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免遭损失、保障安全的可靠性程度。
安全性原则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条件和对象特殊。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作为国民经济中心载体的货币,受许多复杂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中央银行的人为干预,资本成本、利率变动基本无法预测。而且,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比较少,基本上负债经营,只能利用较多的负债来维持其资本运转,因此,安全性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只有在安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银行才有可能去追求更大的利润;也只有在安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存款者才会将自己的钱存到银行。虽然在一个高度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银行要想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但商业银行从安全性原则出发,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通过自身的预测能力,采取必要的避险手段来降低风险是完全有可能的。
衡量银行安全性相当于衡量该银行面临的风险损失的相对大小,可用权益乘数表示。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资产-负债)
=1÷(1-资产负债率)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例越大,权益乘数越高。权益乘数高说明银行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银行带来较高杠杆收益,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高风险。
(二)流动性原则(www.xing528.com)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
银行的流动性要求来自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1)从负债方面看,银行的负债主要来源于存款,而存款者会随时到银行提取现款。如果银行一味追求利润而置流动性于不顾,那么当存款者要求提款时,银行万一拿不出现金,就可能引起恐慌,使银行信誉下降,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存款者的“挤兑”风潮,导致银行停业或破产。(2)从资产方面看,银行对于老客户的贷款需求一般是有求必应的,以此发挥老客户的“示范效应”。一旦银行无法满足老客户的贷款需求,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银行信誉将会受到影响,导致银行客户流失,银行将为此承受损失。
衡量银行流动性的基本指标有:流动性缺口,即未来一定时期内银行资金使用与资金来源之差;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
(三)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银行为其所有者获取利润的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性企业,获取利润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获取了足够的利润,银行才能扩大自身规模,巩固自身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衡量银行盈利性的基本指标有以下几个:(1)股权盈利率或普通股收益率(ROE),是指当期银行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即每股普通股所获得的净利润;(2)资产收益率(ROA),即银行净收益与银行总资产之比。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一般地,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关系:流动性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存在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但盈利率一般较低;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两难选择:为增强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就要把资金尽量投放在短期资金运用上,从而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为了增加盈利,就要把资金尽量投放在较长期限且收益较高的资产上,这就不可避免地给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带来威胁。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就是如何做到三者的统一,这正是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及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