沽筑港:塘沽湾浅,吃水较深之轮船,无法驶入,驳船展转装卸,极为不便。日方拟以塘沽为主港,于大沽筑副港,目的在使万吨之船,可以直驶入泊。修筑费约需款三千万元。(四)龙烟铁矿:龙烟铁矿为华北蕴藏最丰之铁矿。据估计,矿砂多集中于龙关,宣化,及烟筒山一带。储量达九一,六百万吨,约当中国本部铁矿储量三二二,九百万吨之百分之二八;当大冶之储量三千万吨之三倍,为量实不在少。且含铁量极富,由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五不等,平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官商合办龙烟铁矿公司”系于民(国)八(年)成立。官股二百五十万元,商股二百万元。于平西石景山设炼铁厂,因欧战告终,铁价暴跌,因而停办。开发龙烟铁矿,为“经济提携”中重要项目之一。闻日方计划,设立中日合办之“龙烟制铁”公司,资本定为三千万元。(五)井陉煤矿:井陉煤矿改为河北省与德商合办之官矿,资本四百五十万元,德占四分之一。煤之储量达二二〇百万吨,煤质甚佳,最宜炼焦。固早为日本所垂涎者也。(六)电气事业:一九三六年八月间,兴中公司创办之中日合办天津电业公司成立。据云此为控制华北电气事业之起点。(七)航空事业:以制止日本军用飞机在华北任意飞行为理由,中日合办之“惠通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焉成立。航线有四:(一)为天津、北平、张家口、张北线;(二)为天津、北平、承德线;(三)为天津、山海关锦州、辽宁、长春线;(四)为天津、大连线。最近复擅自增加天津东京线及天津北戴河线。(八)其他如收买天津华商纱厂,以实现华北棉业中心之企图等,皆“经济提携”乏实际表现也。

中日两国过去关系,本多龃龉,自“九一八”事变以还,更趋恶化,此乃无可讳言之事实。然两国一水之隔,同种同文,应力谋互谅互助之道。一切“提携”,凡无背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与平等互惠之原则,当为两国人民所乐闻。倘借“提携”之名,行“侵略”之实,则一切皆无磋商之余地矣。

目前各方所倡之“中日经济提携”,据日方传出之企图及日方发表之言论观之,则所谓“经济提携”云者,实推动“大陆政策”之手段。“工业日本”“农业中国”,无非欲使中国沦为殖民地之状态,为原料之供给地,为工业品之销纳场而已。

中国方面对于“中日经济提携”问题,亦有热烈诚恳之讨论。综国内各方之言论,要点可列为以下五端:(一) 纯粹之经济合作,应以我国之法律,政令为依归。(二) 凡铁道矿山之投资,只可为技术之赞襄,不得作主权之割让。(三) 关于农产如棉麦等作物之改进,应注重增加产量,不得以榨取原料为目的。(四) 关于中日贸易问题,宜尊重中国民族工业之生存,不得要求中国减低进口税。(五) “经济”与“政治”实难分界,中日间之政治悬案不得解决,“经济提携”实无法推进也。

总之,欲求“中日经济提携”之实现,非放弃侵略野心,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之完整,以平等互惠为原则不可。否则若以“提携”作控制中国产业经济之工具,以“合作”为攫取中国资源之利器,中国虽愚,饮鸩自甘,决不为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