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林
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研究的国家,具有记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优良传统。中国正史当中一般都有对周边国家关系的记载,至今成为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珍贵材料。正是有了这些记载,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过去、准确地把握现在、积极地筹划未来。近些年,由于教研的需要,我一直在关注着国内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成果问世,以应当前国家对外政策之需,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最近,我读到了李凡教授撰写的《日本的苏联及中东政策研究》(下称《研究》)。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著作,可成一家之言,在几个重要方面有自己的理论贡献,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因为它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故而我无法全面展开评述,只想从外交史的角度谈谈读后的一些感受。
第一,选题现实感强。国内研究日本对苏联及中东政策的专著不多。200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的《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研究》。现在的这部著作是在以前著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积四十年研究的系统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就更加突显。在别人很少关注的地方予以关注,在别人很少研究的地方去研究,这正是这部著作的创新之处。在细读之后,我深感这部著作的清新与厚重,向读者提供的不仅是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所得,更为重要的是对日苏关系的健全把握以及向未来发展延伸的总体看法。作者在序言中说:“日苏两国不仅是东北亚地区相邻的大国,而且也是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日苏两国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抗或对峙的发展,而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作者以复杂的眼光看待日苏关系的推移发展,因此向我们展示的也是一个多面的、多角度的日苏关系实态,始终强调:“他们在制定相互对策时,考虑的核心或根本出发点是如何维护本国利益。”像这样带有总结性的看法都是作者从长期的研究与观察中得出的,给人以诸多的启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问题研究过多地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甚至把它提高到一个不适当的地步,相对忽视各国围绕国家重大利益而进行的斗争。相比之下,还是以国家重大利益作为重要的分析是合理的,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
日本对苏联与中东政策离我们很近,也很现实,他们关系的发展走向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应时刻密切观察与注意。这也是作者的写作初衷。作为读者,我十分欣赏作者的这种观点,他说:“日苏两国在制定、实施相互对策时,中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其相互对策的实施中,也对中国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历史研究之所以有意义,除了作者本人所具有的史德、史才与史观外,还要有资治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思想与理论支撑,尤其社会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历史研究所面临、所承担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大,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从外交中的角度来阅读,《研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它认为的日本是我国重要邻国,其政策变化必然对我国内外政策产生一定影响的观点,可以说是点到了日本外交政策的命门。在一个意义上,现实中的中国与日本、俄国的关系极为复杂,复杂的历史因缘又屡屡昭示于前,是不可回避的存在,我们对其政策时刻不可掉以轻心。今天的日本和俄罗斯都是世界大国,事关国际关系的许多方面,也事关中国的利益与安全,能将它们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统统摄于笔下,舒拳展袖,游刃其间,确实需要高超的本事和深厚的学养。
可以说,带着强烈的现实感去研究问题,是贯穿《研究》一书的主线。无论从中国本身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周边国家关系的角度,关注日苏关系的发展及其动向,显然是极有价值的课题。在历史上,中国与苏联、日本的关系极为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动向,作出有利于我国的判断。正如作者所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地生存,所有国家均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某种交往并制定相应的对外政策。对外政策是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基础的。”这种评断准确客观,把握了外交的实质,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作者针对日本的中东政策,进一步指出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始终围绕着石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这样写,击中要害,落落大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作者之所以重点强调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是因为作者看到了战后大国关系调整、变化与争夺都是围绕着实际利益展开的这一残酷国际现实。
第二,取材范围广阔,时间跨度大。从时间上说,《研究》选题是从1917年俄国10月革命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大体横跨70年时间。把这70年日苏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政策、交往交流理出头绪,进行系统的构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作者为此作出的艰辛努力。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说,70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于一本书来说70年时间又不算短。在这段时间里,日苏关系曲折发展,有武装冲突与对抗,也有围绕各自利益进行的尊俎折冲与纵横捭阖,举出了历史发展进程关节点上的大筋大节,立体地展现了日本对苏联政策的全过程。可贵的是,作者对日本的苏联及中东政策有明确的界定与所指,并非不加区别地一锅端来,指出:日本对中东地区政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00年以前的对中东地区政策。整个范围清晰,内涵明确,也便于读者去了解和把握这段历史。
作者关注了这个时期日苏关系进程以及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实践。把长达70年的历史发展统统摄于笔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两国关系。该书在几个重要方面写得富有新意,表现出求真务实精神。例如,在谈到日本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政策时,看到日本加入西方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当中,不仅出兵最早最多,而且在苏俄境内撤兵最晚,怀抱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领土野心。1925年两国签订《日苏基本条约》,关系出现了缓和。随着对外扩张政策的实施,日本野心膨胀,与苏联关系再度紧张起来,让我们看到了日苏关系的演进过程。在分析日苏关系时,作者不赞成单纯地以意识形态作为分析工具的传统做法,而是更多地转向国家安全与发展。苏联长期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也形成自己的孤岛心态。作者深挖日苏矛盾所在及其影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采取了“北守南进”政策,双方关系出现缓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被迫采取战略防守,这些都是有见地的观点,符合历史实际,也给读者带来诸多有益的思考。
