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表现为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自有银行以来,挤兑现象就已存在。据载,世界上最早的两家银行是1272年和1310年在意大利设立的巴尔迪银行和佩鲁齐银行,这两家银行均因债务和挤兑问题于1348年倒闭。始于银行挤兑而爆发的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大约1.1万家银行倒闭或被兼并,造成金融混乱。20世纪70年代以来,银行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曾发生过银行挤兑的灾难。
金融系统存在的这种内在不稳定性的理论依据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Maturity Mismatch)特征,银行负债(主要是存款)的期限较短,而银行资产的期限较长且流动性差。当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银行短期资产价值时,银行挤兑就会发生。如果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危机,那么,金融危机就会发生。论证银行内在不稳定性的理论很多,在此根据当代金融危机理论,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囚徒困境与银行挤兑
一般来说,在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期间,挤兑现象会非常严重,同时正是由于挤兑国内银行,导致金融危机愈加严重。比如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银行挤兑现象都非常严重,很多时候正是银行挤兑摧残了雪上加霜的国家经济。
银行挤兑往往是由于谣言四起,存款客户不再放心将钱放在银行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囚徒困境[1],每个存款者会算计到:第一,假定对方提款,自己面临两种选择:提款或不提款。假设提款不会受损失,而若不提款则会使存款全部损失掉,所以最优策略是提款。第二,假定对方不提款,自己面临两种选择:提款或不提款。假设提款可以使自己要么得到额外的好处,要么至少可以得到本该得到的好处,所以最优策略仍是应该提款。因此,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假定对方采取何种策略,自己的最佳策略就是提款。而这一各自进行理性算计的结果显然从双方整体上看并不是最佳的。因为,存款者纷纷去银行提取存款,在很短的时间内,银行又无法筹措大量的现金,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倒闭,很多人只能取回银行存款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一分存款都拿不到。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现实生活中许多银行因挤兑风潮倒闭的根源。
囚徒困境模型证明了当事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都按照自身眼前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只要银行无法保证未来的流动性需求总能得到满足,银行挤提就有可能发生。当然,囚徒困境的解释过于极端或悲观。现实是人们在别人的既定策略下可能有不同的最优策略,无论如何都将存款提了再说。
囚徒困境模型告诉人们,只有强有力、权威的、有担保能力的政府才可以出面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并辟谣,以此来防止挤兑的发生,即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二)道德风险与银行危机
道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储蓄贷款协会倒闭的现象,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在对这场倒闭风潮的反思和寻找其引发的根源时认识到,在一个管制松散的环境中,存款保险制度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引起这场金融混乱和动荡的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研究道德风险与金融危机关系的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Krugman,1998),他认为,政府对国内银行负债的隐性或显性担保会导致国内银行借贷活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有政府的隐性或显性担保,国外投资者以较低的利率借款给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且缺乏谨慎监管的国内银行由于有政府的担保而投资于高风险领域,导致资产泡沫化。当资产泡沫破灭时,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过多地暴露于资产市场而使其资产负债急剧恶化,陷入困境,引发银行危机。
同时,克鲁格曼还认为,国内银行所持有的巨额不良贷款是政府将来的消费支出,银行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存款者认为政府会对陷入困境的国内银行进行援助。因此,从本质上看,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与政府支出是等价的。
因此,完善政府的金融监管措施是今后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金融恐慌与银行挤兑
在戴梦德(Diamond)和戴博维格(Dybvig,1983)的银行挤兑模型中,他们认为,银行将存款人的存款投资于中长期项目,银行实现这一投资活动的前提是所有存款人不会在同一时间提取存款。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得以支持长期经济活动,经济运转正常,存款人得到存款利息,银行赚取贷款利息。但当许多存款人从银行提取存款时,由于银行的流动资金有限,银行不得不将其投资从长期贷款中提前收回,这将导致银行贷款收益的损失。此时,银行不能偿还所有存款人的本息,从而最先提取存款的存款人损失最小,而最后提取存款的存款人损失最大。因此,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存款人确信他人会提前提取存款,那么每一个存款人的理性选择就是立即从银行提取存款,结果导致所有存款者都将遭受较大损失,银行危机发生。
因此,根据银行挤兑模型,银行挤兑是理性存款者的自我预期促成的。即任何引起存款者预期挤兑会发生的事情都会导致挤兑现实地发生,而与银行本身的健全与否无关。如果所有的存款者都不提前提取存款,那么,所有存款者的福利都增加。尽管如此,在预期给定的情况下,单个存款者提前提取存款仍然能增加个体的福利,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存款者都有提前提取存款的激励。因此,当所有的存款者选择逃离时,银行挤兑和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发生。
根据戴梦德和戴博维格的观点,对银行来说,任何引起存款者预期会发生挤兑的事情都会现实地引起挤兑的发生。因此,银行必须对保持存款者的信心予以特别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