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学派自诞生以来一直占据着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它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上,认为主要存在两种传导渠道。
(一)利率渠道
在标准的凯恩斯学派模型中,利率渠道基于下列作用链: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进而影响社会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表示为:
在这个传导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的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1)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是一样的。
(2)但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3)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www.xing528.com)
(4)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因此,这种效应成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1)利率是可以自由浮动的,不存在任何管制因素;(2)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是敏感的。当这两种前提条件不存在时,这种传导机制也就不能成立了。
(二)汇率渠道
当一国的经济对外开放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以后,必须将国际的因素也考虑进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汇率的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上,它只是对利率渠道的补充,或者说是一种延伸。
汇率传导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首先会对一国的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冲击汇率,改变本国的贸易条件,最终改变产出水平。如果国内货币供应量M增加,本国利率r下降,外资流入减少,使本币汇率e贬值,从而促进本国净出口NX增加,进而促使总产出和总收入增加。用符号表示为:
当然,这种传导效应是有前提条件的,它们是:(1)外币可以自由流入;(2)本币可以自由兑换;(3)实行浮动汇率制。缺乏这三个条件,汇率渠道就不会产生作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