日本“北方领土”的问题写得富有声色,也是作者努力创新的篇章,洋溢着锐意创新的努力。看得出,作者是投入极大热情来从事这个问题研究的。日本对于索还北方四岛曾进行过长期的努力,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原因始终未能与苏联达成协议,可谓事倍功半,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不易解决。苏联方面援引《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报》、《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规定,强调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的合法性,同时也强调苏联是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国家,战后理应享受对日本的处理与惩罚;日本方面主张,《波茨坦公报》与《开罗宣言》都未规定将日本部分领土划归对日作战的某个国家。显然,日本与苏联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分歧甚大,道路曲折漫长,在短期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作者的看法与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即:“目前形势下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又是非现实考虑。现在两国对共同开发都产生一定认识,但是有关北方四岛的主权最终归属谁仍然是矛盾焦点。日方希望俄方承认自己对北方四岛拥有‘潜在’主权,在此基础上两国进行共同开发,而俄方则希望日方承认自己对北方四岛的主权,在此基础上欢迎日本参加开发。领土问题仍是日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两国国内或者国外没有什么重大变化,即没有出现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局面,这种僵持局面还会持续下去。”(www.xing528.com)
在日本对中东政策方面,作者作了不拘一格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看待日本的中东政策有许多教益。他一再指出:“日本对中东政策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变化,不仅对日本的对外政策,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国际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的观点是深刻的,也是作者长期观察的结果,有着自己深思熟虑的理解与判断,为我们看待今天的日本中东政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不论在近代史上还是在现代史上,中东地区始终扮演着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的角色,自从发现石油之后它的地位更加重要,可以说它屡屡因福得祸,战后以来许多重要的战争和冲突都与它有关。通过对历史考察,作者看到中东地区在日本对外政策中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日本许多带有政治性的外交举动都首先出现于对中东外交政策上。”《研究》给我们描绘出的是一幅现代中东史的全新图景,各国在这里角逐,日本也以经济与技术实力参与中东的大国竞争。
第三,材料充实是《研究》的一个亮点。通过阅读,读者容易看到这部著作有具体的、充实的材料支撑,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可视为材料充实且有新理,观点材料纵横贯通的优秀史著。我们这样评断并非虚饰,也不是老生常谈,从书中的引用与参考书目即可一目了然。我粗略统计,在书后列出的日文参考书目就有70余种,其中有许多是国内不易看到的,如鹿岛和平研究所出版的《日本外交史》系列,外务省的外交文书和日本专家的一些专著等。这些著作足以支撑《研究》的框架,构建自己的体系。无论研究现实的国际问题还是外交史,都离不开具体的材料支撑,没有坚实材料支撑的研究算不上真正的研究,充其量是书斋里的空发议论,或者说是随意性的举例说明。历史学者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信史和良史,发挥大变革时代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研究不仅需要史德、史才和史观,也需要扎实的学风和坚实的专业基础。今天的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各国关系复杂异常,需要登高望远、洞察时局,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在历史承转启合的紧要关头,需要有实实在在学力的历史学家的智慧。
《研究》的亮点不止是材料具体充实,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些材料作了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功夫,在有意或无意中形成了自己写作方法上的一些特色。确实,有关日本与苏联关系的材料不少,但要在这些材料中理出个头绪来实属不易,这恐怕是本书不同于其他著作的地方。学术研究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不仅符合历史真相,还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第三章《日本对苏“北方领土”问题政策》中,作者深挖日俄领土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矛盾所在、影响以及发展出路,这些问题确实带有极大的前瞻性和挑战性,非全局把握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课题的,如果没有占据大量的历史材料,也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通过研究,作者的结论是:“日俄两国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相互对抗性政策,结果是双方都不能够使对方做出让步,苏联时期的军事压力没有使日本方面屈服,同样日本以经济、技术实力迫使苏联方面让步也无法实现,最终结果是双方关系没有大的起色。”可谓平实之言,见道之论。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中日关系的总体改善,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邻国关系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着重发展了与欧美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关系相对稳定,现在回过头来思考并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明智之举。因此,中国与日本、俄罗斯的关系在不断升温。在《研究》中,作者希望本书“不仅能对了解日本对中东政策,而且能对全面了解日本对外政策提供一点借鉴”。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精神足以让同行刮目。
第四,确立了自己的史观与看法。可以说,《研究》做到了著书立说,在几个重大问题上是有突破的,而不是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我觉得作者在本书中有破有立,以立居多,确立了自己对日俄关系的总体看法。如在第五章《日本对中东外交政策》中,作者详细考察了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发展变化,让读者看到一个立体的和真实的日本中东政策,指出:“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始终围绕石油这一核心问题。”这个认识是深刻的,抓住了日本对外政策的实质。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上,而是循此逻辑思索,看到日本与中东地区石油关系的两个制约性因素:一个是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二是中东地区石油对日本的供应渠道与石油价格。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是有见地的分析,反映作者活跃的思维。可贵的是,他还把日本的苏联、中东政策与整个国际形势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多方面探讨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做到了上下探索、左右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作者独特的学术贡献,今天读来富有教益。《研究》一书内容丰富,日本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复杂,藤葛交缠,只有深入阅读理解,细细体味,方可感受作者在此书上的用心与用力,发现本书的价值。
读罢全书,掩卷长思,笔者深感这部著作的价值,为学界做出的贡献。在当今学术界有些浮躁的时候,作者能潜下心来,长期专注于艰辛的学术研究,实属难得。作为读者,我也有一点建议,供作者与读者思考。《研究》的下限止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为止已经近30年了。这期间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斗转星移,昨是今非,我希望作者继续关注21世纪的日本对俄罗斯、对中东政策,把这个研究持续进行下去。把70年的日苏关系放置五章当中去写书似乎很难容下,可以再增加一些章节,再建立一个宏阔的研究体系,这对于作者来说绝非难事。我对作者是大有期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