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制度类型及演变

货币制度类型及演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又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这种本位货币制度随着时间的演变,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式。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之间,两国主币法定含金量的比值,即法定比价,通称“金平价”。

货币制度类型及演变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又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一定量的白银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按照兑换白银的形式,银本位制可分为银币本位制、银块本位制和银汇兑本位制。然而实际上只有银币本位制被一些国家所采用。所以,实际上的银本位制只有银币本位一种。它的特点是:银币是本位货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其他货币则为有限法偿,但它们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银本位制历史悠久。早在中世纪,许多国家都采用过这种货币制度。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1870年以后银价跌落,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金银复本位制。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已普遍采用金本位制的时候,只有少数经济落后的国家仍采用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白银为币材,铸造两种本位货币同时流通使用的货币制度。这种本位货币制度随着时间的演变,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1.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的特点是:(1)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2)二者均具有无限法偿资格;(3)二者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4)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和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由经济力量调整,不为任何人为力量所管制。

平行本位制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即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随金币与银币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各国之间的金银币比价不同,那么,金币就会流向金价较高的国家,而使该国逐渐变为金本位制度;白银则逐渐流向银价较高的国家,而使该国变为银本位制,这种交替进行的过程足以使平行本位制解体。

2.双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双本位制是为了矫正平行本位制导致的货币制度不稳定而出现的。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1)金币与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2)二者都具有无限法偿资格;(3)二者均可自由铸造和熔化;(4)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因此,概括地说,双本位制就是金币与银币依照法定交换比率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如美国1792年货币条例规定,金银法定比价为1∶15,1834年改为1∶16;1803年法国则规定金银比价为1∶18.5。这就避免了在平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的交换比率随市场价格变化而波动所导致的价值尺度不稳定问题。

双本位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金银复本位制的矫正。因为,在双本位制下,可以使金银的市场比价与金银的法定比价保持一致,从而稳定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并使国与国之间的汇率保持稳定。例如,假定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2,这说明黄金的市场价值高于其法定价值,白银的市场价值低于其法定价值。此时,人们会把金币熔化为黄金,按照市场比价1∶12来交换白银,再把白银铸造成银币,按照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1∶10来交换金币。转手之间,1单位金币变成1.2单位金币,赚取了0.2个单位金币的利润。这种赚钱动机的驱动所导致的套利行为,直到黄金与白银的市场价格与法定比价达到一致为止。这就是双本位制的矫正作用。

因此,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通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因为最早发现这个现象的人是英国财政家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因而得名。也就是说,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称为良币,另一种货币则称为劣币,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上良币敛迹,劣币充斥,引起经济紊乱。

所以,在双本位制下,虽然国家规定金银同时充当货币材料,金币和银币同时都是本位币,但在流通过程中,实际上只有一种货币发挥本位币的作用,而另一种货币则变成了普通商品。因此,双本位制也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1)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2)二者均具有无限法偿资格;(3)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得自由铸造;(4)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由政府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金银复本位制中金币与银币犹如两条腿,但现在取消了银币的自由铸造,这就好像缺了一条腿,故使双本位制变为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世界银价的暴跌,为了维持银本位货币的地位和金银之间的法定比价,法国和美国决定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由双本位制改为跛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从双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www.xing528.com)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它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之间,两国主币法定含金量的比值,即法定比价,通称“金平价”。在金平价基础上,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称为“外汇汇率”。比如,1美元含0.05盎司黄金,1英镑含0.25盎司黄金,则英镑与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1英镑兑5美元的水平上。外汇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金平价加上单位外币含金量的国际运送费(包括运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这个界限叫“黄金输出点”。外汇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则是金平价减去黄金运送费,称为“黄金输入点”。比如,美国进口商从英国进口货物100英镑,他需要500美元购买100英镑用来进行对外支付。如果英镑汇率上涨超过了5美元加上黄金的运输成本,则该商人就不会购买英镑外汇,而是直接购买500美元等值的黄金,然后运送到英国进行支付。结果导致了美国的黄金输出,英镑外汇需求减少,英镑汇率下降直至达到黄金输出点以下。相应地,当英镑汇率下降到5美元减去黄金的运输成本,则美国出口商就不会接受英国进口商的英镑外汇,而要求对方支付100英镑等值的黄金,然后运回美国再兑换成美元,这样比较划算。结果导致了黄金输入美国,美元的英镑外汇供应减少,英镑汇率上升直至达到5美元减去黄金运输成本以上。

因此,在金本位制下,只要各国政府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保证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各国汇率就基本固定。但是,这种货币制度意味着各国不能实行其独立货币政策,因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投放依赖于黄金的流出流入。而且,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依赖于黄金的开采与供应,在黄金开采量很低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全世界的货币供应增速缓慢,无法满足世界经济的增长,结果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而19世纪90年代阿拉斯加和南非的黄金被大量开采出来,又导致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出现了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种货币制度结束。

2.金块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黄金供应不足,但又要维持金本位制,而出现了这种有效利用黄金的方式。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市场上只有纸币、银行券、辅币流通,没有金币流通,黄金由政府集中储存,用来保证纸币的兑换。当然,纸币也不能随便兑换黄金,只能在一定数额以上才能兑换成金块,以供输出的需要。故有人称这种货币制度为“富人本位制”。

英国在1925年5月首先推行金块本位制,以后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也相继采用。但历时不久,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1931年英国首先放弃此制,至1936年其他国家也相继放弃。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内没有金币流通,而是发行和流通纸币,并将本国货币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关系。在纸币发行上,还要以存入本国或外国的中央银行的黄金及外汇作为发行准备,以供国际支付中的兑换之用。在兑换时,或者给以黄金,或者给以外汇,公众无权选择。一般地,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有先兑换成外汇,然后才能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最早实行于经济比较落后的殖民地国家,1877年荷兰首先在爪哇实行这种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为整理币制也推行了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本身的不稳定性,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很快就崩溃了,各国纷纷将黄金集中于国家手中,停止银行券的兑现。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纸币本位制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采用的现代货币本位制度,其特点是:(1)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2)本位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由于纸币的发行可以自由变动,发行者为了稳定纸币对内对外的价值,要对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有效的管理,因此,经济学家又把纸币本位制称为管理本位制。

在管理本位制下,黄金退出流通,切断了纸币与黄金的联系,纸币在形式上不再规定含金量,不再兑换黄金,发行纸币既不要金银外汇准备,也不要信用担保。不兑现的纸币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纸币通过银行信用渠道投入流通,通过存款货币进行转账结算,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纸币本位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纸币的发行不以黄金准备作为后盾,从而可随时针对市场变化情况,在仔细观测和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客观需要,通过人为政策来对货币供给量进行伸缩调整,以达到保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对汇率进行管理,设立外汇储备基金,也可维持纸币对外价值的稳定,促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因此,实行管理本位制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要比实行金币本位制更有利。这正是管理纸币本位制度的理论依据。

但是,管理纸币本位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纸币发行不受准备金的限制,这使得货币供给的弹性很大,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第二,汇率不以货币的含金量而定,由各国自由调整,使货币的对外价值变化无常,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间资金的流动;第三,管理纸币本位制度的成败依赖于人为因素,因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管理货币的知识和决策判断能力,就成为这种货币制度能否有效运行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